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的理论内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绿色发展理念的历史脉络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绿色发展理念的历史演变,也是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的。在原始社会,人们敬畏自然,崇拜自然力量。在农业社会,人们顺应自然,基本上靠天吃饭。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人们开始利用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激化了人和自然的矛盾。恩格斯早在1886年就已指出,“我们不应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但是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卡森在《寂静的春天》中指出了农药对生态的危害以后,才陆续有这方面的研究和报道,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进一步深化了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人们逐渐意识到,面对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文明,这就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绿色文明,凝结了绿色发展的深刻内涵。与农业文明强调顺应自然、工业文明热衷于征服自然不同,生态文明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道家认为,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庄子说: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董仲舒天人合一观点认为,天代表物质环境,人代表调适物质资源的思想主体,合是矛盾间的形式转化,一是矛盾相生相依的根本属性。所谓天人合一,就是强调人与大自然要和平共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有自然生产力的论断。马克思曾指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任何一个水平上,社会物质生产过程不仅包括人的生产活动,而且包括自然界本身的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认为,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它不仅指社会生产力,还包括自然生产力。也就是说,自然生产力也是生产力。遗憾的是,“自然生产力也是生产力”这一论断长期以来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传统主流经济学只承认人的劳动产品的价值,不承认自然界即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料等生态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只承认社会物质生产和社会生产力,不承认自然物质生产和自然生产力。因此,地球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自然资源被视为无价和无限,人们认为自然环境的自我调节和自净能力是无限的,大自然承载和接纳人类生产生活废弃物的能力和容量也是无限的。当今世界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乃至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的出现,与这种错误的认识不无关系。在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绿色发展理念,多次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和目标,深化了绿色发展的理论内涵。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的目的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是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协调发展。笔者认为,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的理论内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负荷脱钩,即经济活动要遵循自然规律,增强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二是使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其实质是使资源环境可持续成为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首先,实现中国经济的绿色发展,要让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负荷脱钩,增强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这需要从加法和减法两个方面努力。所谓加法,就是寻求绿色发展导向的经济增长新动力,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可持续性的改善;所谓减法,是指经济增长要遵循自然规律,不增加或少增加资源环境负荷。可持续发展理论关于可持续性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是弱可持续性的发展理念,认为自然资本和人造资本之间是可以替代的,只要保持自然资本和人造资本的总和不变,向人类社会提供服务流量的能力就可以保持不变;另一种是强可持续性的发展理念,认为有些自然资本是不可替代的,经济增长不能超越资源环境承载力。重视人类社会的主观能动性,认为通过技术进步可以克服自然资本减少带来的增长极限;后者则强调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极限性和硬约束。实现中国经济的绿色发展,需要综合这两种认识,既重视创新驱动的积极作用,又重视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硬约束。从加法的视角看,创新驱动将是绿色发展导向的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通过推广应用绿色技术,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可以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可持续性的改善。从减法的视角看,经济增长应遵循自然规律,关键在于资源环境负荷不得超越资源环境承载力,尤其是在资源环境负荷超载地区,必须使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硬约束成为倒逼产业转型的政策抓手。其次,实现中国经济的绿色发展,要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使绿水青山真正成为自然生产力。当前在我国不少地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有的地区为了确保绿水青山,产业发展受到环境规制的限制,经济增长受到影响;也有的地区为了追求经济增长,降低环境规制的门槛,吸引了一些环境污染型产业。研究发现,我国环境规制强度的地区差异,驱动了部分环境污染型企业从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也就是所谓的污染避难所效应在现实中确实存在。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有些地方担心环保限产等措施会增加企业成本,影响经济增长。由此可见,绿水青山并不能自动成为金山银山。推动中国经济的绿色发展,必须解决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目标冲突,一是要兼顾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发展目标;二是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发生目标冲突时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三是要使得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如前所述,推广应用绿色技术,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可以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可持续性的改善,兼顾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发展目标。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发生目标冲突时,一定要强调经济增长遵循自然规律,资源环境负荷不得超越资源环境承载力,也就是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使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则是绿色发展更高层次的目标,这就要求进一步思考绿色发展是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及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环境经济学的波特假说认为,适当的环境规制将刺激技术革新。适当的环境规制可以促使企业进行更多的创新活动,技术创新将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抵消由环境规制带来的成本上升,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有可能使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大量实证分析证明,现实中确实观察到波特假说的现象,表明适当的环境规制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及企业竞争力,但也有的研究认为波特假说不能得到验证。笔者认为,波特假说检验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在于企业异质性、行业异质性、空间异质性和政策工具异质性对企业行为响应带来的影响。具体来说,不同的企业属性对于环境规制的行为响应存在差异,有的企业会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增强竞争力,有的企业则难以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提升企业生产能力和竞争力的目标。此外,不同的行业属性会对污染型企业的行为响应产生影响,不同的环境政策工具也会对污染型企业的区位迁移决策产生不同的影响。除此之外,空间异质性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在不同的区域,污染型企业对环境规制会做出不同的行为响应。在区位条件有利、市场潜力大、盈利机会多的区域,企业面对环境规制会想方设法在当地留下来,努力适应环境规制对经营带来的影响,因而环境规制会诱发更多的创新活动;在区位条件不利、市场潜力不大的区域,企业面对严厉的环境规制时,往往不会采用技术创新等措施去适应环境规制,而是采用迁移或关门停产等办法进行规避。因此,环境规制需要考虑异质性的影响,针对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区域类型,采取不同的环境规制手段,才能兼顾经济增长及企业发展,达到兼顾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发展目标。中国经济绿色发展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实现中国经济的绿色发展,当前需围绕如何使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负荷脱钩、如何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这两大命题,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第一,加快发展绿色产业。绿色产业既包括狭义的绿色产业,也包括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狭义的绿色产业主要有八个行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信息产业、绿色制造业、文化传媒产业、生物医药医疗保健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农业。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则几乎涵盖所有的产业领域,涉及面广,在经济系统所占份额大。可以说,没有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就难以全面实现中国经济的绿色发展。对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而言,主要是抓好绿色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促使传统产业向绿色生产转型。绿色技术的经济性是推广应用绿色技术的关键,要重视研发具有经济性的绿色技术,让绿色生产有利可图。第二,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经济性是制约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技术进步,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成本已经大幅度下降,但仍高于煤电。如果通过环境税、碳市场等手段,将煤电的外部性部分内部化,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成本仍将略高于煤电,缺乏成本竞争的优势。在当前电力市场饱和的形势下,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发展遇到了不小的困难。建议尽快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通过强制性的可再生能源配额,鼓励和引导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第三,实行空间差别化的环境规制。如前所述,空间异质性会影响到污染型企业对环境规制的行为响应,因此应当实施空间差别化的环境规制。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总量规模大,资源环境负荷重,但环境规制的波特假说已成为现实,实施严厉的环境规制的条件相对成熟,因此环境规制的主线应当是加强资源环境负荷的总量控制,使其不得超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硬约束。欠发达地区实施严厉的环境规制要比经济发达地区更困难。我国的欠发达地区大多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地处大江大河的上游区域,或经济发达地区的上风向区域,欠发达地区加强环境规制,维护绿水青山,是关系到全国国土生态安全的国家大事。因此,兼顾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应是欠发达地区实施环境规制的主要目标。鉴于欠发达地区的企业技术效率相对较低,导致环境效率较低,欠发达地区的环境规制应更多考虑技术准入,环境规制应以提高企业环境效率为主要目标。第四,深化绿色发展的制度创新。要使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必须深化绿色发展的制度创新,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完善绿色产业的制度设计,通过环境外部性的内部化,强化绿色技术、绿色生产的经济激励,促进绿色技术、绿色生产的推广应用,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完善绿色消费的制度设计,要让绿色、生态成为新的生活消费导向,使绿色、生态成为产品和服务的附加价值的组成部分,从而使得绿水青山真正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自然生产力。三是完善绿色金融的制度设计,使金融系统成为经济系统绿色转型的支撑平台。(作者:石敏俊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完!谢谢观赏,转载请注明出处!阔男书库

1 / 6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