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伦理与师德(中大教师培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师职业伦理与师德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古南永一个职业的术、学、道教师之术:课堂教学?教师之学:知识、学养。师道?伦理的必要性?独处状态~共处状态被治状态~自治状态“一国当中,人民情愿被治,尚可以苟安;人民能够自治,就可以太平;那最危险的国家,就是人民既不愿被治,又不能自治。”(陶行知《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载《新教育》第二卷第二期,1919年10月)伦理的根源与要素1、社会公共生活与人际关系(伦)2、公共规范(理、道、法、规章)3、个人德性(德、品、行、操守)学校身份变迁商、周时期:“学在官府”。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废,私学兴起。秦:禁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人才选拔:太学养士,以儒术为重;官员察举(荐举)取士,以“孝廉”、“贤良”为主。学校身份变迁(续)隋唐:设立国子寺,后改称国子监。府州、县设经学校。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开始科举考试。宋元:官学延续;书院兴起。明清:官学延续;私塾逐步普及。1905年,光绪皇帝下诏,从次年起废除科举,科举制度终结。新式学堂大量兴办。民国时期:官私并举。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学主导。教师的身份(古代)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清)郑板桥教书诗教读原来是下流,傍人门户过春秋。半饥半饱清闲客,无锁无枷自在囚。课少父兄嫌懒惰,功多子弟结冤仇。如今幸作青云客,遮却当年一半羞。教师的身份(当代)“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文革时期,某基层领导对教师说:“好好干,有机会我提拔你做售货员”。教师的身份、角色导师?牧师?教练?站在讲台上,想要“把旗帜插进别人灵魂”?(马克斯·韦伯语)教师职业性质示范、导向性——“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养子使作善也。”(许慎《说文解字》)——多建一所学校,少建一座监狱?(雨果)公共性——在职业场合,不是“孤独的遐想”,不是“独立苍茫自咏诗”。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独立性——对“慎独”、“自治”要求更高?智力劳动与情绪劳动——更劳心?——对“德性”要求更高?情绪劳动的要素、特点与人直接互动;需要为与其互动的人制造情绪状态,如愉悦、信任、兴趣、积极性等;透过培训、考核等机制,被训练(或监督)以适当的表情、仪态和语气展现恰如其份的情绪。可能需要节制自己内心本来有的情绪,或制造(表现)出本来没有的情绪。劳动及其承载者体力劳动(教师:站立、发声)——运动系统(腿、腰、颈、咽喉)。脑力劳动——循环系统,心脑血管。情绪劳动——循环系统,心脑血管;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当代高校职能教学;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学术研究;知识创新。社会服务。高校教师的职业关系与自己其它生活领域的关系。(兴趣?使命?“著书都为稻粮谋”?)与学生的关系;与公共部门关系;(现代教育是“公学”)与学术、文化的关系;(弘道?传承?创新?)文化:积淀、传承与创造一个知识分子在面对文化遗产时,必定会觉得它浩浩洋洋,仰之弥高。这些东西是数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积累,当然是值得尊重的。不过,我以为它的来源更值得尊重,那就是活着的人们所拥有的智慧。这种东西就如一汪活水,所有的文化遗产都是它的沉积物。这些活水之中的一小份可以存在于你我的脑子里,照我看来,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续保存在文化遗产里的智慧让人尊敬,而活人头脑里的智慧更让人抱有无限的期望。(选自王小波短文《跳出手掌心》(写于1994年),见《思维的乐趣》,王小波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师生关系中隐蔽的不平等1、学识、阅历、专业经验:教师具有优势;学生:人性中对“能者”的尊崇心理。2、角色地位:教师在讲台上,有话语权,学生难于对辩。文化传统中“师道尊严”的观念。信息时代对教师的考验“前喻文化”“后喻文化”?“并喻文化”?带来的好处尊敬、体面。讲台自由,独立发挥的空间。带来的问题压迫(观念的灌输或污染;蛮横的责求;索要财物或服务;胁迫购买教材、讲义、参考书。)过分随意、没谱(“扯淡”;贬损)。降低要求讨好学生,以获好评。教书?讲课?育人?智力侵占:学生的作业、论文观点;论著署名。教师的行业规矩国家相关法律: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职业道德规范:1、各省教育厅高校师德规范。2、教育部:中小学师德规范、中等学校师德规范;2005年1月,发出《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制定《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但至今尚未制定。聘任合约中的有关约定。一些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续第三十七条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十五条高等学校的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第五十二条高等学校的教师、管理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以教学和培养人才为中心做好本职工作。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2005年)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续3.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造就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贡献。续5.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广大教师要有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站在时代的前列,努力成为为人民服务的践履笃行的典范。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把本职工作、个人理想与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续6.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广大教师要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法律法规;树立先进教育理念,自觉遵循教育规律,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大力提倡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团结合作、协力攻关、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坚持科学精神,模范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潜心钻研,实事求是,严谨笃学,成为热爱学习、终身学习和锐意创新的楷模。7.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要坚决反对教师讥讽、歧视、侮辱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坚决反对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它商品,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等以教谋私的行为;坚决反对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违背学术规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的不端行为;坚决反对在招生、考试等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违纪违法行为;严厉惩处败坏教师声誉的失德行为。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1997年)一、遵纪守法,为人师表。二、爱岗敬业,积极奉献。三、爱护学生,教书育人。四、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五、团结协作,关心集体。分析评述原则性~操作性。理想引导性~义务规约性。“道德高标”~“道德底线”。“愿望的道德”~“义务的道德”。“被规范”、“被道德”。规范的限度任何成文规范,都有“不能穷尽”的地方;也难于绝对公平、完美。《韩非子》说,“夫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但社会的、外在的激励机制,立足于行为而非心理,效果而非动机。而教育,是“心灵碰撞心灵”。对“不能穷尽”的弥补法律操作中,有法官的“自由裁量”或“陪审团”。在日常生活或职业领域,需“公德”、“良心”、“德性”等。人伦类别及其规范1、个人与集体。往往强调集体主义,整体利益高于个别利益。(群己)2、在等级制、特权制社会,个人之间是不平等的,处理人我关系的规则是与身份等级相联系的名分、纲常。(尊卑)人伦类别及其规范(续)3、“爱有差等”的亲缘-陌生关系,所谓的“差序格局”,仿佛一石投水,波纹由中心向外淡弱……(亲疏)4、在政治、法律地位平等的个人之间: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我)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在当代社会,我们的健康、生活以及财富受到我们从未而且永远不会谋面的人支配。我们打开包装和罐子吃下了陌生人在遥远的地方制造和加工的食品;我们不知道这些加工者的名字或者他们的任何情况。我们搬进陌生人——我们希望是精巧地——建造的房子。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时间是被‘锁’在危险的、飞快运转的机器——如小汽车、公交车、电梯、飞机——里度过的,制造工序中的一个错误步骤,飞行员或驾驶员的一个简单的‘人为错误’,都会将我们的生活置于危险之中。事实上,我们作为个人,对于生活的很多——使用机器和机器制造的物品——方面都是无能为力的。我们被机器束缚着,因此我们的生活也掌握在那些制造和运转机器的陌生人中。”(美国学者劳伦斯·弗里德曼)公共契约的意义诚信、守约使人们的行为可以预期,可以对别人及群体有信心。在无过往车辆的红灯面前,选择守侯?通过?——公共规则作为共同体间的契约,不单单是几个人之间的事,表面上“无害性”的破坏规则,常常会衍生为一种普遍性的“去规则化”倾向,最终降低规则的权威性。人伦类别及其规范(续)5、在实际的人际关系情景中,即使双方社会身份、地位、人格平等,也存在处境、条件、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如性别差异、年龄壮少、信息多少(所谓信息不对称)、健康状况、在水中会否游泳,甚至能不能吃辣椒……,这些差异使人和人之间事实上并不对等,这时的规则?例:两人分大小苹果张三李四分一大一小两个苹果,张三先取大的,李四不平:“这么自私?!”张三反问:“要是你先,取哪个?”李四说:我当然先拿——可能的分配策略?技术的:如切开。协商的:如商定先到先得。特权、身份的:如按地位、年龄等。商业的:如标价竟投。暴力的:如决斗。道德的:礼让?美德的必要性在实际的人我关系中,对每一个“我”而言,把握自我总比强求别人如何如何要容易,因此,从我做起,主动体谅别人是在操作上较为可行的。近代学者李叔同说:“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清代学者金缨说:“己性不可任,当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人性不可拂,当用顺法调之,其道在一恕字。”美德的报偿?1、“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佛教)“那有德的人有福了。”(基督教)2、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末世审判?善恶有报?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絜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早夭。天之施报善人,其何如哉?盗蹠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雎,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患忌讳,而终

1 / 5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