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主讲:李明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教材:《施工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全国建筑业企业项目经理培训教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参考书:•《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杨文士主编•《全员安全管理》何能金等主编•《GB/T19000-2000》•《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理解与实施》•《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规范》上篇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第一章概述•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第三章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第四章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与处理•第五章质量管理基本工具及方法•第六章质量检验评定与验收第一章概述•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工程质量的概念•质量管理的发展•工程质量管理法规简介《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一节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质和量辩证统一。工程项目质量是项目建设的核心,是实现三大控制目标的重点;•质量管理的水平关系到企业的命运、行业的兴衰、国家的命运、民族的未来;•工程项目的质量不仅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建设的速度。第二节工程质量的概念•一、质量的定义•二、产品质量•三、工程项目质量•四、工程建设各阶段对质量形成的影响一、质量•GB/T19000:2000定义:产品、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能力。•(反映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理解要点:•质量不仅是产品的质量,而且也包括了体系的质量和过程的质量;(对于质量管理体系而言,实现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能力、管理的协调性等反映期质量水平;对于过程而言,过程的能力、过程的稳定性、可靠性、先进性和工艺水平等反映期质量水平;)•质量的关注点是一组固有特性,而不是赋予特性;•要求是可以明示的、习惯上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和期望;•要求具有相对性(不同的顾客或相关方具有不同的要求)和时间性,是动态发展的;二、产品质量•产品定义:“过程的结果”•过程的定义:“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产品的分类:•服务、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或它们的组合;•有形产品、无形产品。•产品质量:产品固有特性满足人们在生产及生活中所需的使用价值及要求的属性,体现为产品的内在和外观的各种质量指标。理解要点:•产品质量的好坏和优劣,是根据产品所具备的质量特性能否满足人们需要及满足的程度来衡量;•产品质量具有相对性(产品质量标准、顾客期望)。三、工程项目质量•1.定义:~是指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工程合同中对工程的安全、使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工程项目质量是在“合同环境”下形成的,合同条件中对工程项目的功能、使用价值及设计、施工质量等的明确规定都是业主的“需要”,因而都是质量的内容。•原定义:工程项目质量包括建筑工程产品实体和服务这两类特殊产品的质量。•2.工程项目质量特性表现:工程项目的质量从其功能和使用价值看,主要体现在实用性、可靠性、经济性、外观质量、与环境协调等方面;不同的业主有不同的功能需求,工程项目的功能与使用价值的质量相对于业主的需要而言,并无一个固定合同一的标准。(项目的一次性单件性)•3.工程项目质量构成:从活动或过程的结果看:~包含工序质量、分项工程质量、分布工程质量和单位工程质量;从活动或过程本身看,~包括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的质量及相应的工作质量:工程项目的决策阶段;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工程项目的回访保修质量;(项目的实施运行阶段;)•4.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是指参与工程建设的各种工作人员,为了保证工程项目质量所从事工作的水平和完善程度。工作质量包括:社会工作质量:如社会调查、市场预测、质量回访和保修服务等;生产过程工作质量:如管理工作质量、技术工作质量、后勤工作质量等。•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是决策、计划、勘察、设计、施工等各方面、各环节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四、工程建设各阶段对质量形成的影响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实施阶段策划阶段项目阶段费用成本节约第三节质量管理的发展•一、质量检验阶段•二、统计质量管理阶段•三、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四、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阶段一、质量检验阶段(传统质量管理阶段)•时间:20世纪40年代之前•质量管理的方式:只限于产品质量的检验,质量管理的发展表现为质量检验的发展。•“操作者的质量管理”•“工长的质量管理”•“检验员的质量管理”•意义:增强了生产者的责任心和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的要求;为企业产品的出厂把关,保持了企业一定的信誉,减少社会上不良产品的流通;为及时发现技术或管理上的问题提供依据,促进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问题:•事后型、把关型的管理,主要是对产品划分等级不能减少和避免不合格品的产生,不能减少质量损失;•有些产品不能靠检验的办法保证质量,有些产品不可能全数进行检验;•检验的效率低,成本高容易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二、统计质量控制阶段•时间:20世纪40~50年代•产生:“美国战时质量控制标准”•特点:利用数理统计原理在生产工序间进行质量控制,从而可以预防不合格品的大量产生。•责任者:由专职的检验人员转移到专业的质量控制工程师和技术员。•意义:由事后检验的观念变为预测质量问题的发生并实现加以预防的观念,将质量管理的重点由生产线的“终端”移到产品生产过程的“工序”。可以预防减少质量损失,降低检验成本。•缺点:•过分强调数理统计的理论,没注意数理统计方法的通俗化和普及化,使人感到深奥不易学;•认为“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工程师的事,与己无关”。三、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时间:20世纪60年代以后•1、质量管理面临的新情况:•产品越来越复杂、影响质量的因素越来越多•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更高、更多;•在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活动中广泛应用系统分析的概念;•管理理论的新发展,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重视人的因素”、“参与管理”,强调要依靠全员搞好质量管理;•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运动的兴起;•消费者质量意识、“产品责任”的提高;仅仅依靠质量检验和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已经很难保证与提高产品质量。•例如:阿波罗飞船和水星五号运载火箭,共有零件560万个,如果零件合格率为99.9%,那么,在飞行中就有5600个零件可能发生故障,后果不堪设想。必须要求全套设备完好率在99.9999%以上,即在100万次运作之中只能允许有一次失灵,连续工作时间要在一亿到十亿小时。•2、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总经理菲根堡姆。标志是1961年出版的著作《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学形成•菲根堡姆“全面质量管理”•戴明“十四点管理法则”•朱兰博士“质量管理三部曲”•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针对不同企业的生产条件、工作环境及工作状态等多方面因素的变化,把组织管理、数理统计方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社会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综合运用于质量管理,建立适用和完善的质量工作体系对每一个生产环节加以管理,做到全面运行和控制。通过改善和提高工作质量,通过对产品的形成和使用权过程管理,通过形成企业全员、全企业、全过程的工作系统,建立质量体系,全面保证产品质量。•“三全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每一个工序环节)•全员的质量管理(每一个工作人员)•全企业的质量管理(每一个层次每一个部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全面质量的观点•为用户服务的观点•预防为主的观点•用数据说话的观点•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法------PDCA循环法(戴明环)•P---计划•D---实施•C---检查•A---处理持续改进的思想PDCAPDCA工作循环四、质量管理与质量标准的形成•1、产生背景•质量问题日益重要,世界各发达国家和企业纷纷制定出新的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以适应全面质量管理的需要。•国际化的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依赖和竞争日益增强,国际范围内的社会化大生产越来越多。不少国家把提高进口产品质量作为限入奖出的保护手段,设置非关税贸易壁垒。•不同的国家、企业要求在质量方面有共同的语言、统一的认识和共同遵守的规范。现代质量管理学的发展为质量管理统一标准的产生奠定了基础。•2、ISO9000族标准的产生•197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了第176技术委员会(TC176),负责制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ISO/TC176的目标“要让全世界都接受和使用ISO9000族标准,为提高组织的运作能力提供有效的方法;增进国际贸易,促进全球的繁荣和发展;使任何机构和个人,可以有信心从世界各地的到任何期望的产品,以及将自己的产品顺利地销到世界各地”。1986年,ISO/TCl76发布了ISO8402:1986《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1987年发布了ISO9000:1987《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选择和使用指南》、IS09001:1986《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2:1987《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3:1987《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以及ISO9004:1987《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这6项国际标准通称为1987版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1990年,ISO/TCl76技术委员会开始对ISO9000系列标准进行修订,于l994年发布了ISO8402:1994、ISO9000—1:1994、ISO9001:1994、ISO9002:1994、ISO9003:1994和ISO9004—1:1994等6项国际标准,通称为1994版ISO9000族标准,这些标准分别取代l987版6项ISO9000系列标准。随后,ISO9000族标准进一步扩充到包含27个标准和技术文件的庞大标准“家族”。•质量体系标准问世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采用,对推动组织的质量管理工作和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截止到1998年底,全球获得ISO9000标准认证的组织已超过27万家。•在中国,到2000年2月底,共有16551家企业获得质量体系认证证书。而且,质量体系认证的国际互认制度也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建立和实施,截止到l999年10月,已有25个国家的认可机构签署了IAF质量体系认证多边承认协议。第四节工程质量管理法规简介为搞好质量管理工作,我国历年来由国务院、国家建委、国家计委、建设部及地区建设政府主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工程质量管理的法规。这一系列法规的颁布、施行进一步强化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保证了国家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监督工作指南》•《GBT/T19000—2000》思考题•1、质量的定义是什么?•2、工程建设各阶段对质量形成的影响是怎样的?•3、简述质量管理发展的四个阶段。•4、什么是“三全”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有哪些?•6、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