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信息安全主讲教师:刘贻群信息化与信息安全•第一讲信息化与我国信息化建设•第二讲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第三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第四讲信息安全及其常见技术•第五讲信息安全管理与保障体系第一讲信息化与我国信息化建设•一、信息化概念•二、国家信息化•三、信息化建设一、信息化概念•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首先是由一位日本学者提出来的,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是70年代后期才开始。•我国关于信息化的表述主要有三:•1、信息化就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2、信息化就是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社会转变的发展过程;•3、信息化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化工具又称信息化的生产工具,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力,称为信息化生产力。•信息化生产力是迄今人类最先进的生产力,它要求要有先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一切不适应该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将随之改变。•完整的信息化内涵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1)信息网络体系(包括信息资源,各种信息系统,公用通信网络平台等)。•(2)信息产业基础(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装备制造,信息咨询服务等。)•(3)社会运行环境(包括现代工农业、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4)效用积累过程(包括劳动者素质,国家现代化水平,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等。)•根据公布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这个定义,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1)生产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2)生产要素:开发利用信息资源;•(3)生产方式: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4)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5)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实现信息化就要构筑和完善7个要素(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国家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确保信息安全)的国家信息化体系。二、国家信息化•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国家信息化体系的七大要素是:即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信息安全。•1、信息技术应用是指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应用是信息化体系要素中的龙头,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集中体现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效益。信息技术应用向其他要素提出需求,而其他要素又反过来支持信息技术应用。•2、信息资源是可供利用并产生效益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有关的各种文字、数字、音像、图表、语言等一切信息的总称。信息资源由信息生产者、信息、信息技术三大要素组成。•信息同能源、材料并列为当今世界三大资源,共同构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是衡量国家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信息资源在满足信息技术应用提出的需求的同时,对其他要素提出需求。•信息资源是无限的、可再生的、可共享的,其开发利用不但很少产生新的污染,而且会大大减少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从而相应地减少了污染。•3、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是信息传输、交换和共享的必要手段。•信息网络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在满足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分布处理所需的传输与通信功能的同时,对其他三个要素提出需求。•信息网络分为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三种网络的发展方向是:互相融通,取长补短,逐步实现三网融合。•4、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技术(IT即InformationTechnology)就是感测技术(获取信息)、通信技术(传递信息)、计算机技术(处理信息)和控制技术(利用信息)。四者相互包含、相互交叉、相互融合。•信息技术产业,又称信息产业,它是运用信息手段和技术,收集、整理、储存、传递信息情报,提供信息服务,并提供相应的信息手段、信息技术等服务的产业。•信息技术产业主要包括三个产业部门:•①信息处理和服务产业(如计算机中心、信息中心和咨询公司等)。•②信息处理设备行业(计算机制造公司,软件开发公司等)•③信息传递中介行业(印刷业、出版业、新闻广播业、通讯邮电业、广告业)•信息产业又可分为一次信息产业(传统的传递信息情报的商品与服务手段)和二次信息产业(为政府、企业及个人等内部消费者提供的服务。)•5、信息化人才是指该类型人才通常属于一个组织的信息管理部门或与之相近的信息中心部门的人才,其主要从事信息化建设与规划,并承担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系统开发、维护、管理、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以实现提高组织的信息设备使用效率、完善信息系统功能、保证组织各项信息管理工作高效运转、更好的辅助组织其他部门各项工作的目标。其基本特征是既得经营管理又懂信息技术,具备复合型、综合性的知识和能力。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成功之本,对其他各要素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用于规范和协调信息化体系各要素之间关系,是国家信息化快速、持续、有序、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标准规范对于我国自主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定要有计划地确立国家信息化标准体系和各类标准规范。•信息安全三、信息化建设•(一)全球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一是硬件为主的阶段,计算机主要当打字机和计算器使用;•二是硬件+软件的阶段,以各种基于客户端的独立应用软件为主导;•三是软件+网络的阶段,各种基于局域网、专网和互联网的多机版软件纷纷出现;•四是网络+平台的阶段,以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流程化信息应用平台为主导;•五是平台+自由创意的阶段,信息应用平台可为使用者提供前所未有的自由度,满足从流程化沟通到非流程化沟通,从当前显性需求到未来潜在需求,从移动互联网到物联网的全方位信息化需求,平台使用者可自主进行很多创造性的应用,既是平台上的演员,又是平台上的导演。云计算时代的到来,不仅使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开始进入平台+网络和平台+自由创意的新阶段,而且给我国几十万中小软件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二)我国信息化发展历程•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1、准备阶段(1993年以前)•1982年10月4日,国务院成立了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1984年9月,国务院决定将国务院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改为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1988年5月,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更名为国务院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办公室。•从1988年至1992年,国家经济委员会、机电部、国家科委和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办公室,在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EDI技术、CAD/CAM以及MIS等领域,做了大量工作,不断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向纵深发展。•2、启动阶段(1993年3月—1997年4月)•1993年12月,成立了以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为主席的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1994年5月成立了国家信息化专家组。•1996年1月成立了以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任组长,由20多个部委领导组成的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全国的信息化工作。•3、展开阶段(1997年4月—2000年10月)•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二十四字指导方针。•1997年4月18—21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在深圳召开了首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1998年3月以后,将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整建制并入新组建的信息产业部。•1999年2月,国家信息化专家组变更为国家信息化办公室专家委员会。•4、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要求: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要求: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2008年以后云计算、物联网的出现,正在形成信息化的第三次浪潮,人们将利用信息传感网络和分布控制系统,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全景式的服务,从而使信息化进入以信息生产力为主要标志的新时代。主要标志就是宽带、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这对信息化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三)我国的信息化建设1、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一词是在1993年9月15日美国政府发表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动议”(TheNational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AgendaforAction)这一文件中正式出现的,它的英文原词是National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缩写为NII。与此同时,还出现了NII的同义词——信息高速公路,并在全世界掀起了讨论信息高速公路的滚滚热潮。•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是一个国家的信息网络,通过它能使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将各种多媒体信息传送给任何地点的任何人。简而言之,一个高水准的NII将能够为人类提供随时随地随意的信息服务。•面对汹涌而来的信息化浪潮,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这表明党中央已经从国家层面确立了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战略地位,建设宽带、安全、泛在、融合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刻不容缓。2、电子政务•(1)内涵•电子政务(英文有e-governor、e-GovernmentAffairs两种表达方式)是政府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程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服务,是政府管理手段的变革。电子政务,目前有很多种说法,如:电子政府、网络政府、政府信息化管理等。•电子政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符合三个基本条件:•第一,电子政务是必须借助于电子信息化硬件系统、数字网络技术和相关软件技术的综合服务系统;•第二,电子政务是处理与政府有关的公开事务、内部事务的综合系统。•第三,电子政务是新型的、先进的、革命性的政务管理系统。•电子政务的4个突出的特点:•(1)电子政务将政务工作更有效、更精简;•(2)电子政务将政府工作更公开、更透明;•(3)电子政务将为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4)电子政务将重新构造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关系,使之比以前更加协调,使企业和居民能够更好的参与政府的管理。•(2)内容•1)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overnmenttoGovernment,简称G2G)•政府间的电子政务是上下级政府、不同地方政府、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电子法规政策系统。②电子公文系统。③电子司法档案系统。④电子财政管理系统。•⑤电子办公系统。⑥电子培训系统。•⑦业绩评价系统。•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overnmenttoBusiness,简称G2B)•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进行电子采购与招标,精简管理业务流程,快速地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主要包括:•①电子采购与招标•②电子税务•③电子证照办理•④信息咨询服务•⑤中小企业电子服务••3)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GovernmenttoCitizen,简称G2C)•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的各种服务。包括:•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