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卫生与保健曹茹2016年3月3日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学前卫生学既涉及卫生学、儿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一般理论与方法,又与社会学、护理学、行为科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一门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强调实践运用的综合性学科。一、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学前卫生学是研究如何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的科学。健康=身体好?什么是健康?健康就是没有疾病。健康看成是与疾病、伤残、功能障碍相反的身体状态。把一个人是否健康与大多数人的一般状态相比较,如果偏离大多数人的一般状态,此人就不健康。把虚弱、功能减退、适应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等称为“亚健康”。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卫生组织(WH0)对健康概念做出了新的定义: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著名作曲家刘炽在一次健康恳谈会上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健康为“1”,幸福、快乐、事业、发展、金钱等都是“1”后面的“0”,如果有了“1”,后面的“0”才有意义,事业的成功使您拥有了“10”,家庭的幸福使您拥有了“100”,但是如果没有“1”,后面的“0”再多也毫无意义。这个比喻将健康的本质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对学前儿童来讲,健康不仅指身体各器官、系统发育正常、功能良好、没有疾病、没有身体缺陷,而且还应该具有情绪愉快、开朗乐观等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对社会环境较好的适应能力。(一)身体健康1、生长发育良好,体型正常,姿势端正。2、机体对内外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3、体能发展良好。(二)心理健康1、智力发展正常。2、具有良好的情绪特征。3、个性特征良好。4、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5、具有良好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6、没有较明显的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二、学前卫生学的研究任务研究学前儿童的身心发育特点与规律;研究影响学前儿童身心发育与健康的因素,特别是儿童保教机构和环境因素对学前儿童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卫生学要求和卫生标准,以指导学前儿童保教机构、家庭和相关部门采取适当的卫生措施和保护措施。三、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内容第一,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规律是学前卫生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生理基础)第二,学前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及其预防和矫治。第三,学前儿童的健康评价和健康检查。第四,学前儿童的营养与膳食。第五,疾病会影响儿童的健康。第六,常用学前儿童护理技术及急救术是学前卫生学的又一重要内容。第七,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的健康是学前儿童保教机构的首要任务。案例1:这天,幼儿园李老师看到晴晴在抠鼻子,好象出于习惯性似的,她马上叫她不要抠,并没有太在意。等李老师走了一圈回来,又发现晴晴在抠鼻子,她还是叫她不要抠鼻子,并边说边拉开晴晴的手,这时候晴晴挣扎开李老师的手,看着她说:“我的鼻子里面有东西。”李老师马上意识到什么,问:“有什么?”晴晴说:“有玩具!”这时吓了李老师一大跳,原来晴晴抠鼻子是因为她书包上的小铃铛吊饰掉下来了,她因为好奇于是就把小铃铛塞到鼻孔去了!幸好铃铛的位置不是很深,李老师马上带她去医生那里用夹子把铃铛夹了出来。案例22000年4月20日上午7点30分,年仅6岁的佳佳(化名)由其父亲送到幼儿园门口,值班老师检查了卫生情况后,她独自入园到三楼教室时,在三楼走廊上碰倒开水的水桶,被开水烫成十级伤残。案例31999年12月8日下午两点多,在萧山某幼儿园大(3)班就读的6岁女孩丹丹(化名)在午睡起床时不慎从上铺摔了下来,由于幼儿园老师的大意,致使病情延误,最后只能实施开颅手术保持了她的性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五大领域:健康领域社会领域语言领域科学领域艺术领域健康领域:(一)身心状况目标1具有健康的体态目标2情绪安定愉快目标3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二)动作发展目标1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目标2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目标3手的动作灵活协调(三)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目标1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目标2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目标3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幼儿卫生与保健曹茹2016年3月10日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学前儿童的生理基础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与保健(一)运动系统的结构(二)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三)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健(一)运动系统的结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3部分组成。•骨:由骨膜、骨质、骨髓构成;成分有有机物和无机盐•骨连结:骨与骨的连结叫骨连结。•骨胳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附着在骨骼上,可以受意识支配。1、骨骼正常成人体内有206块骨。全身的206块骨通过骨连接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作用:主要起着支撑人体、维持姿势、保护内脏器官和造血等作用。(1)骨的形态长骨:呈杆状,主要分布于四肢,起支持和杠杆作用。如肱骨及股骨等。短骨:多为立方体,分布于承受压力较大的部位。如腕骨及跗骨等。扁骨:呈板状,参与构成脑颅、骨盆和胸廓等,对内脏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等。短骨长骨扁骨不规则骨(2)骨骼的组成和机能人体的骨骼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3部分。颅骨:包括脑颅骨和面颅骨,保护脑组织和形成面部支架。躯干骨:包括脊柱、肋骨和胸骨,主要用于支持身体重量、保护内脏器官以及缓冲人体运动时产生的振荡。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脊柱由24块椎骨以及骶骨和尾骨构成。脊柱的外形不是平直的,具有4个生理性弯曲,包括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使脊柱的形状具有了较大的可塑性,对人体起到良好的缓冲震荡和保持平衡的作用,对机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3)骨的构造和成分骨的基本构造:骨由骨质、骨髓和骨膜3部分组成。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骨髓:填充在骨髓腔(骨的中空部分)以及骨松质的空隙里。骨膜:骨膜是骨表面一层较薄的结缔组织膜,内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对骨有营养作用,在骨膜内存在有成骨细胞,负责骨的生长和再生。关节软骨关节囊骨膜骨髓骨的成分:骨是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盐类构成的。成人骨中有机物约占1/3,无机盐类约占2/3。如果有机物含量过高,则骨弹性大,硬度小,易变形;无机物含量过高,则弹性小,脆性大,抗外力冲击的能力较差,易发生骨折。2.骨连接骨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两种: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即关节)。(1)直接连接两骨之间无腔隙,通过骨、软骨或结缔组织相连接。一般不活动或活动范围很小。如脑颅骨的连接、胸骨与肋骨的连接等。(2)间接连接(关节)间接连接,又叫关节。关节的连接主要依赖韧带等致密结缔组织。骨与骨之间空隙较大,有较好的活动性,四肢骨之间及躯干骨之问的连接主要是这种方式。3.肌肉人体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3类。作用:骨骼肌:骨骼肌收缩速度快而有力,为肢体的运动提供动力,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随着人的意识收缩和舒张,所以又称为随意肌。平滑肌:存在于内脏器官,在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调节下能有节律的收缩,不受意识支配,又称不随意肌。心肌:能自动、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主要用于构成心脏。(二)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1、骨的发育特点(1)容易弯曲变形(2)坚韧度较小颅骨:囟门,前囟1~1.5岁作用闭合,后囟最晚在出生后4个月以前闭合。腕骨:新生儿的腕骨是由软骨组成的,一直到12岁左右骨化才基本完成。脊柱:新生儿脊柱只有骶部弯曲。在出生后3个月左右会抬头时,形成颈曲,颈部脊柱向前凸;6个月左右会坐时,形成胸曲,胸部脊柱向后凸;1岁左右开始行走时,形成腰曲,腰部脊柱向前凸。足弓:足弓具有弹性,可缓冲运动时机体产生的震荡,保护内脏器官,减轻足部疲劳。2、关节连接较松弛,易出现损伤关节的伸展幅度和活动范围比成人大的多,牢固性较差。特别是肩关节、肘关节和髋关节,在突然的外力作用下,如用力过猛、悬吊或跌倒,容易出现关节错位现象即“脱臼”。3、肌肉发育不成熟,易疲劳肌肉正处于迅速生长发育阶段,肌肉稚嫩,肌肉纤维比较细,收缩力量较小,容易出现疲劳和受损。学前儿童大肌肉群发育较早,因而躯干及四肢活动能力比较强。但小肌肉群发育得较晚,如手指和腕部肌肉群,直到5岁以后,才能够有机地配合,完成比较精细的动作。(三)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健1、培养学前儿童正确的姿势正确的坐姿要保持自然和放松。坐姿:身体坐直,轻靠椅背,大腿及臀部大部分在椅面上,大腿和小腿成直角,双脚自然放在地面上,两肩等高。站姿:头部端正,两肩水平,挺胸收腹,肌肉放松,双手自然下垂,两腿站直,双脚稍微分开。2、合理地组织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3、衣服结构合理,宽松适度4、营养供给要合理保育要点:①让孩子多在户外活动,运动和阳光是长骨骼的“营养素”。②教育孩子不要从高处往硬地上跳,避免伤着骨盆。③教育孩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预防脊柱变形。④勿猛力牵拉孩子的手臂,以防伤着肘关节。⑤适度的运动有助于脚弓的形成。幼儿卫生与保健曹茹2016年3月17日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二、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1.呼吸器官的特点(1)鼻腔狭窄,感染时易堵塞(2)咽、喉感染,会影响呼吸和发声(3)易患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2.呼吸运动的特点学前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机体需氧量相对比成人多,加上呼吸表浅,所以学前儿童呼吸频率比较快。由于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中枢发育尚未完善,呼吸节律很不稳定。儿童年龄越小,呼吸节律性越差;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见下表)不同年龄个体的呼吸频率:年龄新生儿1岁以内1~3岁3~7岁8~14岁呼吸频率(次/分)4330~4025~302520成年人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呼吸大约16~20次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1.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呼吸卫生习惯(1)养成用鼻呼吸的好习惯,不要用口呼吸。充分利用鼻腔的保护性生理功能,发挥鼻腔对机体的保护性作用,减少呼吸系统疾病。(2)学会擤鼻涕的正确方法。擤鼻涕时不要同时堵住两个鼻孔,先按住一个鼻孔,擤完一个,再擤另一个。(3)咳嗽或打喷嚏时要注意用手帕捂住口鼻,不要面对他人。不随地吐痰,防止传染病传播。(4)不蒙头睡觉,保证呼吸到新鲜空气。(5)不挖鼻孔,防止鼻黏膜受损,避免鼻腔感染或引起鼻出血。2.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室内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使学前儿童能呼吸新鲜空气,以满足新陈代谢的需要,同时又能预防传染病。良好的通风,可减少室内外温差,防止感冒。3.保护学前儿童的声带幼儿教师在为儿童选择歌曲或朗读材料时,要充分考虑到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教育学前儿童用自然优美的声音说话和唱歌,不要大声喊叫。每次朗读、唱歌的时间不宜太长。不迎风大声呼喊、唱歌。4.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不要让学前儿童玩扣子、玻璃球等小物件,更要防止他们将其放入口中,以防进入呼吸道造成危险。要教育他们进餐时保持安静,不要说笑打闹,文明就餐,防止饭粒进入呼吸道引起剧烈的咳嗽。5.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可以使学前儿童呼吸肌变得强壮,呼吸深度增大,促使胸廓和肺的发育,增大肺活量。经常的户外锻炼还能提高呼吸系统对病毒、细菌的抵抗力,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三、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1.血液循环系统(1)血液学前儿童体内的血液占自身体重的9%~12%,年龄越小,血液量与体重的比例越大。成人占7%~8%。学前儿童血液中含水分较多,含凝血物质和盐类相对较少,身体一旦出血,凝血速度较慢。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较高,增加了对氧的输送量。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较少,对侵入体内的微生物吞噬能力较差,因此学前儿童抗病能力较差,易患疾病。(2)心率较快学前儿童心脏发育不完全,心肌收缩力较差,每次收缩搏出的血量相对较少,这与学前儿童旺盛的新陈代谢不相匹配,因此只有依靠增加收缩次数来弥补搏出血量小的不足,故年龄越小,心脏射血能力越差,心率越快。不同年龄个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