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主义文学、意识流文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表现主义文学及意识流文学专题第一章现代主义的奠基:卡夫卡第一节时代的先知你为什么醒着?必须要有一个人醒着,这就是回答。必须要有一个人。——卡夫卡《夜》70多年前,一个孤独、忧郁而又极为敏感的灵魂,一个二十世纪德语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家,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卡夫卡,永远离开了那个令他失望的,在他笔下变形的世界。在去天国的路上,他似乎还在用他41年生命的感受,向世人倾诉着“在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刻着‘我能够摧毁一切障碍’,在我的手杖上却刻着‘一切障碍都在摧毁我’”。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卡夫卡,F.(FranzKafka1883~1924)给米莲娜的情书手稿卡夫卡小时住的旧城区卡夫卡铜像世博里的“弗朗茨·卡夫卡的布拉格”主题展厅卡夫卡最著名的作品有借小动物防备敌害的胆战心理,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时刻难以自保的精神状态和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的孤立绝望情绪的短篇小说《地洞》(1923);通过小职员萨姆沙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的短篇小说《变形记》(1912);写土地丈量员K在象征神秘权力或无形枷锁统治的城堡面前欲进不能,欲退不得,只能坐以待毙的长篇小说《城堡》等等。《诉讼》(《审判》)《城堡》《美国》第二节表现主义的现代特征20世纪初至30年代盛行于欧美一些国家的文学艺术流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德国和奥地利流行最广。它首先出现于美术界,后来在音乐、文学、戏剧以及电影等领域得到重大发展。表现主义一词最初是1901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马蒂斯画展上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一组油画的总题名。1911年希勒尔在《暴风》杂志上刊登文章,首次用“表现主义”一词来称呼柏林的先锋派作家。1914年后,表现主义一词逐渐为人们所普遍承认和采用。(Expressionism)20世纪初期以德国为中心兴起的一场国际性文学运动。表现主义文学是表现主义艺术在文学领域的体现,涉及到文学的各个领域,其中戏剧和诗歌的成就最为突出。1)凭借主观精神进行内心体验,并将这种体验的结果化为一种激情。2)舍弃细节描写,追求事物的深层“幻象”构成的内部世界。3)作品中的人物常以某种类型的代表或某种抽象本质的体现代替有个性的人。4)情节不连贯,发展线索不明晰。5)均以怪诞的方式表现丑恶和私欲的“疯人院”式的人世罪孽和无穷痛苦。卡夫卡的小说是寓言小说,不求社会生活画面的丰富多彩,但求深刻的哲理和寓意包蕴其中。在卡夫卡的感受中,世界是荒诞的、可怖的、令人痛苦和绝望的。世上的一切都被一种力量巨大的权威所覆盖。这个权威高高在上,神秘莫测。它使人感到压抑和窒息。这是一个不可理喻的世界。卡夫卡的小说不讲求故事的明晰性,人物性格的典型性,环境描写的具体性。小说一般不交代具体的地点,没有确切的时间,也不说明具体的社会背景。这些特点都是由小说内容的寓意性而来。代表人物及作品:卡夫卡《变形记》一、象征用象征形象来表达对社会关系的理解。如《审判》中K的被捕、企图申诉,以及案件的起因与内幕,始终是笼罩在云雾之中。法庭更是带有神秘色彩,它的存在模模糊糊,仿佛设在阁楼上,但它却有无限的权力,能决定人的生死命运。它无疑象征着一种与人类为敌的异己力量。再如《城堡》,小说中那个时隐时现、神秘莫测的城堡,对村民是一直萦绕在脑际的权力巨魔,它就是专制政权官僚机器的象征。城堡就在眼前,但就是走不到那里。这象征着专制统治者与普通人民之间存在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卡夫卡习惯于采用以下几种艺术表现手段:二、荒诞主要指那些表现在情节与人物行为上违反常情与理性的情况。这里有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在卡夫卡的作品中,荒诞因素占有重要地位。《变形记》中人忽然变成甲虫,《审判》中K被荒诞地逮捕,又被荒诞地处死,《城堡》中的主人公无论如何也进不了城堡以及《判决》中父亲判决儿子自溺和儿子执行判决等等,都是典型的卡夫卡式的荒诞手法。这些诞妄不经的事,都来源于“世界是荒诞的”这一基本信条。三、逆说作家运用的是一种逆说或反论的手法,所叙述的事初看是自相矛盾,但细想就会看到其中包含着某种真实性。表面上是“非”,实际上却是“是”,即似非而是。如《审判》第九章《在教堂里》的“在法的门前”一段。四、独特的讽刺卡夫卡的讽刺主要产生于对现实荒诞性的揭示。主人公为正义或辨明真情而奔走,但经常是陷入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困境,越挣扎就陷得越深,最后送了命。《审判》中约瑟夫的结局就蕴含着讽刺。卡夫卡小说中的讽刺意味往往与苦涩的幽默紧密结合。《乡村医生》中的医生本来是出诊治病的,却陷入了荒诞的境地。最后上了年纪的医生,赤裸着身子,冒着严寒,坐着从猪圈中钻出的魔马拉的车,在茫茫的大地上到处游荡。《审判》中乡下人想进入法的门而不可得的故事更带有明显的讽刺性。五、平淡、拙朴、凝重和冷漠的叙述风格卡夫卡常在扑朔迷离的氛围中展开的荒诞故事,有时给人一种神秘和阴沉恐怖的感觉。写这种内容,作家当然不可能使用简练明快的语言。平淡中透着冷漠,拙朴中透着凝重的语言风格与作品内容的朴素无华最相适应,这也是卡夫卡作为作家的独特风格。当然,这种风格的形成同作家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有关。现实生活的残忍,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卡夫卡体会至深。第三节《城堡》土地测量员K城堡主人C伯爵办公厅主任克拉姆《城堡》(1922)作为一部典型的表现主义小说,写主人公K想进入城堡去办事,城堡近在眼前,然而就是无法进入。据卡夫卡好友布洛德回忆,原计划的结局是:K临终以前终于接到城堡通知,不许他进入城堡,但可以在村子里居住。小说以此揭示官僚机构的腐败和黑暗及其在强大势力控制下的小人物孤独悲惨的人生命运。存在主义者认为,城堡代表上帝,城堡是“上帝恩宠的象征”;实证主义者认为,城堡是卡夫卡父亲的出身地沃塞克,卡夫卡写《城堡》就是克服自己和父亲不愉快的经验,象征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膈膜无法沟通的状态;社会学者认为,城堡代表“资方”,城堡是描写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其他:“城堡”是描写现代人的危机:现代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从不留意世界到底是什么,他认为世界只不过是个人意图与欲望的投影而已,所以他只听从他自己。表现主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鲁迅从20年代中期开始接受表现主义,其创作实践则体现于《故事新编》中。《故事新编》创造了“古今杂糅”的艺术手法:小说主要人物的言行、性格大致依据典籍记载,某些虚构的情节也遵循历史真实性原则,并插入大量的现代语言、情节与细节。这样,形成远古与现实、庄严与滑稽的鲜明对比,导向关于人类命运和社会现状的历史沉思,使作品获得更为深广的意蕴。“五四”至20年代中后期,西方表现主义深深影响了郭沫若的文学观念,以致他形成泛表现主义的文艺观,他创造性地运用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法,创作以主观表现为特征,同时具有浪漫主义风格。其表现主义代表作有《秦始皇将死》、《司马迁发愤》、和《楚霸王自杀》等。第二章意识流小说“意识流”一词是心理学词汇,是在1918年梅·辛克莱评论英国陶罗赛·瑞恰生的小说《旅程》时引入文学界的。意识流是心理学家们使用的一个短语。它是19世纪由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创造的,指人的意识活动持续流动的性质。他在1884年发表的《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一股切不开、斩不断的“流水”。第一节意识流的哲学心理学背景及表现技巧詹姆斯提出的“意识流”概念,强调了思维的不间断性,即没有“空白”,始终在“流动”;也强调其超时间性和超空间性,即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因为意识是一种不受客观现实制约的纯主观的东西,它能使感觉中的现在与过去不可分割。这一概念及其内涵的思想直接影响了文学家,并被他们借用、借鉴,从而进入文学领域,作用于作家的创作,从而导致“意识流”文学的产生。1.以心理时间结构作品。意识流小说家有意打破传统时间观念和传统心理小说的顺时序,消除逻辑时间界限,将感觉中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拧在一起组成主观心理时间,随人物心理时间的变化结构作品。心理时间的叙述方式有倒时序、循环时序、颠倒时序、闪回时序和预见时序。2.意识流描写。意识流小说注重表现人物意识活动本身,作家退出小说,着力描写人物心理的种种感受,开掘深层的意识来展露隐蔽的灵魂和内心世界。意识流描写的特点具有动态性、无逻辑性、非理性。描写层次分为意识层和潜意识层。描写的方式有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意识迁移、意识流语言。3.以心系人,以心系事。意识流小说以表现人物的心灵活动为主,化解人物心中郁积的种种情结,很少描写人物的体貌特征,淡化情节以至取消情节,事件极其微小。在心灵宇宙范围内写成一曲曲心灵史诗。第二节代表作家1.马赛尔•普鲁斯特(1871-1922)法国作家,长篇小说《追忆逝水年华》(1913-1927)是意识流小说的奠基之作。2.维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英国女作家,著名的意识流作家和意识流小说的奠基者。代表作有《墙上的斑点》(1919)、《达洛卫夫人》(1925)和《到灯塔去》(1927)。3.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爱尔兰作家。代表作《尤利西斯》(1922)被认为是意识流小说的“经典性作品”,也是20世纪现代派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4.威廉•福克纳(1897-1962)美国作家。代表作《喧哗与骚动》(1929)。它和《追忆逝水年华》、《尤利西斯》并称为意识流小说的三大杰作。另有《我弥留之际》、《八月之光》、《沙龙!押沙龙!》都是意识流小说的经典名著。在某种光线下面看墙上那个斑点,它竟像是凸出在墙上的。它也不完全是圆形的。我不敢肯定,不过它似乎投下一点淡淡的影子,使我觉得如果我用手指顺着墙壁摸过去,在某一点上会摸着一个起伏的小小的古冢,一个平滑的古冢,就像南部丘陵草原地带的那些古冢,据说,它们要不是坟墓,就是宿营地。在两者之中,我倒宁愿它们是坟墓,我像多数英国人一样偏爱忧伤,并且认为在散步结束时想到草地下埋着白骨是很自然的事情……一定有一部书写到过它。——伍尔芙【墙上的斑点】第三节乔伊斯爱尔兰作家,诗人。1882年2月2日生于都伯林信奉天主教的家庭,1941年1月13日卒于瑞士苏黎世。他谙熟欧洲大陆作家作品,受易卜生影响尤深,并渐渐表现出对人类精神世界特殊的感悟及对家庭笃信的宗教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习俗、传统的叛逆。他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及“意识流”思想对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生平二.创作乔伊斯的文学生涯始于他1904年开始创作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在写给出版商理查兹的一封信中,他明确地表述了这本书的创作原则:“我的宗旨是要为我国的道德和精神史写下自己的一章。”这实际上也成了他一生文学追求的目标。1904年1月7日,乔伊斯在都柏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青年艺术家画像》。这部作品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主要描写都柏林青年斯蒂芬•迪达勒斯如何试图摆脱妨碍他的发展的各种影响——家庭束缚、宗教传统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去追求艺术与美的真谛。长篇小说《尤利西斯》是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平凡一天的记录,即广告经纪人利奥波德•布卢姆在1904年6月16日一天的活动。乔伊斯在本书中将象征主义与自然主义铸于一炉,借用古希腊史诗《奥德修纪》的框架,把布卢姆一天18小时在都柏林的游荡比作希腊史诗英雄尤利西斯10年的海上漂泊,使《尤利西斯》具有了现代史诗的概括性。1922年是英语现代主义文学发展关键的一年,这一年英语文学中出现了两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一是艾略特的长诗《荒原》,一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尤利西斯》和现代主义文学的崛起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大量采用了意识流技巧、揶揄风格以及许多其他新的文学创作技巧来刻画人物。这部小说的全部故事情节都发生在一天之内:1904年6月16日。故事发生地点是都柏林“荷马”区的“奥德赛”。乔伊斯以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奥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