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赏析ppt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高中语文》高考系列复习高考复习系列课件55古典诗歌鉴赏总论(下)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理解鉴赏诗歌的能力和答题的技巧;2.鉴赏并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诗歌艺术技巧的赏析;(一)诗歌语言1.语言风格平淡:质朴无华,但平淡中蕴含深意。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刻意,不做作。如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清幽:清静而幽深,看似平淡自然,细品却意味深远。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洗练:千锤百炼后的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蕴无极。工丽:词藻华丽,讲究对仗。如李商隐《锦瑟》。含蓄:借助看似无关事物,委婉表达内心情感。如“杨柳岸晓风残月”。直率:明快而不隐讳,毫不修饰。如苏轼《浣溪沙》“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溪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梦天》“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奔放:直率而有气势。“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悲慨:悲歌慷慨,寂寥苍劲。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沉郁:苍老遒劲的笔触,广阔的社会背景,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杜甫《登高》。2.炼字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使字词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方法,就叫做炼字。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炼字最重要体现在“诗眼”上。所谓“诗眼”,即诗歌的关键处,这些词句往往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1)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①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②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③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2)炼字题如何解答?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表层意,深层意);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思路:释字义——描景象——点作用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问: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有这样一个评价,“著一‘闹’字,境界全出”,你认为这个“闹”用得好不好?为什么?答:“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释字义)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描景象)运用通感、拟人,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点作用)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安禅:安静地打坐,此指佛家思想;毒龙:比喻世俗人的愿望)问: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全诗简要赏析。答:“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字义、描景象)“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点作用)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问:有人说“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是本诗的诗眼,用得最妙,如若把它改成“看”“望”等就大失其趣,为什么这样说?答:“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描绘出作者悠然中见到南山的情景。(释字义、描景象)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归隐生活的闲适自在。(点情感、作用)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问: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答:“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释字义)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描景象)“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点情感、作用)答题模式——某个字(某句话)意思是……(表层意、深层意);描写了……情景,渲染了……氛围;运用了……修辞(或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起……作用。3.倒装句式如:辛弃疾“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王维“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作用:音节协调,强调突出,新颖别致。4.名词组合如: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张可久《西湖废圃》“夕阳芳草废歌台,老树寒鸦静御街”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作用:凝练,勾勒画面,渲染意境,烘托情感。(多为白描)诗歌语言——1.语言风格2.炼字3.倒装句式4.名词组合(二)诗歌形象诗歌最大的特征是抒情性;诗歌虽然含蓄,但并不神秘;诗歌形象是诗人情感的依托;“一切景语皆情语”,解读诗歌的关键就在于解读诗歌形象。1.形象分类主体形象(意):抒情主人公(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情感或表明志向)客体形象(意象):人、景、物、事、典故(间接抒情,是诗歌思想情感的载体)“意象”即“意”(心)中之“象”“以我观物,故一切皆著我之色彩”2.固定意象顽强——希望——送别——思乡——荒凉——闲适——草、梅、松、鹰春雨、春风、太阳杨柳、长亭、酒、南浦月、鸿雁、云杂草丛生、古迹五柳、东篱、三径、茶、酒、菊坚贞高洁——爱情——愁苦——战争——松、梅、兰、竹、菊、莲、冰雪、蝉莲、红豆、鸳鸯、青鸟、连理枝、比翼鸟秋、梧桐、杜鹃鸟、猿啼、鹧鸪、寒蝉、落日、凭栏投笔、楼兰、长城、柳营、请缨、烽火、沙场、铁马3.意境意境是通过形象描写渲染出的情调和境界,是情景融合而形成的完美艺术境界。(意与境谐)意境显示诗歌的感情基调(孤寂、悲凉、哀伤、欢愉、淡然等)4.形象意境类题型(1)设问: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景物(或展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景物有什么特点?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2)解答要点:人物:意象:意境:外貌+情感(技巧)意象+画面+意境+情感(技巧)意象+画面+意境+情感(技巧)(3)答题格式:点出形象——描绘图景——概括意境——剖析情感(点明艺术技巧)5.分析形象、感受意境、体味情感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问: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答:本诗在悠然的氛围中展现了抒情主人公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而归隐的仕人形象。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问:本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一首词,描绘的是她早年的生活,试分析这首词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答: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活泼快乐的形象;第二句神态描写,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见人来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是细节描写,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词中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问:对这首诗的形象进行赏析。答:该诗首联和颈联是写景,用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间特点的景物描摹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颔联、尾联是写人,在优美的图画中,诗人与朋友在柴门之外,倚仗临风,听暮树蝉鸣,看落日孤烟,表现了隐者安逸的神态和潇洒的闲情。最后拿朋友与接舆相比,以陶潜自况,从而刻画了两个忘怀得失,超然物外,以诗酒自娱的隐士形象。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注:此诗是诗人任侍御史时,因上书论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所作)问:试分析诗中“蝉”的形象。答:该诗以蝉为题,因蝉感兴,并以吸风饮露,行为高洁,而遭际不幸的秋蝉自比,抒发了诗人的高洁之志以及世道的艰难,自己无辜受害的冤屈。通篇托物感怀,借蝉明志,运用比兴手法寄托作者的不平和悲愤。既是咏物,又是写人,物我一体。答题格式:点出意象——描绘图景——概括意境——剖析情感(点明艺术技巧)(三)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特色1、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双关,互文,反复,通感,顶真,对比,衬托(正衬、反衬)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1)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借用典故、借古喻今)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高低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乐哀结合,工笔与白描,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形声色态味),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烘托,衬托(正衬和反衬),渲染。3、篇章结构:开门见山,层层深入,作铺垫,埋伏笔,过渡,叠词,重章叠句,倒装,首尾照应,前后呼应,先总后分,先景后情,以小见大,卒章显志。4、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表达方式(抒情描写技巧),篇章结构技巧,赋比兴,象征,联想,想象,讽喻(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化用,意象组合。术语解析——双关:(含蓄、风趣)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某一字或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双重意义。互文:互文是指古代诗文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主人下马客在船”“东西置松柏,左右种梧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凝练,言简意丰)通感:把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意觉等各种感觉沟通。“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灵动变化、更富艺术性、更富韵致)顶真:用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语气衔接、环环紧扣、引人入胜)对比:突出事物特点,使好的更好,坏的更坏。(鲜明突出)衬托:利用事物之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景或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使被陪衬事物显得更加形象突出。(更鲜明突出)正衬(近似)——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古人就笑了;内蒙古人说他面积大,新疆人就笑了;新疆人说他民族多,云南人就笑了;云南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反衬(对立)——“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好衬坏,以坏衬好,以小衬大,以大衬小,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等。烘托:原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诗歌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鲜明突出)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在需强调的地方用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加强艺术效果。这种加浓形象的手法就是渲染。《陌上桑》“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突出形象、更富意蕴)虚实结合:虚景指已逝之景、未来之景、梦境或神仙鬼怪境界、内心所想所感。实景指眼前之景之境(所见、所问、所触、所感)。虚实结合能够(扩充内容、丰富意象、开拓意

1 / 10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