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三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意识到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2.品味语言的凝练和富有内涵的特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说明:《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节选自徐刚的《我将飘逝》一文。本文作者从芦荡的命运联想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占有和消费,提出能源与资源问题,提醒人类应理性地生存,保护我们的家园。因而在教学中应连步引导学生通过对行文思路的理解,对课文主体的把握,来感受作者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从而激发我们保护地球环境的责任感。文章以理性思考见长,许多句子富有深刻的内涵,因而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质疑、朗读等形式,结合课内外的相关资料,来感受作品的语言特点。课时:2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朗读、圈画等方法理解关键句对表达作者情感、观点的作用。2.难点:品味本文凝练而蕴藉的语言特点。说明:本文以理性的思考见长,语言凝练而富有内涵,这给学生的阅读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一些重要句子,反复品读、评析,感悟句子的内涵,从而理解文章内容,品味本文凝练而蕴藉的语言风格。【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个经典故事:据说,老子的先生常枞在病榻上是这样教诲老子的:回到故乡或者经过故乡的时候,你要下车;从高大、古老的树木下路过,你要弯腰蹑足而过;面对大江巨川,你要垂首;面对小河流水,你要让路。老子不理解先生为什么自由思考,交流。从老子与常枞的经典对话入手,既让学生调动了相关知识的储备,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又为下面教学中文章内涵的揭示作铺垫。2要这么说,你们知道理由吗?(常枞曰:“山川万物,故旧先辈,是为大,而吾为小。”)那么,今天,当面对100万亩大芦荡时,作者将会产生怎样的联想,秉持怎样的态度呢?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品味语言1.请同学们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问题:这是怎样的一片大芦荡?2.完成填空:“____的大芦荡,你在守望什么?”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行文思路。通过问题思考,发现对大芦荡的描写集中在第1-10节,同时会发现第21节“大芦荡的困惑其实也就是中国的困惑、人类的困惑”,这样,也就理解了本文是由大芦荡写起,对此引发的思考和联想才是文章主体。2.在完成填空的过程中,品味第1-10节的语言.如理解“舒展的萧瑟啊!自己涅槃自己唱”等句子。1.整体感知是阅读文章的第一步,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梳理文章的内容。2.通过填入词语的练习,让学生概括大芦荡的特点,思考大芦荡的风景、给人类的贡献等。研读课文把握内涵品味语言1.阅读第7节至文章结尾。提问:大芦荡,他们在守望什么呢?他们还在守望吗?如果有自己不懂的句子,请圈画出来。阅读,圈画,思考,回答。1.第7节出现了第一次“守望”,根据上下文内容的提示,他们在“守望”着自1.通过问题设置,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凝练而蕴藉的语言特点,感受其背后所蕴舍的深意,从而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3(请学生回答时,尽量要求学生引用文中词句,借以展开对关键句作用的追问,比如:大芦苇的守望同人类的守望有什么关系?大芦苇的困惑和中国乃至人类的困惑是什么?“现代人正愈来愈变得不去思想、不会思想、不想思想了。”句中三个短语表达的内涵有什么不同等等。借此引导学生品味这些句子的内涵。)2.显而易见,当作者面对100万亩大芦荡时,他秉持了怎样的态度呢?小结:作者在这篇文章后写道“美好的总在飘逝。森林在飘逝。江河在飘逝。荒野在飘逝。土地在飘逝。智慧在飘逝。人类或可聊以自慰的是,迄今为止,地球还在运行,四季还在眷顾我们,也就是说我们还有未来。不过,倘若人类继续漠视地球的生命状况,让一切美好的加速飘逝,我们就该自问:未来是水恒的吗?人类还有多少未来?”己和怀抱中众多的生命。结尾处的“还在守望”,是在守望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希望。2.品味文中一些相关的富有深意的句子的内涵。如:“大芦荡的困惑其实也就是中国的困惑、人类的困惑。…“人类正在砍伐最后的森林和苇草。”“现代人正愈来愈变得不去思想、小会思想、不想思想了。”等等。度,激发我们的保护地球家园的责任感。2.第2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握全文。4布置作业拓展深化1.仿写句子。“芦叶像双刃剑把寒风切成碎片,与此同时芦花却要被搓揉成细腻的花团,在纷纷扬扬中衍化出哲思的冷峻,或曰:一切皆如流;或曰:逝者如斯夫。”2.摘录文中自己欣赏的语句,并选择其中一两句作简要的赏析。仿写句子,摘录语句,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之上作相关的延续性分析。理解本文语言的特点,做有关的积累。【思路点拨】教学中,还可以从分析句子内涵入手,理解文章内容。首先,找出文中的问句,分析一下它们是否设问句,为什么?其次,从这些问句来看,你觉得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通过对句子的分析,使学生明白作者用这些设问句的意图,从而产生情感共鸣。【练习举隅】1.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写出你所关注的类似“芦荡”现象,写出你的思考,注意在描述中运用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2.阅读《我将飘逝》全文,做好摘抄。也可对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进行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