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鲁嘉华-新工科建设与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新工科建设与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鲁嘉华Email:lujiahua@sues.edu.cn2017年11月2日南京主要内容一、中国工程教育发展的境遇审视二、新工科的提出与推进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的角色与使命四、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思考与探索u规模第一:目前,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程教育。2016年,工科本科在校生521万人,毕业生119万人,专业布点17037个。工科在校生约占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工科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工科高校、工科专业点及工科在校生的规模正逐步扩大。我国工程教育的主要成就:规模第一、结构完备、质量提升工程教育的成就u质量提升:2016年6月2日,在吉隆坡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中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第18个正式成员。这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得到国际认可,工程教育国际化迈出重要步伐。也标志着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历史性跨越。u结构完备:“十二五”期间,工科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在校生数量都有增长,增长率分别为21.3%、16.4%、22.7%和8.5%。2011-2012年,国家对学科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研究生工学门类一级学科由32个增加到38个,本科生工学专业大类由21类增加到31类。调整后,工科专业门类更加齐全。工程教育的成就从近代高等工程教育初步形成到高等工程教育体系的建立,再到当代工程教育的繁荣,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高等工程教育思想:从狭窄的专业教育走向大工程教育2.高等工程教育的目标:从单一狭窄走向多元复合3.工科院校的课程体系:从单科独进走向交叉综合4.高等工程教育实践:从课内、校内走向内外结合工程教育的成就一、中国工程教育发展的境遇审视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供求关系、国家需求、国际竞争环境、对象、资源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工程教育影响最大的外部环境是新经济的发展、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要适应和满足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的需求,时下的人才素质、人才结构、人才层次和人才数量还远远不能达到要求。一、中国工程教育发展的境遇审视国际挑战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已起中国工程教育革新势在必行2012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2013日本:日本再兴战略2015中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2013德国:工业4.0战略一、中国工程教育发展的境遇审视全球经济和科技发展新趋势之一:产业变革是关键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3D打印、基因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量子通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无人交通、脑神经科学等等,对人本身、人类生产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都是前所未有的。一、中国工程教育发展的境遇审视全球经济和科技发展新趋势之二:信息化支撑创新发展的作用更为突出“互联网+”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将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它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一、中国工程教育发展的境遇审视n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重要领域的突破和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n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泛在信息促进定制化生产逐步取代大批量流水线生产。n网络众包、异地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订制、精准供应链管理等正在构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n虚拟化技术、3D打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n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工厂将成为未来制造的主要形式。n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加速重构产业价值链新体系。互联网工业一、中国工程教育发展的境遇审视Ø信息网络技术使产业链中的企业间实现信息共享,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现和动态调整合作对象,整合企业间的优势资源,在研发、制造、物流等各产业链环节实现全球制造资源优化配置。Ø生产的本地性概念将不断被弱化,由集中生产向网络化异地协同生产转变。荷兰美国日本德国一、中国工程教育发展的境遇审视Ø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大而不强国内困境一、中国工程教育发展的境遇审视制造业大而不强关键问题:1.科技创新能力不足;2.关键核心技术缺失;3.高端人才匮乏一、中国工程教育发展的境遇审视制造业十大领域人才需求预测(单位:万人)序号十大重点领域2020年2025年人才总量预测人才缺口预测人才总量预测人才缺口预测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80075020009502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7503009004503航空航天装备68.919.896.647.54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118.616.4128.826.65先进轨道交通装备38.464310.6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85681201037电力装备123341117319098农机装备45.216.972.3449新材料900300100040010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802510045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中国工程教育能否适应国家经济、科技发展的要求?其责任和使命是什么?适应新经济的发展支撑新经济的发展引领新经济的发展一、中国工程教育发展的境遇审视工程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脱节新经济、前沿交叉学科、未来技术领域人才短缺工程教育的主要问题二、新工科的提出与推进新工科提出的动因:新经济发展、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新经济对工程教育提出新要求:u面向未来布局新兴工科专业u工程科技人员具备更高的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u建立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工程教育培养模式二、新工科的提出与推进从“复旦共识”到“天大行动”,再到“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奏响了人才培育主旋律,开拓了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复旦共识北京指南天大行动二、新工科的提出与推进4月27日至28日,“建设新工科背景下的CDIO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会议,由CDIO工程教育联盟、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地方高校卓越工程教育校企联盟主办,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承办。5月11日,“全国地方高校新工科发展高峰论坛”研讨地方高校新工科发展之路,由全国地方高校卓越工程教育校企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主办,湖南工程学院承办。会议提出“湘浙倡议”。Ø地方高校及各省市的推进情况二、新工科的提出与推进5月初,广东省召开了“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建设工作推进会”,提出“要树立新工科教育发展理念,探索建立广东特色新工科发展模式”。5月底,组织召开了探索建立广东特色新工科发展模式研讨会。二、新工科的提出与推进6月1日,“浙江省本科高校专业认证暨新工科建设研讨会”,由浙江省高教学会主办,温州大学承办。会上举行了浙江省新工科建设启动仪式,发布浙江省新工科建设行动八条方案(简称“浙八味”)并成立了浙江省新工科建设专家组与工作组。7月15日,“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新工科建设”研讨会,由江苏省教育厅、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研究分会主办,常州工学院、《中国大学教学》编辑部承办。会议提出新工科建设“江苏举措”。二、新工科的提出与推进Ø需要强调的几个问题Ø新工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传统工科而言。Ø新工科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以新经济、新产业为背景,经历形成、发展、成熟等阶段后,会成为常规学科或相对意义上的“旧工科”。Ø新工科建设不仅仅是建新专业,更重要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能力。Ø新工科建设不仅是教学改革,更重要的是综合改革。Ø新工科建设不仅是学校内部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形成高校与社会的新型关系。二、新工科的提出与推进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的角色与使命u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是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u不同层次的高校实施新型工程教育,其面对的学生主体、师资队伍和培养目标是不同的:综合性大学更关注理工结合的新技术、新学科;传统工科大学考虑工科自身跨学科的新生长点;而地方高校则希望形成以满足第一线企业需求为主导的新生长点。u根据2017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简况》的数据,至2016年底,我国普通高校数为2596所,其中,本科院校1237所;本科院校中,中央部门主管的有113所,地方本科院校700所,民办本科高校424所。地方本科院校(含民办)则占到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90.8%,其中90%的高校开设有工科专业。地方高校的角色和使命是什么?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的角色与使命学校办学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专业设置与地方主导产业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工作岗位要求对接企业参与制定培养方案,注重应用、突出实践人才培养过程体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科学研究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研究为主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的角色与使命定“性[质]”在应用主要侧重于工程技术研发及应用,实现技术的转化、实施和创新;定“[面]向”在行业为行业、企业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定“[规]格”在复合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跨学科、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定“[特]点”在实践培养从事工程活动的专业人才,注重工程实践能力。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的角色与使命1.厘清思路,找准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定位*响应国家新工科发展要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地方高校办学质量与水平*培养适应新经济发展的人才1.分析新形势,树立新理念2.针对新问题,寻找新突破3.提炼新经验,探索新模式4.完善新标准,打造新质量四、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路径思考面向未来2.发挥地方优势,彰显地方特色3.面向地方新经济发展,培养“专、兼”人才四、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思考与探索——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例学校类型定位: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学科布局定位:以工程技术为主,经济管理和艺术设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人才规格定位:了解国际规则,具备综合能力,拥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奉献精神的高等工程应用型人才。工程技术为主经济管理艺术设计协调发展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简介:四、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思考与探索依托上海现代产业主动服务地方经济辐射长三角地区发展•1978年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机、电、管)•1978年华东化工学院分院(化工)•1978年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纺、服、艺)学校变迁一以贯之的办学宗旨开展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专业教育,着力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专、兼”人才。人才培养特色四、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思考与探索(一)因应新经济发展,更新人才培养要求新经济蓬勃发展,迫切需要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由通识教育为基础的专业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专、兼”人才。“专、兼”人才培养受众优势向生产力转化结构转型与技术升级加速就业结构性矛盾倒逼国际化人才竞争压力传递四、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思考与探索交叉融合跨界学科专业内涵变化城市轨道交通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四、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思考与探索(二)新业态下工科呈现新特征“错综”性“协同”性“人本”性四、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思考与探索知识结构交错伸展,能以适度的“杂”去适应适度的“变”“错综”性——飞行技术专业——飞行员+职业经理人四、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思考与探索工业设计专业——艺术设计+人体工学+材料加工+商务洽谈…………四、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思考与探索“协同”性——应用知识为主,因产业而生、随产业而兴学科群、专业群对接产业链——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立足培养一线工程应用型人才科学研究:侧重行业需求开展应用性研究服务社会:集学校学科优势攻克行业难题引进、消化、吸收人才培养新知识可持续四、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思考与探索“人本”性——学习欲望和能动性因兴趣和市场而变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专业教育,依学科专业特点,把所有专业按照7个专业群,搭建公共基础课程和大部分学科基础课程贯通的平台,专业适时分叉。四、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思考与探索u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轨道交通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平台u基于远程测量网点的服装智能定制研究——“服装智能定制”四、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思考与探索(三)新工科专业建设探索实践例一: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轨道交通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平台Ø地铁桥梁缝隙监测技术Ø地铁车厢

1 / 5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