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究竟什么是哲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目前,我国理论界公认的观点是,作为一级学科来说,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就是人们关于整个世界的最终本原、共同本质、基本状态、普遍规律以及人与世界最一般关系等方面问题的认识和思考,所提炼形成的理论体系。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所有事物的最终本原、共同本质、基本状态、普遍规律以及人与世界的最一般的关系。2中华民族漫长的文明史上有无“哲学”?中华民族虽然在文明史上早就有、一直有哲学这门学问,但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很长时间里却又没有称作“哲学”的学问。在中国的古代、近代固然都有哲学,但那时的哲学都不叫“哲学”,而是叫“儒学”、“道学”、“理学”、“心学”等等。中国汉语中长期都没有“哲学”这个词汇、概念。3怎样理解哲学“学科”与“学说”以及二者的关系。所谓“学科”,是指按知识和科学的分类标准划分出来的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学术研究领域。某一个学科,是由针对某一方面对象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以及人们在此方面长期积累的共同知识、方法、规范等所构成。学科的根本特点,在于体现人类认识和知识的公共性。学科是人类的共同财产,是人类的公共思想文化平台。所谓“学说”,则是指人们在“学科”这个舞台上的“表演”,它表现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比较具体的观点和思想理论体系。学说总是由现实的人在一定社会条件和个人条件下创建的具体理论和方法系统。学说会因时、因地、因人而形成不同的观点和体系。一方面,学科通过学说而存在,只有通过各种学说不断地提出和回答问题,才能使学科得到实现和发展;另一方面,学说则植根于、隶属于学科而存在,学说接受学科发展的检验而获得生命和归宿。4概述哲学的学科特征。1哲学学科的对象和问题具有高度普遍性。哲学学科的研究对象,涉及整个世界万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哲学学科研究的问题,都是带有高度普遍性的问题(不是特殊的细小的问题)2哲学学科的概念和论断具有高度抽象性。哲学的概念和论断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只有运用具有高度抽象性的概念,才能反映事物的普遍性。只有运用较大概念做出一般性论断,才能解决哲学中的问题。3哲学学科的研究和理论具有反思性和批判性。哲学研究者总是认真反思前人的认识和结论是否正确、全面,总是对其持批判的态度,力求更正确、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5如何理解哲学的主体根基和社会条件?主体根基第一,哲学的产生是人类本性的需要。人是有多种需要、有实践能力的存在物.人们生活于世上,面对客观世界,便会好奇地迫切要求并积极探索客观世界的本原、本质、状态、规律以及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然后再自觉改造客观世界,以创造出所需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第二,哲学的产生以人类的理性思维为前提。人们有理性意识。人们的理性意识依赖于人们所独有的抽象思维能力。人们能够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其本质,能够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由个别达到一般、由特殊达到普遍、由有限达到无限、由现实反观过去和预见未来。人们通过亲身感知、理性思考再加上猜测想象,就会形成世界观并使之理论化。正是由于人类具有理性思维,决定了哲学的能够产生,并以概念、论断的形式表达出来。第三,哲学的产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类的共同要求。人类具有理性意识和实践能力,所以具有主体性。所有人们的思考和活动都是从自我出发的,是“为我”的。哲学是人类面对世界客体而产生的具有共性的为我之思。哲学是各民族的人们、世世代代的人们,共同进行为我之思,探讨客观世界的本原、本质、结构、状态、规律以及人类与客观世界关系,所形成的精神成果的汇集和积淀。所以,哲学学科就必然产生,而成为人类的一个公共思想文化平台和公共知识宝库。社会条件就哲学的产生来说,①只有当人类社会能够创造出较为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而使有些人可以脱离直接的物质生产,专门从事精神生产;②社会中的精神生产成果积累较多,出现了许多的具体文化知识,从而可以、且有必要分门别类,到了那时,十分抽象的哲学,作为理论化的世界观体系的哲学,才有可能产生。哲学的不断发展,则依赖于社会实践水平和意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依赖于社会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的不断发展,一代代哲学家才能不断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吸纳和概括新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从而能够不断提出新的哲学学说。6为什么哲学会具有时代性?哲学具有时代性,因为做哲学思考的人及其思维创造活动具有时代性。任何哲学家的个人知识、思维能力和价值取向都必然受其民族文化传统和当时物质生活条件、社会环境条件、社会文化水平以及个人的社会地位、利益需求等所限制。任何哲学家都只能反思和回答当时能够提出和回答的哲学问题。这就决定了哲学学说必然具有时代性,即打上某个时代的印记;也决定了哲学学科必然具有时代性,即带有时代特色A.哲学所探索的是人们所认识的物之背后的根本以及物的来源,包括物的世界的根本以及物的世界的来源。B.哲学是以最高层次的思维形式探究物及物的世界。于是,哲学家就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哲学本体论观点。7哲学是怎样研究物及物的世界的?A.哲学所探索的是人们所认识的物之背后的根本以及物的来源,包括物的世界的根本以及物的世界的来源。B.哲学是以最高层次的思维形式探究物及物的世界。于是,哲学家就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哲学本体论观点。8哲学是怎样研究人及人的世界的?不同于其他具体科学研究人,哲学是从最高的层次上研究人类和人的世界,着重研究的是人类从哪里来即人类的起源,人何以成为人,人与其他物的区别,人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人的世界是由什么决定的?人的世界与物的世界有何关系。哲学家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既会影响到形成什么样的本体论,也会影响到形成什么样的人学。9哲学有哪三大基础理论分支及其元问题?哲学的元问题即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下面有三大领域的元问题:(1)存在论问题,即关于世界的存在的问题:什么是存在和非存在?什么存在着?怎么样存在?(2)意识论问题,即关于人对存在的意识把握问题:人是否能够以及如何在头脑的意识中把握存在?(3)价值论问题,即关于存在以及人对于存在的意识把握与人的价值关系问题:世界万物的存在以及人对于存在的意识把握对于人有何意义?研究、解答这三大问题,形成哲学的三大基础理论分支:存在论,意识论,价值论。10试述存在论的基本结构包括本体论和状态论(本态论)。(1)关于世界的本体问题,亦即“存在者”的有无、根基、本性等方面的普遍性问题。有唯物主义观点,也有唯心主义和神学观点。(2)关于世界的状态问题,亦即世界中的“存在者”怎么样存在即存在方式问题。有辩证法观点,也有形而上学观点,还有的仍属于唯物主义或者唯心主义观点(比如探讨“存在者”的运动、时间、空间等问题)。11试述意识论的基本结构。(1)关于人类认识之发生、发展、过程、规律的认识论。认识是人通过认知活动而对于身外客体的精神把握。知识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精神成果。(2)关于人类非认知性精神活动如情感、意志、欲望、信念、信仰等主体自我的心理意识形式理论。总之,人的意识是认知性和非认知性精神活动的统一,对象意识和非对象意识的总和,对身外事物认知的精神成果和在身内进行心理活动产品的总和。12试述哲学中的价值概念及哲学所研究的价值问题。哲学上所说的价值,是指一定客体以其某属性、功能满足主体的一定需要,而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哲学所所说的价值问题,即是关于存在以及人对于存在的意识把握,对于人的意义问题。13如何理解哲学的抽象思维方法?(抽象思维的对象,成果)哲学抽象是最高层次的抽象。哲学抽象的对象不是各个类别的现实事物或者实际状态的感性表象,而是反映各个类别事物或者状态的抽象概念。哲学考察、抽取在这些概念中所蕴含的共性,以概括和提炼出更大类别甚至所有类别事物、状态所具有的普遍性,所形成的思维成果就是哲学概念(比如物质、意识、运动、静止、时间、空间、社会形态、生产力,生产关系、实践等等)。有了这些哲学概念,人们就可以在思维中运用哲学概念进行思考,做出某种哲学判断和推理。14如何理解哲学思维方法的反思?(反思的对象,反思的动力,反思过程和结果的特征)哲学上的“反思思想”,是把人类已有的哲学思想作为“反思”的对象,思考其正确性、完善性,力求进一步丰富和更新人类已经“构成”的“思想”。简言之,哲学反思就是把人们已有的哲学思想作为反思的对象,提出质疑予以修正或者加以丰富和更新,形成新的哲学思想。哲学反思的内在动力,是人类在认识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时,积极追求所形成的概念及其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彻底性。哲学反思的过程和结果,常常表现出“回到起点”的特征。因为,反思往往要从头开始,即对于一定哲学问题从最早的如何解决开始,思考其如何一步步演化。反思也往往要追溯早期哲学家的思想,发掘其蕴含的、尚未被重视的精辟见解,说不定能够有所收获,可以吸取并加以发挥,有益于哲学的发展。15如何理解哲学研究方法的逻辑在先?为什么应当坚持逻辑在先?所谓逻辑在先,是指在认识事物时,首先要着重从逻辑上分析事物,弄清其本质及其与别的事物的内在联系,注意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根据和条件等,并以此为据。逻辑在先是相对于时间在先而言的(时间在先:认识事物时,首先考察研究对象在时间序列中的位置,并且以此作为认识它以及它和别的事物相互关系的前提和根据。)采用“时间在先”这种方法,可以解决事物时间顺序上的问题,但不能解决事物产生存在的前提和根据问题。采用“逻辑在先”方法,是从哲学层次上深刻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16应当如何理解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哲学与科学是人类理性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彼此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它们相互补充而构成为理性思维的整体。哲学与科学之同:它们都是具有形而上倾向的思维理性,都追求在观念中如实地把握客观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哲学与科学之异:它们的研究对象不同,思维形式不同。(哲学的概念和理论具有最高层次的抽象性)哲学和科学又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哲学依赖于各门科学发展的新成果为其提供新的更多的思想资料来帮助哲学的发展(如三大发现对于近现代哲学的发展).哲学又能够反过来为人们进行科学研究提供指导原则和价值启示,也促使人们检讨纠正应用科学技术的片面性.17哲学与宗教有何异同?(一)哲学与宗教之同1)哲学与宗教都是超越经验、追求无限的思想体系,都力求从根本上、总体上把握无限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而不是仅仅探究身边的具体事物或者解答某一领域的问题。(2)哲学与宗教都把探究、阐明关于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最高真理”,当做精神活动、精神追求的根本目标。(二)哲学与宗教之异(1)哲学依赖理性,宗教崇尚信仰(盲目信仰)。宗教是一种信仰,是有神论信仰,是非科学的盲目的信仰,表现为偶像崇拜。哲学则是依赖理性(抽象、批判、反思)而建立和发展的。(2)哲学通过反思此岸世界而进入彼岸世界,宗教通过信仰确认彼岸世界而返回此岸世界。哲学基于对于此岸世界(现实世界)的认识和反思,而形成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说明彼岸世界即观念中的世界是什么世界、怎样的世界。宗教则是先确认那个彼岸世界即非现实的神的世界的存在,然后再来说明此岸世界的来源和根据,要求人们对神绝对敬畏和顺从。18哲学对于人类的工具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哲学之于人类的工具价值,是指哲学能够作为手段或者工具,满足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为实现人类的目标服务。主要表现为:(1)哲学总结人类长期实践的经验成果,提供最具普遍性的知识,具有认识(知)价值。①哲学知识能够帮助人们把握形而上的学问,了解世界万物的最终本原、共同本质、普遍规律以及人与世界的基本关系;②人们一旦掌握了哲学知识,形成哲学自觉,又有助于在日常认识活动中更系统、深刻地观察认识客观事物。(整体理解、深刻把握、动态考察……)(2)哲学构建世界观方法论基础,探索指导实践的理念和方法,具有实践价值。哲学可以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根本性的原则、理念和方法的指导,这就是哲学的实践价值。(3)哲学表达和反思人的价值追求,探索人类生活的规范和境界,具有人文价值。哲学能够表达和反思人的价值追求,探索人类生活的合理规范和较高境界,具有人文价值。19哲学对于人类的目的价值表现在哪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