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地基与基础施工勘察2.2地基2.3桩基础2.4土方工程2.5基坑工程2.6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1、所有建(构)筑物均应进行施工验槽(1)遇到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专门的施工勘察。(2)施工勘察应针对需要解决的岩土工程问题布置工作量,勘察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施工验槽、钻探取样和原位测试等。(1)建筑物地基的施工应具备以下一些资料。(2)砂、石子、水泥、钢材、石灰、粉煤灰等原材料的质量、检验项目、批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3)地基施工结束,宜在一个间歇期后进行质量验收,间歇期由设计确定。(4)地基加固工程,应在正式施工前进行试验段施工,论证设定的施工参数及加固效果。为验证加固效果所进行的载荷试验,其施加载荷应不低于设计载荷的2倍。(5)对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预压地基,其竣工后的结果(地基强度或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6)除上述指定的主控项目外,其他主控项目及一般项目可随意抽查,但复合地基中的水泥土搅拌桩、高压喷射注浆桩、振冲桩、土和灰土挤密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及夯实水泥土桩至少应抽查20%。一般规定2.2.1(1)灰土土料、石灰或水泥(当用水泥替代灰土中的石灰时)等材料及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灰土应搅拌均匀。(2)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分层铺设的厚度、分段施工时上下两层的搭接长度、夯实时的加水量、夯压遍数、压实系数。(3)施工结束后,应检验灰土地基的承载力。(4)灰土地基的质量检验标准如表2-2所示。灰土地基2.2.2•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基坑、基槽、室内地坪、管沟、室外台阶和散水等基础或垫层的灰土工程。•2施工准备•2.1材料:•2.1.1土:优先利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物,使用前要先过筛,其粒径不大于15mm。含水量要符合规定。•2.1.2石灰:用块灰或生石灰粉;使用前应充分熟化、过筛,不得夹有粒径大于5mm的生石灰块,也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2.2机具设备:•压路机、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筛子(孔径6~10mm和16~20mm两种)、标准斗、靠尺、耙子、平头铁锹、胶皮管、小线和木折尺等。•2.3作业条件•2.3.1基坑(槽)外侧摊铺灰土前,必须先行钎探并按设计和勘察部门的要求处理完地基,并办理完验槽的隐检手续。•2.3.2基础外侧打灰土,必须对基础、地下室墙和地下防水层、保护层进行检查,发现损坏时应及时修补处理,办完隐检手续;现浇的混凝土基础墙、地梁等均达到规定的强度,不得损坏混凝土。•2.3.3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时,施工前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地下水位保持在施工面以下500mm左右,并在三天之内不得受水浸泡。•2.3.4房心灰土和管沟灰土,应先完成上下水管道的安装或管沟墙间加固等措施后再进行。并且将沟槽、地坪上的积水或有机杂物清除干净。•2.3.5施工前,应做好水平高程的标志。如在基坑(槽)或沟的边坡上每隔3m钉上灰土上平的木橛;在室内和散水的边墙上弹上水平线或在地坪上钉好控制标高的标准木桩。•2.3.2对上一道工序完成情况的要求•2.4技术准备•2.4.1编制施工方案报监理审批后进行技术交底。•2.4.2场地工程地质资料和水文地质资料的复核。•2.4.3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料种类、设计压实系数、施工条件等,合理确定填料含水量控制范围、铺土的厚度和夯打遍数等参数。重要的灰土填方工程其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3.2操作方法3.2.1检验土料和石灰粉的质量并过筛:检查土料种类和质量以及石灰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然后分别过筛。块灰闷制的熟石灰,过孔径6~10mm的筛子,生石灰直接使用;土料过孔径16~20mm的筛子,并确保粒径的要求。3.2.2灰土拌合3.2.2.1灰土的配合比一般为2:8或3:7。灰土必须过标准斗,严格执行配合比。拌合均匀一致,至少反拌两次,保证拌和均匀,颜色一致,拌合好的灰土颜色应一致。3.2.2.2灰土应控制含水量。检验方法:手握成团,轻捏即碎。如土料水分过大或不足时,应晾干或洒水湿润。3.2.3槽底清理将基坑(槽)底或基土表面清理干净,验收合格,办理隐检。3.2.4分层铺灰土每层灰土虚铺厚度按表3-2.4选用。各层虚铺后均应找平,与坑(槽)边壁上的标准水平木橛对应检查。•3.2.6找平与验收•灰土最上一层完成后,应拉线或用靠尺检查标高和平整度,并办理验收手续。•3.3季节性施工•3.3.1雨期灰土施工时,基坑(槽)或管沟回填的应有防雨排水措施,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对刚打完或尚未夯实的部分应及时铺盖,防止地面水流入槽坑内,造成边坡塌方或基槽破坏。3.3.2当灰土遭受雨淋浸泡时,应及时将积水及松软灰土除去,并重新补填新灰土夯实。受浸的灰土应在晾干后,再夯打密实。•3.3.3冬期灰土的土料,不得含有冻土块,要做到随筛、随拌、随打、随盖,认真执行留、接搓和分层夯实的规定。大气温度在-10℃以下时,不宜施工。•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基坑、基槽、室内地坪、管沟、室外台阶和散水等基础或垫层的灰土工程。•2施工准备•2.1材料:•2.1.1土:优先利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物,使用前要先过筛,其粒径不大于15mm。含水量要符合规定。•2.1.2石灰:用块灰或生石灰粉;使用前应充分熟化、过筛,不得夹有粒径大于5mm的生石灰块,也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2.2机具设备:•压路机、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筛子(孔径6~10mm和16~20mm两种)、标准斗、靠尺、耙子、平头铁锹、胶皮管、小线和木折尺等。•2.3作业条件•2.3.1基坑(槽)外侧摊铺灰土前,必须先行钎探并按设计和勘察部门的要求处理完地基,并办理完验槽的隐检手续。•2.3.2基础外侧打灰土,必须对基础、地下室墙和地下防水层、保护层进行检查,发现损坏时应及时修补处理,办完隐检手续;现浇的混凝土基础墙、地梁等均达到规定的强度,不得损坏混凝土。•2.3.3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时,施工前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地下水位保持在施工面以下500mm左右,并在三天之内不得受水浸泡。•2.3.4房心灰土和管沟灰土,应先完成上下水管道的安装或管沟墙间加固等措施后再进行。并且将沟槽、地坪上的积水或有机杂物清除干净。•2.3.5施工前,应做好水平高程的标志。如在基坑(槽)或沟的边坡上每隔3m钉上灰土上平的木橛;在室内和散水的边墙上弹上水平线或在地坪上钉好控制标高的标准木桩。•2.3.2对上一道工序完成情况的要求•2.4技术准备•2.4.1编制施工方案报监理审批后进行技术交底。•2.4.2场地工程地质资料和水文地质资料的复核。•2.4.3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料种类、设计压实系数、施工条件等,合理确定填料含水量控制范围、铺土的厚度和夯打遍数等参数。重要的灰土填方工程其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4质量标准•4.1基底的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4.2灰土土料、石灰或水泥(当水泥替代灰土中的石灰时)等材料及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灰土应搅拌均匀。•4.3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分层虚铺的厚度、分段施工时上下两层的搭接长度、夯实加水量、夯实遍数、压实系数。•4.4施工结束后,应检查灰土地基的承载力。•4.5灰土地基的质量验收标准应符合表4-5的规定。•3.2.6找平与验收•灰土最上一层完成后,应拉线或用靠尺检查标高和平整度,并办理验收手续。•3.3季节性施工•3.3.1雨期灰土施工时,基坑(槽)或管沟回填的应有防雨排水措施,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对刚打完或尚未夯实的部分应及时铺盖,防止地面水流入槽坑内,造成边坡塌方或基槽破坏。3.3.2当灰土遭受雨淋浸泡时,应及时将积水及松软灰土除去,并重新补填新灰土夯实。受浸的灰土应在晾干后,再夯打密实。•3.3.3冬期灰土的土料,不得含有冻土块,要做到随筛、随拌、随打、随盖,认真执行留、接搓和分层夯实的规定。大气温度在-10℃以下时,不宜施工。•5成品保护•5.1施工时应采取措施保护定位桩,防止碰撞位移,并经常复测。•5.2灰土地基打完后,应及时进行基础的施工或地坪面层的施工,否则应临时遮盖,防止日洒雨淋。夯实后的灰土,三天内不得受水浸泡。•5.3灰土施工时,对基础、基础墙或地下防水层、保护层以及各种管线,均应妥善保护,防止回填灰土时碰撞或损坏。灰土地基2.2.2(1)砂、石等原材料的质量、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砂、石应搅拌均匀。(2)施工过程中必须检查分层厚度、分段施工时搭接部分的压实情况、加水量、压实遍数、压实系数。(3)施工结束后,应检验砂石地基的承载力。(4)砂和砂石地基的质量检验标准如表2-3所示。砂和砂石地基2.2.3•6.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采用砂石为垫层材料的换填垫层法地基处理的施工要求、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中基坑、基槽等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含其下有暗沟、洞穴)的地基处理施工。•不适用于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或渗透系数小的黏性土地基。•6.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025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T5012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JGJ7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程•JGJ104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6.3术语•6.3.1砂石地基•采用砂或砾石(碎石)混合物,分层回填夯实或压实的一种软弱土层换填处理地基。•6.3.2地基处理•为提高地基承载力或消除地基土的不良工程性质(如黄土的湿陷性、膨胀土的胀缩性、松散砂土的液化性质等),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处理地基的方法。•6.3.3换填垫层法•挖去地表浅层软弱土层或不均匀土层,回填碎石、卵石、砂夹石、土夹石;砂、石屑;粉质黏土,灰土;粉煤灰等材料,并夯压密实,形成垫层的地基处理方法。•6.3.4压实系数•土在施工时实际达到的干密度与室内采用击实试验得到的最大干密度之比。通常用以表示填方的密实度要求和质量指标。•6.3.5颗粒级配•表示砂石中粗细颗粒搭配的情况,是评定砂石质量的技术指标之一。•6.3.6天然级配砂石•不需加工,开采后直接使用的天然级配砂石。•6.3.7人工级配砂石•根据砂石密实度的要求,按试验确定的砂石级配比例进行拌合的砂石。•6.4施工准备•6.4.1技术准备•6.4.1.1根据设计要求选用砂或砂石材料,经试验检验材料的颗粒级配、有机质含量、含泥量等,确定混合填料的配合比。•6.4.1.2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设计要求的压实系数、填料种类、施工条件等,进行必要的压实试验,确定砂石料含水量控制范围、摊铺厚度和夯实或碾压遍数、机械碾压速度等参数。根据现场条件确定施工方法。•6.4.1.3编制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并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质量、环保、文明施工交底。•6.4.2物资准备•6.4.2.1天然级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石屑等,有机物含量不超过5%、含泥量应小于5%,颗粒级配应良好。采用细砂、粉砂时,应掺入一定数量粒径在20mm~50mm的碎石或卵石,且要分布均匀。•6.4.2.2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植物残体及垃圾。用作排水固结地基时,含泥量不宜超过3%。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虚铺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50mm。•6.4.3施工机具准备•6.4.3.1施工机械•压路机、振动式压路机、平碾、推土机、平板式或插入式振捣器、翻斗车等。•6.4.3.2工具用具•钢叉、平头铁锹、铁耙、喷水用胶管、小线或细铅丝、手推车等。•6.4.3.3监测装置•水准仪、钢尺等测量放线仪器、质量检测、土工试验设备。•6.4.4作业条件准备•6.4.4.1设置控制铺填厚度的标志,在基坑(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