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实用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作者在巨大的时空之镜中照出了功名的虚幻我本多情,便对人生忧患有着更深切更痛苦的感受,而这种人生如梦的悲哀无可解脱,只能举杯对月,聊以宽怀。苏轼(1037-1101),北宋最伟大,最全能的文学家和书画家,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集大成者.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宋仁宗嘉佑二年进士,受欧阳修赏识,但他仕途失意,命运多舛,生活颠沛坎坷。思想上出世入世,亦儒亦道亦佛。文学成就辉煌,也有通,书法,音律,园林艺术,金石的旷世才华。有《东坡先生全集》,《东坡乐府》,谥号“文忠”。二、作者介绍《自题金山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去世前两个月所写,自嘲政治事业的无成。但从中可以了解,苏轼文学上的盖世功业却是在屡遭贬逐的逆境中建立的。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无喜无悲、超脱旷达、泰然自适、处变不惊、笑对人生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也可以说是姐妹篇。•过黄泥之坂•有酒无肴•履巉岩•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岩•俯冯夷之幽宫•玄裳缟衣•戛然长鸣•羽衣翩跹•俛而不答bǎn,通“阪”,山坡yáo,菜肴chán,山势高险qiú,有角的小龙hú,隼的别名,一种猛禽píng,冯虚御风gǎo,白色丝绸jiá,鸟的叫声piān,xiān,舞蹈fǔ,通“俯”听朗诵,读准字音整体感知第一段:夜游黄泥坂第二段:复游赤壁的所见所感第三段:夜半江中见鹤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bǎn)。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yáo)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lú),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是岁:这一年.望:农历的每月的十五。此外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六叫既望最后一天叫晦。将:准备。归:回。从:跟随。既:已经。尽:全,都。仰:抬头。顾:环顾。行歌相答:边走边唱,互相对答。已而:过了一会儿。月白风清:月色皎洁,清风吹拂。如此良夜何:怎样度过这个良夜呢?薄:迫近。顾:可是。安所:从哪里。谋:商量。诸:“之于”的合音,兼起代词“之”和介词“于”的作用。不时之须:突然、随时的需要。第一段翻译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象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用来应付您突然的需要。”第一段:写重游赤壁之前的情景。夜游黄泥坂请找出第一段中写景的句子,景色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如何?题为赤壁,可这里写并不是赤壁?为什么?平静的乐黄泥坂的初冬月夜,景色清朗,静谧宁馨。良宵、美酒、贵宾、佳肴,使夜游赤壁的兴致更浓,为游赤壁作铺垫。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chán)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qiú)龙。攀栖鹘(hú,一种猛禽)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复:再次。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于赤壁之下游”。断岸:绝壁,陡峭的崖岸。曾日月之几何:才相隔多少日子。摄衣:提起衣襟。上:上岸。履:踏。披:拨开。踞:蹲。虎豹、虬龙:名词作状语,象虎豹,象虬龙。栖:宿息。危巢:高高的鸟巢。幽宫:深宫。盖:这里是连词。从:跟随。悄然:忧伤。肃然:正肃恐惧。凛乎:恐惧之感。反:同“返”,返回。放:放任。中流:江中心。听:听凭,任凭。止、休:停泊,停留。第二段翻译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崖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jiāo)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提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登上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栖鹘做窝的高崖,俯视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划地一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不觉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觉得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第二段:描写游览赤壁所见的初冬景物,与初游的景色大不相同。前赤壁后赤壁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特点:宁静清幽)(特点:险峻、冷清、深幽)时隔三月,初冬的赤壁又有怎样的景象呢?面对眼前的赤壁之景,苏轼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从中暗含苏轼怎样的情感?“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对赤壁之景旧颜不再的感叹实际暗含对世事变化无常,年华逝水的无奈盖叹;更有对大自然造物之神奇的惊叹。历史背景当时,宋与西夏交战惨败,全军覆没,死者约六十万,宋神宗也抑郁而死,大宋王朝从此一蹶不振,美好江山,满目凄凉。苏轼独自历险,无人能从。当他登上峰顶后,突然“划然长啸”。你如何理解苏轼的“划然长啸”?1、表达登上峰顶后的那种壮怀激烈的激昂之情,仿佛自己就是宇宙的精灵,天地的主宰。2、抒泄贬谪黄州以来心中所积压的种种郁闷之意。激昂的乐长啸后苏轼为何又“悄然而悲”、“凛乎不可久留”?这种情感在《前赤壁赋》里有体现吗?与自然和而为一后,诗人又震撼于大自然的伟力,而深感个体的渺小,正如《前赤壁赋》所写:“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高昂的情绪陡然低落,转为高处不胜寒的忧惧、伤感。面对大自然的伟力,苏轼在激昂悲伤后,采取了什么的行动?体现他怎样的情感态度?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淡泊。“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修焉。”夜游赤壁情感经历的变化:江山不可复识划然长啸凛乎不可久留听其所止而休无奈、惊叹激昂的乐悲伤、恐惧随遇而安的淡泊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gǎo)衣,戛(jiá,象声词)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piānxiān),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fǔ)而不答。“鸣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wù)。开户视之,不见其处。时:这时。顾:看,四周。寂寥:冷清寂寞。适:正好。横江:横穿江面。东:名词作状语,从东。掠:搽过。西:向西飞去。须臾:过了一会儿。去:离开。翩跹:飘然起舞。过:走过。揖予:向我作揖。俛:(fǔ),同“俯”,低头。之:你的底细。畴昔:过去,以前。过:经过。顾:回头。惊寤:惊醒。寤,wù。处:地方。第三段翻译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第三段:述游罢就寝后梦中所见——道士化鹤。如何理解道士化鹤这一情节所传达的诗人的情感?联系学过的《前赤壁赋》和《赤壁怀古》中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参考:从这个幻觉中透露了作者精神已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中,与大自然合为一体,含蓄地传达出他企望超脱尘世、逍遥物外的隐秘心态,与前赋“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是一脉相承。同时又有“人生如梦”的空幻感。“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前赤壁赋》“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赤壁怀古》“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赤壁之游,乐则乐矣,转眼之间,其乐安在?以是观之,我与二客,鹤与道士,皆一梦也。”——《清夜录》小结后赤壁赋,全篇着重苏轼自身情感的转换:由景而乐乐而再游赤壁因景物而生豪壮之气又因景物而生悲愁之后又归于随遇而安淡泊借梦境表达超脱尘世的态度及“人生如梦”的空幻感。后赤壁赋,情随景变,物我两忘的风格在苏轼的笔下流淌出来,这是平凡而不可起企及的美。“他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余秋雨《苏东坡突围》宠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面对逆境的态度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