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耳穴(选择简化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耳穴·定义•耳穴是指分布在耳郭上的穴位•是人体各部分的生理病理变化在耳郭上的反应点(协助诊断)。•也是在耳郭上用于防治疾病的刺激点(辅助治疗)。·耳穴诊治的历史沿革•耳穴诊治起于中国。早在《内经》成书之前,古代医学家就积累了不少关于耳与整体相联系的经验和知识,并将其加以总结归纳,编入早期医学文献中。•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就有《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经脉学和灸疗穴专著。•在《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记载了耳与上肢、眼、颊、咽喉相联系的“耳脉”。这说明当时已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进行观察,并形成了初步理论。•在中国第一部经典医著《黄帝内经》和历代著名医学专著中,又详细记叙了耳和经络的关系、耳与脏腑的关系以及借耳诊治疾病的理论和具体方法等。·耳与经络关系的记载•《内经》中不仅将“耳脉”发展成了手少阳三焦经,而且对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都有比较详尽的记载。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记载:“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为听。”•宋代杨士瀛曰:“十二经脉,上终于耳,其阴阳诸经适有交并。”•到了明代,耳部经络又有深入阐述。李时珍《奇经八脉考》从八脉角度阐明了耳和经脉关系,如阴阳二跷脉循行“入耳后”。•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中曰:“阳跷…下耳后,入风池而终。”由此可见耳与十二经络关系最为密切,耳廓虽小,却是诸经通过、终止、会合的场所,上述这些论述与记载为后来为耳针的发展奠定了理论根据与研究基础。·耳与脏腑关系的记载•耳与脏腑有着极为密切的生理关系。•《黄帝内经·灵枢•五阅五使篇》记:“耳者,肾之官也。”,•《黄帝内经·灵枢•脉度篇》记:“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记:“耳属于少阴,肾之窍也。耳所至者精,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聪。”·运用耳郭诊断疾病的记载•运用耳郭诊断疾病,在《黄帝内经》中早有记载。古代医学已注意到通过观察耳廓的位置、大小、厚薄、形态及颜色诊断脏腑机能,特别是肾的情况。•《灵柩•师传篇》记述:“肾者主为外,使之远听,视耳好恶,以知其性。”•《痘科书》耳诊中记载十分详细:“耳上属心,凡出痘时宜红色而热。若色黑寸白而冷,其筋纹入梅花品字样从皮上出者,皆逆也……耳下属肾,凡出痘时其色宜红紫带冷,不宜淡黄热如筋纹梅花品字样为顺,如蚤咬芝麻之形者为险逆难治之候……”;“耳后红筋痘必轻,紫筋起处重沉沉,兼青带黑尤难治,十个难求三五生。”•晋代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小儿杂病第十一篇》中记述:“婴儿耳尖,青脉起者,瘈、腹痛。大便青瓣,飧泄。”有人认为:月蚀疮(耳背与乳突处糜烂)可作为小儿蛔虫症的诊断依据之一。耳廓、鼻尖清冷是麻疹的早期征象。•这种借耳诊病的方法在古代医学中记载颇多,为后人思考和借鉴的宝贵资料,丰富了耳诊的内容,至今仍为许多老中医所沿用。“冠心沟”(Frank征)Frank征最初被认为是冠状动脉疾病的征象,敏感性48%,特异性88%。随后发现其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近几十年来随着病理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有些病理学者和儿科医生观察到:•两侧肾未发育的婴儿耳郭低位、前倾、软骨发育不良;•先天性黏多糖代谢障碍所致的多发性骨发育障碍病(黏多糖Ⅰ型),除表现智力迟钝、表情呆板外,还具有全身骨骼畸形、听力障碍和耳郭上缘位置低于眼睛水平以下等特征,•现代医学的这种发现竟与古代医学“观外以揣内”,中国医学中“肾主骨,开窍于耳”相吻合。·现代耳穴诊治法的发展•1958年12月,叶肖麟在《上海中医药杂志》上摘要译介了法国医生诺吉尔P.Nogier的发现:“外耳并非单纯唯一弯曲软骨,它是与内脏器官存在着密切关系,内脏疾患时在耳廓上有相应点出现”。诺吉尔首次提出耳廓形如“胚胎倒影”的耳穴图。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国耳穴发展到近100个。•1970年,广州部队后勤部绘制的《耳针学位挂图》中收载耳穴达107个;1979年郝金凯编著《针灸经外奇穴图谱》中收录耳穴199个。•从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常用耳穴约200个:耳前165个、耳背36个;并把所应用之耳穴分成六大类型:相应部位穴位、五脏六腑穴位、神经系统穴位、内分泌穴位、特定穴、耳背穴及其他。13历史沿革总结古籍记载耳脉《阴阳十一脉灸经》─《内经》手少阳三焦《灵枢五邪》……恶血在内,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备急千金要方》艾灸耳后阳维穴-风聋雷鸣《针灸大成》艾灸耳尖治疗眼生翳膜民间针刺耳轮-痄腮/砭石刺耳-斑疹/刺耳垂-红眼病国外古希腊割耳后血管-阳萎不育古埃及妇女节育14耳针图的形成《德国针术杂志》1957年1号耳穴42个(耳与内脏的关系)1958年译成中文传入我国概述耳针体系中国耳针体系法国耳针体系耳穴标准《耳穴国际标准方案》1987.6西太地区卫生组织通过。国家标准《耳穴名称与部位》1993年15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灵枢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研究显示刺激相应耳穴可诱发循经感传耳部存在十二经脉相应的路线经络联系手三阳、足少阳经脉、经别入耳中,足阳明、足太阳-耳前、耳上角脏腑联系《厘正按摩要术》提出耳分五脏耳廓表面解剖(一)耳轮——耳郭外缘向前卷曲的部分。(二)耳轮结节——耳轮外上方稍肥厚的结节状突起,又称达尔文结节。(三)耳轮尾——耳轮下缘与耳垂交界处。(四)耳轮脚——耳轮深入到耳甲腔的横行突起。(五)对耳轮——与耳轮相对的隆起处。(六)对耳轮上脚——对耳轮向上的分支。(七)对耳轮下脚——对耳轮向下的分支。(八)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脚之间构成的三角形凹窝。(九)耳舟——对耳轮与耳轮之间的凹沟。(十)耳屏——耳郭前面的瓣状突起,又称耳珠。(十一)对耳屏——耳垂上部与耳屏相对的隆起。(十二)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十三)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十四)轮屏切迹——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凹陷。(十五)耳甲——是由对耳屏和弧形的对耳轮体部及对耳轮下脚下缘围成凹窝。(十六)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甲部。(十七)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甲部。(十八)耳垂一耳郭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1、耳轮2、耳舟3、对耳轮上脚4、对耳轮下脚5、对耳轮6、三角窝7、耳屏8、对耳屏9、耳甲艇10、耳甲腔11、耳垂耳轮结节屏上切迹耳轮脚屏间切迹屏轮切迹耳轮尾耳穴的定位二、耳穴形象分布•1、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或耳垂邻近。•2、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3、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4、内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5、消化道在耳轮脚周围呈环形排列。常用穴(对耳轮)•坐骨神经—对耳轮下脚的前2/3处主治:坐骨神经痛。•交感—对耳轮下脚末端与耳轮内缘相交处。主治:胃肠痉挛,心绞痛,胆绞痛,输尿管结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腹—对耳轮体前部上2/5处,即对耳轮8区。主治:腹痛,腹胀,腹泻,急性腰扭伤。臀坐骨神经交感髋膝踝腹常用穴(三角窝)•内生殖器—三角窝前1/3的下部,即三角窝2区。•主治:痛经,月经不调,白带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遗精,早泄。•神门—三角窝后1/3的上部,即三角窝4区。•主治:失眠,多梦,痛证,戒断综合征。降压点盆腔神门内生殖器便秘点坐骨神经交感降压点盆腔神门内生殖器便秘点交感常用穴位(耳屏)•肾上腺—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即耳屏2区后缘处。•主治:低血压,风湿性关节炎,腮腺炎,间日疟,链霉素中毒性眩晕。•咽喉—耳屏内侧面上1/2处,即耳屏3区。•主治:声音嘶哑,咽喉炎,扁桃体炎。•内鼻—耳屏内侧面下1/2处,即耳屏4区。•主治:鼻炎,副鼻窦炎,鼻衄。咽喉内鼻转【美国空军专用耳穴针】美国空军量产出来用于针灸(耳穴)的针长度大约一毫米,末端带有一个扁平圆盘,用专用塑料套管进针。经过训练的军医能够快速进行野外治疗,因此针灸也被称之为战地针灸。一名医生能够同时为五名到十五名士兵治疗。一个军医只需要四小时就能够进行实践操作。学习时花半小时看幻灯教学课程,一小时用仿真耳朵练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会有志愿者充当靶子、练习。(图片来源网络)耳穴治疗学耳穴压豆法,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给予适度的按、压,使其产生热、麻、胀、痛感,通过经络传导,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压籽法所用材料•压籽法所用材料可因地制宜,植物种子、药物种子、药丸等,凡是具有表面光滑,质硬无副作用,适合贴压穴位面积大小的物质均可选用,王不留行籽、油菜籽、莱菔子、六神丸、喉症丸、绿豆、小米等。植物药物种子和小药丸。·耳穴压豆操作方法•操作方法是先在耳郭局部消毒,将材料粘附在0.5×0.5cm大小的胶布中央,然后贴敷于耳穴上,并给予适当按压,使耳郭有发热、胀痛感(即“得气”)。•一般每次贴压一侧耳穴,两耳轮流,3天1换,也可两耳同时贴压。在耳穴贴压期间,应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数次,每次每穴1~2min。谢谢聆听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