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归来》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大雁归来》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环保主义者、伦理学家利奥波德。这篇文章是一篇自读课文,篇幅较长。作者作为一个爱鸟者,他抒发的是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对鸟儿有一份诗人的情怀。这篇文章既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也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散文。从写作上说,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它的知识性体现在作者经过多年的研究,获得了许多关于大雁习性特点的知识,他要通过自己的笔端将这些成果告诉读者。他在介绍的时候,不像规范的说明文有着明晰的结构,条分缕析、分项介绍,而是采用了散文式的笔调,将观察大雁的记录与体会流淌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它的形象性体现在对大雁细腻的描摹,有大雁飞行、滑翔的优美姿态,还有丰富的大雁鸣叫之声,将大雁的形象真实又生动地再现在读者眼前,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至于抒情性,文章的字里行间均流露着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这种感情是丰富而细腻的,有对大雁归来的欣喜,对大雁义无反顾进行迁徙的钦敬,对大雁无辜被猎杀的不幸遭遇的感伤等。即使许多语句并不是直抒胸臆,笔墨中也饱含感情。余映潮老师说:“语文老师有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常常被忽视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要把教材读好、读深、读细、读美,要悉心玩赏,为教学设计作好充分有利的铺垫。”基于此,我对文本精心反复解读,决定将“野性的诗歌”这句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原因有二,一是这篇文章笔调优美,描写富有诗意;二是学习本文,我们要和作者一同去思考大雁世界给予我们人类的启示,由浅入深,有文字到思想,感悟作者看待自然万物时的多角度和大视野。有了自己的思考理解之后,还要努力将教材中的内容有效地转化成对学生的能力训练点。因此,我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一:雁过留声情深意浓读大雁。活动二:雁阵起飞走近作者品大雁。【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了解作者相关情况;②提炼筛选信息能力③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在自由朗读、集体朗读、个性化朗读的基础上,交流阅读体验②利用本文“爱鸟者”这一贯穿文章始终的感情线索整体把握课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珍爱野生动物,倾心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情怀。【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作者的情感和理解作者的思想②探求作者喜欢大雁的表层和深层原因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念,课文的主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齐读题目,初步感受“归来”一词的情感。巧妙的介绍作者,引起学生阅读期待。(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首次提到了“阅读期待”对拓展思维空间和提高阅读质量的好处。“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它使学生不断产生一种新的阅读预想进而产生探究的欲望。通过巧妙的介绍作者,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二、整体感知、提炼信息活动要求: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章那一句最能表达“我”对大雁迁徙的感受。学生活动:(一)谈初读体会(二)探讨“野性的诗歌”含义(设计意图:《大雁归来》是一篇自读课文。学生初读后的体验是教学过程中最宝贵的资源,并且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最后一句话——“野性的诗歌”)三、教学活动一:雁过留声情深意浓读大雁(朗读赏析活动)要求:1、找出文章哪些段落、句子、词语能让我们感受到大雁的归来是美好的,是一首“野性的诗歌”。2、精读细品。有感情的朗读,并写上批注。学生活动:(一)赏析批注(二)有感情的朗读,交流(设计意图:精段阅读设计主要是达到对学生三个方面的训练目的:深入了解归来大雁的叫声特点,通过赏析具体词语学习作者采用拟人化的写作手法,以朗读活动为手段品味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启发学生用心灵去感受、用智慧去思考的文章。通过品读、集体朗读和个别读,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熟悉,所谓“万般朗读总关情”,学生在个性化自读中,领会文章的情感。)四、教学活动二:雁阵起飞走近作者品大雁。(主旨探寻活动)(设计意图:展示关于作者和作品的介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的主旨,即“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喜爱大雁呢?”。学生在背景资料的帮助下,很快就能了解到文章“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的主旨。《语文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表述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待地学生的阅读时间,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五、结束语:大地、河流、动物、植物、人,我们应共同吹起联合的号角,共同谱写一曲“野性的诗歌”。六、作业:1、用诗般的语言为课本第一页的彩页配上解说词。2、观看纪录片《鸟与梦飞行》或阅读《沙乡年鉴》,写心得体会。【板书设计】联合观念野性的诗歌春雁归来图春雁觅食图春雁集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