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学复习重点:第一讲:管理: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借助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成既定目标的过程。教育管理概念: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教育工作者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教育管理学的学科特点:第一,应用性。第二,理论性。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必须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其研究成果有一定的理论概括性。第三,政策性。第四,教育性。第五,综合性。泰勒、法约尔、韦伯的管理理论: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如下:(1)劳动定额制。通过对工人操作和劳动时间进行观察和试验研究,规定出完成该项工作的标准动作和完成这些动作所需要的时间,从而创造了劳动定额制度。(2)标准化制。工人在工作时不仅要采用标准的操作方法,而且原材料、工具、工艺流程以及工作人员等都必须标准化。(3)差别计件工资制。一个工人如生产一定标准数量的产品,他的收入按某一计件率计算。如果产量超过此标准,则用较高的计件率来计算所有的产品。如果产量低于此标准,则用较低的计件率来计算所有的产品。(4)职能制。建立与各车间平行的各种科室,去执行各种管理工作的职能。通过这种管理的分工,每个管理者只承担特定的管理职能,这有利于提高管理的效率。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主要有两下方面。1、提出了五项管理职能。法约尔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应包括六个方面,即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在这六项活动中,管理活动居于核心地位。管理活动有五项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管理必须履行五种职能。2、提出了管理的14条原则。即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这14条管理原则主要强调指挥链、权力分配、秩序、效率、公平和稳定性。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是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理想行政组织是以理性的、法律的权力为基础,所有管理人员都不允许带有任何偏见和私人感情行事,每个管理人员拥有的权力都是按照完成任务的需要加以划分的,并且限制在明确规定的必要范围内。理想行政组织具有下列特征:(1)明确的职责分工。在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每个职位的责任与权力。(2)明确的等级阁度。组织的职怔均按等级原则自上而下顺序排列,形成一个严密的行政售理的等级系列。在这个等级系列中,每个下级接受他的上级的指令、控制和监督,并对上级负责。上级在对自己的行动负责的同时,还要对自己下级的行动负责。每—级还应拥有与责任相等的权力。(3)遵守规则和纪律。组织中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规定的规则和纪律。(4)客观的人员任用。组织中人员的任用完全根据职务上的要求,通过正式考试或教育训练来实现,每个职位上的人员必须称职,同时,也不能随意免职。(5)职业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是专职的,有固定的薪金和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按照年龄、工作成绩综合考虑升迁。除了某些规定必须通过选举产生的公职外,一般由上级决定管理人员的升迁。(6)理性的人与人关系。组织中人与人的关系是一种不受个人感情影响的,完全以理性原则为指导的关系。这种公正不偏的态度,不仅适用于组织内部,而且也适用于组织同外界人员的关系。人际关系学说及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其主要内容是:(1)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工作条件、工资报酬不是影响生产效率的第一位因震,社会因素与心理因素对人有更大的影响。人们不是单纯追求物质与金钱,而是还要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安全感、归属感、尊重感等方面的欲望。新的激励重点必须放在社会、心理等方面,使人们之间更好地合作,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2)生产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态度。作业条件的变化与生产效率的改变没有线性关系,生产效率与工人态度和工作情绪却有很大关系。社会因素是影响工人工作态度和工作情绪的主要因素。(3)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梅奥认为在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会左右团体成员的个人行为。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生产效率的提高都有很大影响。(4)新的领导方式在于提商工人的满足程度。虽然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的态度和情绪,而态度和情绪则取决于工人感觉到的各种需求的满足程度。这种满足程度首先表现为职工在工作中的社会地位,是否被上司、同事和社会承认等,其次才是金钱和物质。所以,新型领导不仅要解决工人技术和物质方面的问题,还要掌握工人心理状态,了解他们的思想情绪,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提出以后遭到企业界的强烈反对。50年代以后人际关系学说发展成为行为科学以后,才得到社会广泛的重视和应用。人际关系学说对教育管理的影响第一,提倡改善学校人际关系及民主管理学校的著作、论文在20世纪的40年代至50年代大量涌现,推动了人际关系理论在教育界的传播;第二,学校行政人员对满足教师心理需要、提高教师人气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第三,有识之士呼吁学校在制定计划时倾听教师的意见,做到民主参与决策,以求改善学校中上下级关系。如,约契在《改善学校管理中的人际关系》(1949年)一书中主张学校校长要正确处理他同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职员要参与决定有关监督、预算分配、课程、制定规章制度以及日常管理之类事宜。校长和教职员之间要平等对话,享有平等的权利。丹尼尔,格里非思(D.Griffith)在《教育管理中的人际关系》(1956年)一书中,认为教职员的士气不高,与他在工作中获得满足的程度有关,也与领导类型和领导方式有关。福莱特提出“教育领导”的概念,要求关心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人际关系,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文化状况才是提高效率的主要因素。第四,部分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合作意识,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内容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⑴政府的管理职能应该是“掌舵”,而不是“划桨”。也就是说,政府应该将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分开,把管理和具体操作分开。实践证明,政府并不擅长向社会提供服务这项“划桨”的事务,可以将其通过承包等方式放手让一些私营企业和非赢利机构去解决。这样做可以缩小政府的规模,减少开支,提高效率。⑵积极采用企业的科学管理方法和成功的管理经验。新公共管理认为,企业管理的科学性、重视市场需求和顾客的反馈这些方面可以被公共部门所采纳。政府可以把巨大的官僚组织分解为许多半自主性的执行机构,特别是把商业功能和非商业功能分开,决策与执行分开;移植私营部门的某些管理办法,如采用短期劳动合同、开发合作方案、签订绩效合同以及推行服务承诺制;主张全面的货币化激励,不过分主张传统的道德、精神、地位和货币等因素的混合以及单一的固定工资制的激励机制。特别是主张对高级雇员的启用实行有限任期的契约,而不是传统的职位保障制。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感,更加科学地衡量工作人员的绩效。⑶政府应该以顾客为导向。新公共管理认为,“市场不仅在私营部门存在,也在公共部门内部存在。”政府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封闭的官僚机构,而是负有责任的“企业家”,公民则是其“顾客”或“客户”。企业家式的政府应该是能够提供较高服务效率的政府。政府服务应该以顾客需求或市场为导向。只有顾客驱动的政府,才能提供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并促进政府服务质量的提高。⑷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公共管理中。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低效率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竞争,因而主张取消政府管理的垄断性,在政府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公共服务的供给不再单靠政府,而是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进来,在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公共部门之间展开竞争,以缩小政府规模,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⑸政府应该更加重视产出而不是投入。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应重视管理活动的产出和结果,应关心公共部门直接提供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应能够主动、灵活、低成本地对外界情况的变化以及不同的利益需求作出富有成效的反应。因此,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管理的资源配置应该与管理人员的业绩和效果联系起来。在管理和付酬上强调按业绩而不是按目标进行管理,按业绩而不是按任务付酬。在对财力和物力的控制上强调采用根据效果而不是根据投入来拨款的预算制度,即按使命作预算,按产出作预算,按效果作预算,按顾客需求作预算。⑹实行明确的绩效评估。新公共管理主张放松严格的法规、制度控制,而实施明确的绩效评估体系,即确定个人、组织的具体目标,并根据绩效标准对完成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估,评价的结果将是个人晋升、工资福利待遇等的主要依据。新公共管理的倡导者认为,企业家式的政府是具有使命感的政府。它们规定自己的基本使命,然后制定能让自己的雇员放手去实现使命的预算制度和规章,放手让雇员以他们所能找到的最有效的方法去实现组织的使命。有使命感的组织比照章办事的组织士气更高,也更具有灵活性和创新精神,从而更有效率。⑺政府应广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授权分三种形式,一是组织授权,即通过政策、规制方式等向提供服务的组织授权。“让管理者管理”是新公共管理的著名口号。二是雇员授权,即公共机构向机构内的工作人员个人授权,使他们在工作中有一定的灵活处置的权力。三是社区授权,即对于某些社区和社群需要的服务,政府部门不再直接提供,而是在给予一定的财力支持的前提下,授权给社区或社群,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自我服务。政府应该通过授权或分权的办法来对外界变化迅速作出反应。政府应将社会服务与管理的权限通过参与或民主的方式下放给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家庭、志愿者组织等,让他们自我服务、自我管理。⑻改造公务员制度,公务员不必保持中立。传统公共行政强调政治与行政的分离,强调公务员保持政治中立,不参与党派斗争,不得以党派偏见影响决策等。新公共管理则认为,鉴于行政所具有的浓厚的政治色彩,公务员与政务官员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新公共管理主张对部分高级公务员实行政治任命,让他们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以保持他们的政治敏感性,使政策更加有效地发挥其社会功能。新公共管理理论争议的最大问题在于,新公共管理的改革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并且将政府的行为也部分市场化了,这与政府职责的“公益”价值取向可能发生矛盾。政府作为“公平”守护者的职责如何保障,如何在强调效率的同时,做到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这里既有基本价值的平衡问题,也有实施变革的策略问题。对教育管理的影响:(1)校本管理(Shool-based-management)在西方,校本管理也称学校场地的管理、学校的地方管理、学校的自我管理。它指的是在公立或政府学校系统中把与重要决策相关的权力与责任(尤其是资源分配权)下放到学校,使学校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校本管理的实质是权力由集权向分权之间的转移,也就是学校要有办学自方权。(2)公立学校的私营管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为提高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开展了公立学校的私营管理改革。即不改变学校的公立性质,由私营教育公司承包经营公立学校,允许私营公司从经营学校中获取一定的利润。体现了新公共管理理论中的政府放权于社会的观点、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观点。(3)择校择校这个概念在西方发达国家有特定含义。是指由政府提供教育资源,学生及其家长自由选择学校。(4)特许学校(CharterShcool)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基础教育领域出现了一种新型学校——特许学校(CharterSchool)。特许学校是经美国州政府立法通过,由公共教育经费支持,由教师团体、社区组织、学生家长、企业集团或个人开办并管理,不受州和学区两级管理部门规章制度的约束,具有公校私营的特点。第二讲:教育行政体制的概念、类型: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集权制分权制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体制:•(1)党对教育行政的领导•党对教育行政管理的领导主要是政治路线、政策的领导,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