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建成广场使用状况调查研究作者:王琰,李志民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710055刊名:华中建筑英文刊名:HUAZHONGARCHITECTURE年,卷(期):2009,27(10)被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3条)1.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A·拉普特拉.建成环境的意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凯文·林奇.城市的印象.项秉仁,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李震.肖鹏营造校园起居室--以若干在汉高校校园广场为例看我国大学校园广场规划设计的法则-华中建筑2004,22(4)校园广场是大学校园的有机构成元素之一,扮演着校园起居室的角色,其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校园生活质量的高低.成功的大学校园广场规划设计应该具备良好的视觉影观、人性化的空间品质、和浓郁的文化氛围.2.学位论文李皓超大学校园广场设计初探2003论文从以下三个部分进行分析:第一部分是第一章.作者发现,研究城市广场和研究大学校园外部空间与景观的文献较多,但具体到大学校园广场的则很少,所以该课题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广场设计理论的研究.第二部分是第二、三章.首先是分析大学校园广场的概念内涵及其组成和类型,并将大学校园广场与城市广场进行对比,以加深对校园广场的认识,了解二者的异同.然后,就现在中国大学校园广场的现状进行研究,提出校园广场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校园广场设计缺乏对广场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等内涵深入的理解,不满足一个合格的广场的最基本要求;大量不合理因素的存在影响大学校园广场之基本使用功能;缺少对大学校园广场中人与之交往问题的关怀.第三部分是第四、五、六章.在第四章中,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上分析校园广场的综合设计.第五章,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大学校园广场设计的评价标准.最后,提出大学校园广场设计的发展趋势.论文的第六章,对几个实际设计安全进行分析.3.期刊论文赵景伟.张晓玮.周同大学校园广场的伦理设计思考-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34(2)作为大学校园之中公共聚会的空间,校园广场是校园空间不可缺少的要素.城市伦理学的发展,为校园广场的设计提供了伦理学依据,通过分析校园广场的类型与其伦理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引出了对校园广场设计的伦理学思考--人性化设计,包括广场空间尺度与围合设计、广场铺地及建筑小品设计、广场绿化与广场水环境设计、广场无障碍设计、广场的微空间设计等内容.4.期刊论文李小云.杨坤.LiXiaoyun.YangKun大学校园广场人性化设计探讨-安徽建筑2007,14(2)校园广场是构成大学校园空间环境的重要元素之一.文章在我国大规模大学城建设热潮的背景下,针对大学校园广场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广场的位置、空间尺度、围合感、空间再划分、边界、环境小品和设施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校园广场人性化设计手法.5.学位论文徐峰行为模式下的大学校园广场空间形态设计研究2007大学作为人类知识的圣殿,是开拓探索知识的新领域、传播知识的场所,而作为大学外部空间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广场也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它不仅是学校的交通节点、景观节点同时也是学校师生重要的交往场所以及体现学校文化的精神代表,在学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前,在已有不少高校新区建成使用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注意一下校园外部空间是否真的符合学生的行为需求,特别是校园广场这样的大型节点空间。在已建成校园广场中有许多成功的,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新建的大学校园,往往因为建设周期较短,考虑欠周而出现规划与设计上的很多新问题,如现在的一些设计还是存在重视图案的倾向,使得广场缺乏行为模式发生的适宜场所,大量的表现为校前区广场及中心广场尺度过大,广场周边人流车流的交通组织混乱,大量自由散落的小型广场缺乏细致设计,质量普遍较低;对广场的界面及内部空间没有深入分析,缺乏应有的空间层次,不能有效促进师生在此驻留。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来探讨行之有效的校园广场空间形态的设计方法,从学生行为模式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校园广场的设计,为师生提供更加有利于学习交流和生活的理想校园广场,同时希望老校区广场的改建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首先清晰界定了大学校园广场以及相关的几个重要概念和可能涉及到的研究理论,然后从对大学校园广场认知的开始,并分析了其构成及类型、与整个校园外部空间的互动关系和校园广场与城市广场的对比认知来加强校园广场空间形态的独特性,以加深对研究对象全面充分的认识。接着文章开展了对大学校园广场中行为模式的分析研究,由于校园广场的服务对象相对明确,即广大的学生,这使得文章从分析他们的行为模式入手变得切实可行。笔者认为分析学生在广场上的行为模式应该在整个校园这样的一个范围里面讨论,学生的行为特点具有广泛性、多样性、交往性和集体意识与独立性等特点。且由于集体生活模式造成的个体必要性活动在时间、空间、内容上的高度重合一致的特性,校园中自发性和社会性的活动更易产生,这样的行为特点会给广场的空间形态带来如何的影响,这是本章要重点分析的问题。然后文章分析了广场的空间形态与学生行为模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包含广场的界面、道路、区域划分以及标志物等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行为发生对空间的内在要求,并以实例的方式要分析四川大学新校区广场的利弊,以及对大学校园广场空间的评价,以此作为校园广场设计的借鉴。最后文章对满足行为模式下的大学校园广场空间形态提出了设计策略,找出对学生的行为开展与否密切相关的几个要点,然后分别从满足行为模式的步行需求、功能需求、舒适性需求、情感需求、可交往需求等方面来探讨,采用了从理论探讨到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构建理论框架。6.期刊论文沈涛.SHENTao新建大学校园的中心广场设计浅谈-山西建筑2009,35(16)解析了新建大学校园中心广场设计的内涵,从目标、原则、手法等方面介绍了中心广场设计在新建大学校园规划中的应用,指出新建校园中心广场的设计与大学校园科技、自然、人文相结合的总体布局的密切相关性.7.期刊论文舒欣.SHUXin大学校园休闲广场空间人性化设计分析-山西建筑2010,36(3)以厦门大学三家村学生广场为例,对该广场主要服务群体的学生行为方式进行了调研分析,对其是如何感知、使用与评价校园广场空间方面进行了论述,总结出影响校园广场使用状况的人性化空间环境因素,希望为大学校园开放空间的设计积累经验.8.期刊论文李欣.LiXin大学校园广场空间行为分析——以同济大学音乐广场为例-华中建筑2008,26(10)该文以同济大学音乐广场为例,调查研究了作为大学校园主要服务群体的学生是如何感知、评价与使用校园广场空间的.通过对其行为方式的调研分析,总结出影响校园广场使用状况的空间环境因素,希望为大学校园开放空间的设计提供参考.9.期刊论文唐勉浅析大学校园前广场设计-南方建筑2004,(5)大学校园前广场作为广场的一种形式,是构成大学校园环境的重要元素之一.该文从多角度分析了这一空间形态,以寻求塑造有文化特色的人性化大学校园前广场的理想方式.10.学位论文李媛琴大学校园中心广场设计研究——以深圳大学中心广场用后评估为例2003该研究的内容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绪论的内容是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该文的研究动机、研究目和确定研究构架.第二间章理论基础与史料分析,其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大学校园发展过程、规划理念和中心广场的相关知识,了解大学校园中心广场规划的原则及方式;第二部分则介绍该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用后评估的定义与应用.第三章主要介绍该研究调查的主要方法:访谈法、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第四章为深圳大学中心广场使用现状,该章的内容是以观察、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获得广场空间的细节资料及使用者活动的初步情况.第五章中心广场的满意度分析,该章以问卷调查为主,探讨使用者对中心广场的满意程度,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显著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第六章结论与建议,该章将就该文的研究成果与设计初衷做一比较,并提出相关建议;同时期望找出今后设计同类案例时可以参考的设计要点.最后则针对该研究的得与失及后续研究方向等方面,提出检讨与建议.本文链接:授权使用:福州大学图书馆(fzdxtsg),授权号:0358e104-3210-4f79-8ac9-9e2601532cf2下载时间:2010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