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课标要求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教材问题解答学习·探究区一、“双百”方针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1.背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化事业万象更新。(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2.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3.内容:问题上百花齐放,问题上百家争鸣。4.意义: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历史叙述答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艺术学术答案5.成就类别作品名称文学《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保卫延安》、《谁是最可爱的人》、《林海雪原》、《》等电影《上甘岭》、《南征北战》、《英雄儿女》、《青春之歌》、《李双双》、《五朵金花》、《早春二月》等戏剧《龙须沟》、《茶馆》、《蔡文姬》、《关汉卿》、《文成公主》等歌舞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歌剧——《》、芭蕾舞剧——《》雷锋之歌洪湖赤卫队红色娘子军疑难辨析“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何不同?(1)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虽然流派众多,但阵线非常鲜明,主要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斗争。(2)“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的前提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允许在学术问题上自由争论,目的是推动新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繁荣。关键点拨“双百”方针的实质就是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不是一“花”一“家”的单调形态。“双百”方针是团结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情感纽带,是允许和鼓励不同观点、不同流派的文化形态自由发展的政策依据。深化探究探究点1“双百”方针的含义及其实质材料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又说:“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他还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思考(1)“双百”方针的含义是什么?答案答案(2)结合材料,分析毛泽东“不让哪几种花开放”?这从根本上反映了“双百”方针的实质是什么?答案决不能让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方向,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思想开放。说明了“双百”方针就是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次和多样化的格局。二、“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答案历史叙述1.“十年动乱”(1)1965年,《》一文的发表,成为引发“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2)“文化大革命”爆发后,“红卫兵”在全国各地,“横扫一切牛鬼蛇神”。(3)“文化大革命”中江青等鼓噪破除“”。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破除“四旧”文艺黑线专政2.文化凋零(1)表现:无数优秀的被付之一炬,大量遭受洗劫;戏曲电影中“”一枝独秀;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到农场、干校“改造”,接受“再教育”。(2)后果: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答案文化典籍国家文物样板戏百花凋零重点精讲“文化大革命”时期,“双百”方针遭到曲折的原因有哪些?(1)政治上的“左”倾错误波及到意识形态领域,以阶级斗争的观点看待学术问题和文艺问题。(2)社会主义政治民主不够完善。(3)文艺界的派别之争影响了“双百”方针的贯彻。(4)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产生了消极影响。名师点拨政治运动对文艺所造成的破坏非常巨大,尤其是十年“文化大革命”中,许多文艺界、学术界的代表人物遭到批斗或被下放到农场改造,整个文艺界呈现出“百花凋零”的局面。“文化大革命”证明“双百”方针不应是一个暂时性的,而应是一个基本性的、长期性的方针政策。答案深化探究探究点2“文化大革命”对“双百”方针的破坏材料“文化大革命”期间盛行“阶级斗争”文艺,国内的戏剧创作不再是“百花齐放”,而是“百花凋零”,样板戏“一枝独秀”。思考(1)依据材料说明,“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文艺界的状况是怎样的?答案“文化大革命”期间广大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劳动,遭到政治批判,有的甚至被迫害致死,文艺作品遭到封杀,仅留八个“样板戏”。文艺界呈现出“百花凋零”的局面。(2)从“双百”方针遭遇挫折中可以得出什么教训?答案①党和政府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处理问题。②在文学艺术领域要始终坚持“双百”方针,这对发展我国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③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答案三、文化事业的繁荣答案历史叙述1.方向:1979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提出“”。2.措施:国家相继设立了一批文化艺术奖项,如“鲁迅文学奖”和“__________”,“五个一工程”奖以及电影、戏曲艺术方面的政府奖等。3.作用:这些奖项的设立,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开放时期文化精品的创作和繁荣,推动了的发展,在全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茅盾文学奖社会主义文化事业重点精讲从“双百”方针的贯彻过程中能得到什么经验教训?(1)党和政府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处理问题。(2)要始终坚持“双百”方针,有利于发展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3)要处理好三个关系:科学文艺工作与政治的关系;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4)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坚持这一方针,才能促进文化艺术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其发展。归纳总结答案深化探究探究点3“文化大革命”后“双百”方针再现生机材料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在我们的文艺园地占有自己的位置;英雄人物的业绩和普通人的劳动、斗争与悲欢离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都应当在文艺中得到反映……在艺术形式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1979年邓小平在全国文艺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思考(1)邓小平在讲话中坚持贯彻的是什么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讲话的历史背景。(2)怎样理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重要性?答案①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凡是贯彻“双百”方针的时候,文学艺术和科学事业等就会发展;反之,则会出现倒退。②“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科技兴旺的方针。答案返回课堂小结反馈·训练区123456解析答案1.“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的客观要求。”这里“客观要求”指的是()A.发展科技文化B.确立社会主义制度C.避免学术问题政治化D.实现“科教兴国”战略解析注意题干的“客观要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针对科技文化领域提出的方针,故A项正确。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双百”方针的背景;避免学术问题政治化是“双百”方针在实施过程中的教训;“科教兴国”战略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A解析答案1234562.中国共产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允许不同的学术思想和文化艺术自由发展,但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A.不能宣传唯心主义思想B.不能违背科学精神C.不能违背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D.不能宣传资产阶级倾向的观点解析“双百”方针的提出,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前提是不能违背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C解析答案1234563.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学创作出现繁荣盛况,涌现出了《红岩》、《创业史》、《雷锋之歌》等优秀文学作品。这说明()①讴歌革命和建设是当时文学创作的主题②“双百”方针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③“二为”方向规定了文学创作的主题④“鲁迅文学奖”的设立激发了文学创作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答案1234564.人们对当时的景象用戏言表示:“跑了吭大吭,看个沙家浜;跑着上气不接下气,看个红灯记;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该时期最可能是在()A.反右斗争扩大化中B.“文化大革命”中C.1958年“大跃进”中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这一时期我国文艺园地百花凋零,全国样板戏“一统天下”,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文化生活,这种现象是由于“文化大革命”中“双百”方针遭到破坏造成的,故选B。B解析答案1234565.1961年8月,北方昆曲剧院公演《李慧娘》,受到首都文艺界的广泛赞誉;1963年5月《文汇报》发表文章,公开批判《李慧娘》。“文化大革命”期间,北方昆曲剧院被解散;1979年4月,北方昆曲剧院恢复建制,《李慧娘》一剧恢复上演。上述状况揭示的本质问题是()A.文艺发展受到政治运动的左右B.该剧剧本存在严重的问题C.“双百”方针贯彻的曲折D.党的文艺指导方针不断变化解析答案返回123456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戏剧、诗歌、影视等争奇斗艳,学术、科技领域不断创新发展,科学文化领域生机勃勃。这是因为我党()A.制定了“星火计划”B.重新贯彻了“双百”方针C.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D.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号召解析文艺、科技蓬勃发展,得益于我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B教材问题解答解答学习思考1.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解答在内容上,提倡“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热情讴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在文艺创作方针上,中共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学艺术作品创作出现第一次高峰。解答2.“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文艺事业遭到怎样的摧残?原因是什么?解答“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文艺事业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到农场劳动,遭到政治批判,有的甚至被迫害致死。文艺作品遭到封杀,仅留下八个“样板戏”,文化园地百花凋零。文艺事业遭到摧残的主要原因在于“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发动及林彪、江青一伙推行文化专制主义。自我测评1.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哪两个高峰期?简析产生这两个高峰期的主要原因。提示两个高峰:一个是指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一个是指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文学艺术创作取得丰硕成果。主要原因:(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开始,党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促进了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行改革开放,党中央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向,概括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化艺术发展的根本目的,推动了文学艺术创作的又一高峰。(3)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提示解答2.结合史实,说明“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摧残。解答“文化大革命”中,文化艺术成就被一笔抹杀,大批文化界知名人士被划入“文艺黑线”的圈子,受到严酷的政治批判,有的甚至被迫害致死。许多中外优秀文艺作品被贴上了“封、资、修”的标签,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剧种、剧目和文学形式被勒令停止上演。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到农场、干校“改造”,接受“再教育”。材料阅读与思考以上是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节选。结合材料,探讨新中国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解答“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这一方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新中国的文艺事业就会繁荣发展。相反,如果背离“二为”方向,文艺事业就要受到摧残,如“文化大革命”期间。解答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