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国际移民理论作者:李明欢作者单位: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刊名: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OFXIAMENUNIVERSITY(ARTS&SOCIALSCIENCES)年,卷(期):2000,(4)被引用次数:54次参考文献(12条)1.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年度报告(1993年)19932.DavidJacobsonTheImmigrationReader,AmericainaMultidisciplinaryPerspective19983.DouglasS.Massey.JoaquinArango.GraemeHugo.AliKouaouci,AdelaPellegrino,J.EdwardTaylorAnevaluationofinternationalmigrationtheory:theNorthAmericancase1994(04)4.ErolRickettsU.S.investmentandimmigrationfromtheCaribbean19875.HansVermeulenImmigrantPolicyforaMulticulturalSociety19976.J.Rex.B.DruryEthnicMobilisationinaMulti-culturalEurope19947.LarryA.SjaastadThecostsandreturnsofhumanmigration19628.OdedStarkTheMigrationofLabor19919.RichardAlba.VictorNeeRethinkingassimilationtheoryforaneweraofimmigration1997(04)10.SallyE.FindleyAninteractivecontextualmodelofmigrationinHocosNorte,thePhilippines198711.SaskiaSassenTheMobilityofLaborandCapital198812.StepenCastles.MarkJ.MillerTheAgeofMigration,InternationalPopulationMovementsintheModernWorld1993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刘登翰.LiuDenghan移民、双重经验与越界书写——《20世纪美华文学史论》小引-华文文学2006,(5)海外华侨和华人的这种世界性的生存与体验,是世界华文(华人)文学的发生学基础,也是世界华人文化和华文(华人)文学贡献于中华文化与中国文学的功绩之一.20世纪的美华文学,是在一波又一波的留学/移民背景上发展的.人口的流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特别是这种飘洋过海的跨地域、跨国界、跨民族和跨文化的传播,移民是其最重要的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和不同文化交融的媒介点.在这一背景上升华起来的不同时期的美华文学,也发展出不同的形貌.一方面是华人移民共同的中华文化背景,规制了美国华文(华人)文学的总体形态,使之不仅区别于美国的主流文学,也区别于美国的其他族裔文学;另一方面,不同时代华人移民的历史际遇、文化背景、生存方式和人生经历以及介入美国社会的方式与深度等,也发展出不同时期美华文学的特殊形态和不同的文化关注点.回应着他们对于故国母土潜存的历史焦灼和文化困惑.2.期刊论文李靖莉.孙远方.宋平20世纪三四十年代黄河三角洲移民与马营诸村的建立-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4)20世纪三四十年代黄河三角洲移民以省内政府移民为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马营诸村移民可分为两种:大部分为政府安置的行将退伍的涵盖全国13个省份的功劳兵和鲁西灾民,少部分是为躲避匪乱和逃避天灾而自发移入的鲁西、鲁南难民.3.期刊论文沈燕清福建新移民在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州地区非法移民个案研究-世界民族2004,(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人口的国际迁移即新移民问题日益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所谓新移民,一般是指改革开放以后移居国外的中国大陆公民,它主要包括家庭团聚移民、留学移民、技术移民、投资移民、劳工移民以及非法移民等六种,①其中非法移民现象近年来更是成为国际媒体关注的焦点.地处闽江金三角地带的福清、长乐、连江等地的非法移民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更是愈演愈烈.本文以福州地区的非法移民作为研究个案,通过分析他们在美国的奋斗历程、现状及影响,管窥福建非法移民在美国的全貌.4.期刊论文沈雁南国际移民研究的创新之作——评《欧洲移民研究:20世纪的欧洲移民进程与欧洲移民问题化》-山东社会科学2008,(11)在全球化背景下,移民问题对移民输出国和输入国的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影响正在日益凸现,更是为学界长期研究的重点问题.5.期刊论文李其荣美国族群结构的变化与美国移民的发展趋势--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亚洲和拉美移民为例-世界民族2004,(3)近30年来,国内外学术界从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种学科的角度,对近代以来持续不断的大规模国际移民做了深入的探讨,关于国际移民包括美国移民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在以下方面仍显不足:第一,用移民理论来分析美国族群结构的变化不够;第二,国内虽然已有学者对美国的亚洲和拉美移民进行了研究,但很少有人对这两个族群进行综合、比较研究,这就很难避免研究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第三,国内虽已有为数不多的学者在探讨国际人口迁移的趋势,但对于美国移民发展的趋势尚研究不足.因此,本文试图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亚洲和拉美移民为例,分析美国族群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预测美国移民的发展趋势,以便为我国制定务实的移民政策和人才战略提供可靠的国际背景.6.期刊论文赵慧珍.ZHAOHui-zhen论20世纪前加拿大移民妇女状况及女性意识-科学·经济·社会2006,24(1)加拿大是个移民国家,其妇女状况和女性意识都有自身发展的特点.本文讨论了20世纪前加拿大移民妇女的状况和女性意识的发展,分析了20世纪前加拿大女性意识发展缓慢的原因.19世纪后期妇女状况有了根本性的改善,女性意识也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为20世纪高涨的女权意识和蓬勃发展的妇女解放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期刊论文王杉.WangBin20世纪20年代东北城市移民管窥-绥化师专学报2001,21(3)移民是近代东北人口的主体.20世纪20年代,随着移民的不断增多,东北城市移民的职业构成形成三个特点:第一,城市移民中第一产业从业者减少,表明东北城市经济已逐步摆脱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经济模式,开始向现代城市迈进;第二,东北城市经济的主体是第二、第三产业;第三,在两种产业中,传统性职业所占比重较大.城市移民的下层,即工人和苦力,是东北社会中最进步的阶级之一.但由于下层移民来自贫穷的华北农村,华北破产农民自身的诸多弱点不可避免地直接影响了东北工人队伍建设,从而间接地作用于东北工业乃至东北社会的现代化进程.8.期刊论文林广20世纪纽约移民与社会重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5(5)20世纪以来,随着美国的崛起和移民政策的调整,亚非拉移民人数增多,从而导致纽约市人口结构的诸多变化,非白人人口比例上升,移民年轻化、女性移民比例增加及移民受教育程度提高.这些变化引起纽约少数族裔为适应社会而斗争,并促使有组织的族裔团体和纽约人特性的形成.他们在冲突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为纽约社会重构作出了巨大贡献.9.期刊论文高伟浓.GaoWeinong1975年到20世纪90年代初移民美国的第一代印支本地人与华人:人数与生存方式-东南亚研究2007,(1)本文首先分析了移民美国的两类印支移民(印支本地人和印支华人)各自移民的背景和人数,然后在比较他们与其他在美亚裔民族的不同特点以及分析两类印支移民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对他们在美生存适应的基本状态作了分析.本文认为,两类印支移民的共同特点对他们有利的一面是,容易形成本族群社区,因此存在形成本族群凝聚力的客观环境.不利的一面是,大部分人必须从社会的底层做起,产生族群精英的时间会滞后,因而整个族群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不高.但两类印支移民原先在印支的主要社会职业不同,聚居地不同,文化差异甚大,在移民美国前就各自独处,在移民后几乎将各自小社会的一切带到美国,形成两大族群内部各自以小圈子为基本单位进行自助自救的生存方式.10.期刊论文罗义华.邹建军.LuoYihua.ZouJianjun超越与亏空——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移民文学的创作新倾向-华文文学2009,(2)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华新移民作家出现了新的创作动向:哈金、严歌苓等人逐步获得了一种自由写作的姿态,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移民文学的离散特性,这种超越与作家的主体选择密不可分,也与时空距离、家园意识、文化根性等因素的变化密切相关.其结果是,这一部分作家的创作正在失去作为一种移民文学的内在特质.引证文献(53条)1.刘莹移民网络与侨乡跨国移民分析——以青田人移民欧洲为例[期刊论文]-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9(2)2.周莹青年与老一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代际比较研究——基于W市调查案例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中国青年研究2009(3)3.张晴快城快客[期刊论文]-美术研究2009(1)4.梁鸿.叶华对外来常住人口社会融合条件与机制的思考[期刊论文]-人口与发展2009(1)5.闫广芬.邵彩玲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的教育对策[期刊论文]-当代教育论坛2008(34)6.张文宏.雷开春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合的结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社会学研究2008(5)7.周莹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研究[期刊论文]-当代青年研究2008(8)8.杨钊.陆林旅游移民研究体系及方法初探[期刊论文]-地理研究2008(4)9.黄家滨都市流动人口生存和适应研究述评[期刊论文]-求索2008(5)10.姚华松.许学强西方人口迁移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世界地理研究2008(1)11.刘艳文农民工市民化中的廉租房建设探讨[期刊论文]-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3)12.YANGZhao.LULinAnalysisofSocialIntegrationModelsofTourismLaborMigrants——ACaseStudyofJiuhuaMountainofAnhuiProvince,China[期刊论文]-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2008(2)13.关丙胜柴达木地区乡村人口的基本特征分析[期刊论文]-西北人口2008(3)14.潘泽泉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困境:共有的空间何以可能[期刊论文]-中州学刊2008(3)15.朱联璧多元文化主义与民族-国家的建构——兼评威尔·金里卡的《少数的权利》[期刊论文]-世界民族2008(1)16.李其荣华人新移民研究评析[期刊论文]-东南亚研究2007(5)17.赵丽丽我国女性婚姻移民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期刊论文]-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8.马伟华.胡鸿保宁夏生态移民中的宗教文化调适——以芦草洼吊庄移民为例[期刊论文]-宁夏社会科学2007(5)19.陈金平福建省明溪县新移民社会调查[期刊论文]-东南亚研究2007(4)20.傅义强当代西方国际移民理论述略[期刊论文]-世界民族2007(3)21.傅义强当代西方国际移民理论述略[期刊论文]-世界民族2007(3)22.傅义强当代西方国际移民理论述略[期刊论文]-世界民族2007(3)23.刘洪仁.陈淑婷新形势下我国农民分化的复杂性分析[期刊论文]-农业经济2007(7)24.刘成斌.风笑天三峡移民迁移满意度的转变及其根源[期刊论文]-人口研究2007(1)25.张黎浅析当今移民国家民族关系政策[期刊论文]-昆明大学学报2007(1)26.麻勇恒精英:建构和谐移民社区的决定性变量——以贵州省金沙县八一村为例[期刊论文]-怀化学院学报2007(1)27.刘洪仁农民分化问题研究综述[期刊论文]-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