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耕地质量问题的调查与思考2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醴陵市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湖南省醴陵市农业局,湖南醴陵412200)摘要:近年来醴陵市耕地质量问题非常严重,耕地养分失衡,基础地力下降,耕地污染不断加剧,高产田面积下降,中低产田面积增加,土壤酸化日趋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大,耕地养分损失严重,耕地占补平衡重数量轻质量,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等问题不仅削弱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而且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影响农民增收。针对我市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醴陵市;耕地质量;问题;对策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1]。我市现有耕地55.6万亩,人均耕地仅0.54亩,在联合国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以下,为全省水平0.84亩的64.2%,为全国水平1.4亩的38.6%[2]。目前,全市每年净增人口呈上升态势,每年人口净增长率基本稳定在5.2‰[3],人均占有耕地数量呈继续下降趋势,所以在一定时期内人均耕地数量减少不可逆转,而人们对农产品数量和品质需求却在不断增长。耕地越来越少,需求越来越高,农业生产必须从提高耕地质量入手,提高综合生产力,才能保证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4]。《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最近,围绕这一问题,我们到本市东、南、西、北四个片的部分乡镇进行了调查。通过深入田间地头察看、走访农民、乡村干部,感觉到我市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耕地养分失衡,理化性状变差,基础地力下降,其问题令人十分担忧。因此,重视和加强我市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刻不容缓。1.我市耕地质量问题令人担忧1.1耕地养分失衡,基础地力逐年下降在均楚、大障等几个产粮大乡和农民交谈时,农民反映,现在施肥效果不如从前了,瓜果蔬菜没有过去好吃了,土壤也比过去板结多了。在板杉乡2红光村国家级土壤地力和肥料效应长期定位监测点看到,不施肥区的水稻生长很差,就连杂草也不长了;只施用单质化肥的小区,水稻后期生长严重早衰,产量仅为正常产量的65.4%;只有在适当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施用氮肥、磷肥、钾肥的小区,农作物生长最稳健,产量最高。监测结果清楚地表明,耕地养分的不平衡将造成农作物严重减产。从2006-2008年三年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野外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近些年来,由于农民施肥存在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重大量元素肥轻中微量元素肥的“三重三轻”现象,再加上耕地长期重用轻养或掠夺式生产,我市耕地养分非均衡化现象日趋严重。根据醴陵市土肥站从1990年到2008年的19年土壤监测结果和2006-2008年对6271个土壤化验结果表明,目前有28.9%的耕地有机质很低,57.3%的耕地缺钾,18%的耕地缺磷,而且大量元素、中量和微量元素之间比例失调,耕作层变浅,土壤酸化程度加大,理化性状变差,基础地力逐年下降,相对产量年均递减0.96%。1.2耕地污染不断加剧由于长时间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三废”、城镇农村生活污水、养殖小区畜禽粪便等肆意向农田排放,加上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等,已造成大面积耕地的显性和隐性污染。监测结果显示,目前,全市约有26.7%的农田灌溉水和29.9%的耕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污染严重的农田已经到了无法耕种的地步。从本市白兔潭镇氽溪村调查时了解到,该村2008年生猪出栏数在1998的基础上增长了31倍,人平达到了6.8头,粪便对村民居住环境及耕地的污染十分严重。走进该村后,一股难闻的猪粪臭味就扑面而来,蚊蝇到处飞扬,猪粪水从一家家养猪大户直接排入水塘、稻田和沟渠。10年前氽溪村的23口水塘、133亩水面,如今全部变成了“露天粪池”,丧失了灌溉农田、养殖鱼类的功能;稻田污染也非常严重,现有90多亩已无法种植水稻;农民饮用的地下井水,据卫生部门检测,大肠菌群也超标15-20倍。1.3高产田面积下降,中低产田面积增加由于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水库和塘坝淤塞,使水库和塘坝容量下降,渠道变浅变窄,旱涝保收能力下降。从板杉乡擂鼓桥村调查,由于沟渠堵塞,3水位上升,冷浸田、滂眼田等中低产田面积由原来的24.5%上升到30%以上。据统计,上世纪60、70年代开挖的沟渠老化、坍塌、淤塞十分严重,排水不畅,农田地下水位升高,土壤潜育化,全市有6万亩以上高、中产田因此变成了低产田。目前全市稻田土壤潜育化和次生潜育化面积达到15.2万亩,占水田面积的27.3%,比1982年增加4.2万亩,增幅达38.2%,在醴陵市北部的板杉、黄达嘴、枫林市等乡镇尤为严重。据2008年市土肥站对耕地质量评价的结果表明,全市高产田面积只占到耕地面积的28.9%,比1982年的34.1%下降了5.2个百分点;中低产田由1982年的65.9%增加到了现在的71.1%。1.4土壤酸化日趋严重据市土肥站对全市6271个采样点化验检测结果统计,酸碱度平均由6.4下降到5.4,下降了1.0个值。其中下降最多的由1982年的6.8下降到2008年的4.6,下降了2.2个值。造成土壤酸化主要原因有:一方面与长期停施石灰有关。从土地承包以后,全市开始停施石灰已有20多年,土壤中钙质被作物吸收或淋溶损失,造成土壤酸性加重。另一方面与酸雨危害有关。醴陵是全省酸雨危害区之一,十几年来的监测表明,降水酸碱度小于5.6的等值面积在不断扩大,且降水酸碱度在不断下降,单个样品最低值只有2.95。1.5水土流失面积大,耕地养分损失严重据国土、水利、环保等多个部门的统计,近年来,全市年均水土流失面积达1.3万亩,其中70%左右来自于坡耕地。每年冲走的肥沃表土达334.6万吨,相当于1.1万亩耕地耕作层土壤。每年流失土壤有机质高达4.78万吨,氮磷钾总养分达3.63万吨。这种损失十分惊人,也十分痛心。1.6耕地占补平衡重数量轻质量按照国家政策要求,我市每年都实现了耕地的“占补平衡”,但这种平衡纯属是耕地数量上的平衡,耕地质量则远远没有平衡。各种建设用地绝大部分占用的是良田沃土,而开垦的耕地则大多是在山区、丘陵,新开耕地基本上没有利用耕作层土壤,以致新开耕地没有形成耕作层或耕作层很薄,土壤肥力低,漏水漏肥严重,再加之绝大部分新增耕地普遍缺乏行之有效的后续培肥措施,致使新开耕地明显不如被占耕地,甚至有些由于质量差、产量4低或种不出庄稼,无人愿意耕种而被撂荒。另外,土地整理、复垦等项目也存在只重数量忽视质量的问题。从我市情况来看,多年来这些项目投入大,产出低,效益不够好。如2003年有关部门投资上千万在浦口镇茅坪村开展的土地整理项目,面积近300亩,由于其设计不科学,施工不规范,配套沟渠无法灌溉,导致多年未曾耕种,对长期以来形成的耕作层、犁底层造成了破坏,土壤层次结构全部被打乱,耕作层由原来的熟土变成了生土。农民对此意见很大,为此多次上访。1.7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我市耕地质量建设水平还很低,管理手段十分落后,投入严重不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湖南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农业部门负责耕地质量的建设与管理,但由于我市没有用于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专项经费,因此,这项工作农业部门开展起来举步维艰。负责我市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土壤肥料工作站,现有在职人员8人,其中高级农艺师1人,农艺师4人,长期无偿为农民提供土肥水技术服务,深受农民欢迎,农民盼望他们经常去指导。由于市农业局只解决这些土肥技术干部的基本工资,因此,有时连技术人员的津补贴都发不出。“养兵”钱不足,“打仗”钱没有。长此下去,现有长期在基层为农民服务的技术人员将留不住,新的专业人才也无法引进。耕地质量的下降,不仅削弱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粮食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而且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制约农民增收,阻碍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十分不利[5]。2.加强我市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几点建议2.1要站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人类健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深化对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6]。但是,我们没有一天不感到来自人口持续增长、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的压力。从这次调查的情况来看,加强我市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已经刻不容缓。我市人均耕地仅0.54亩,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全面建设5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还将继续占用良田,耕地减少不可避免,人地矛盾将日益突出。如果耕地质量下降势头又无法遏制,将给农产品数量与质量安全带来更为严重的威胁。因此,政府应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人类健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深化对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把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耕地数量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将其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保护从只注重数量向数量和质量并重转变。2.2要进一步完善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体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农业部门负责基本农田质量的管理、地力建设、生态农业建设和地力监测等。目前,这些重要职能主要由农业部门下设的土壤肥料工作站来承担。各级政府要重视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其机构与队伍,充分利用和发挥好这支专业队伍的技术优势,让其更好地为服务于农民、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进一步突出土肥站的管理职能,更好地承担起法律法规赋予的耕地及肥料质量的重要职责。要进一步完善耕地质量监测预警体系。要象环境监测一样,每年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耕地地力升降的监测结果,接受社会监督,促进各级政府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耕地质量。2.3要充分发挥农业部门的专业技术优势,积极推进全市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首先,要加大耕地保养与培肥技术的推广力度。进一步扩大秸秆还田面积,恢复冬季绿肥生产,增施有机肥料,推广水旱轮作模式,做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要针对目前新开、整理及复垦耕地质量差的现状,启动新开、整理及复垦耕地的后续培肥工程,加速土壤熟化,逐步提高土壤肥力。其次,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力度。要下大力气指导农民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不偏施过施滥施肥料,提高科学施肥水平,解决养分非均衡化、肥料浪费、生产成本增加及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第三,要加大退化及污染耕地的修复与治理力度。对退化和污染的耕地,要采取相应的农艺、生物及工程等措施进行修复和治理,让其重新焕发生机。第四,要加强耕地质量管理。按照《湖南省基本农田管理条例》、《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及其6它法律法规的要求,切实加强耕地质量的监督与管理,依法查处破坏耕地质量的行为。2.4要依法解决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经费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公益性事业,是惠及千百万农民及子孙后代的大事。目前,我市有近7成的耕地质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或退化,如果每亩按投入300元的标准去修复和建设,将耕地质量提高一个等级,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则可提高7784万斤,农民因此增加收入7000多万元,相当于增加4多万亩耕地。因此,建议要总结我市多年来基本农田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认真听取农业专家、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意见,科学合理地确定土地出让金的使用方向,从其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提高耕地质量,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从土地出让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不需要各级财政另开资金口子,国家对此已有明确的政策规定。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从2004年起,确定一定比例的国有土地出让金,用于支持农业土地开发,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其中,“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就包括耕地质量建设。国务院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以及省政府均对土地出让金提取的比例和使用进行了规定,并将这一比例确定为15%。我市每年提取的这部分资金,主要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等,没有安排用于耕地质量建设,这不符合中央的精神。因此,我市应从土地出让金提取的15%的资金中,安排30%左右用于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2.5建立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长效机制要加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