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封建社会(中世纪)5世纪15世纪17世纪土地所有权分散政权分散王权加强权力集中教国贵自治新君主国君主专制皇王族城市经济政治西欧中世纪欧洲自公元500年至公元1500年的一千年间被称为中世纪,这个时期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最为黑暗的时期。由于蛮族的入侵和定居引起了罗马帝国的崩溃,几乎造成当时欧洲文化的完全毁灭。西欧的封建制度便是在这一背景下,由日尔曼、罗马和基督教三种因素互相融合,从罗马灭亡后的废墟上产生、发展起来的。骑士制度同样也产生于中世纪的欧洲,是欧洲在封建化的过程中逐步产生、确立起来的封建附庸制度。中世纪的欧洲国家是一种松懈的领土集合体。查理曼大帝(公元742-814年),或称为查理,卡尔大帝,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的奠基人。他建立了那囊括西欧大部分地区的庞大帝国。公元800年,由罗马教皇加冕神圣罗马帝国开国皇帝,号为罗马人皇帝。他在行政、司法、军事制度及经济生产等方面都有杰出的建树,并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是他引入了欧洲文明,他被后世尊称为“欧洲之父”。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政治特点1、以土地分封为基础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制度。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下面是大大小小的封建主,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是农奴和其他劳动人民。2、以封建主为核心的庄园经济占主导地位。土地是当时最重要的财富。3、发展缓慢。封建等级制度暂时加强了王权,但也潜藏着一种离心力。那就是原来的封地渐渐变成了大大小小的封建主的世袭领地,地方割据势力越来越强大,致使王权削弱,争夺土地的战争接连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所以整个欧洲封建社会发展进程十分缓慢。4、基督教会在西欧封建社会占有统治地位。教会占有大量的地产,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教会还长期垄断西欧封建社会的文化与教育,对人民进行精神统治,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公元5世纪末(西罗马帝国灭亡)至公元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西欧的政治思想。在西欧中世纪,基督教神学世界观占据统治地位。基督教神学世界观把《圣经》作为信仰的绝对权威,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宣扬上帝创造一切,高于一切。人和国家都被看成上帝的创造物,一切权力来源于上帝,并受上帝的支配。教权与王权的斗争贯穿于整个中世纪。教会与国家、教权与主权的关系成为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西欧中世纪政治思想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政治思想和后期政治思想前期政治思想:10世纪之前是西欧封建社会确立和形成时期。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若干封建王国,西欧开始进入封建社会。在西欧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中,日耳曼人的原始民主和蛮族习惯法与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法律制度相结合,产生了诸如法律属于人民,人民要服从法律,国王依法统治,人民不能反对国王;“国王大于个人,但小于法律”;国王是国家的首脑,但与封臣之间又有一种契约关系以及个人自由,地方自治等具有民主、法治色彩的政治思想。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主要渗透在日耳曼人的政治生活中,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政治理论。后期政治思想:10世纪以后是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繁荣时期,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基督教力量的强大,教权与王权的斗争成为这个时期政治斗争的中心内容,与之相伴的是城市市民反对基督教会统治的斗争。政治思想的特点☉依附于基督教神学而存在☉国家角色一降再降☉关注点由公共权力转向私人契约☉政治理论的荒原教权与王权斗争中的政治思想政教关系的实质时间:中世纪“中世纪”也称中古,史学上通常指封建时代,即介于古代奴隶社会与近代资本主义之间的时代。主要适用于欧洲。地点:欧洲角色:天主教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的主要教义原罪救赎人类生而俱来的、洗脱不掉的“罪行”。上帝派遣其独生子耶稣基督降世为人做牺牲拯救人类。政教关系的三种模式王权压制教权教权压制王权教权与王权分离与并立一仆二主格局在西欧中世纪的历史中,政教矛盾一直存在,政权与教权一直是此消彼长,处于激烈的斗争中。开始,罗马教皇和神职人员总是从属于世俗的君主或领主的。但到十一世纪末,其地位大大改观。教会利用世俗封建主的相互格斗和厮拼而有力的增强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希求确立对整个欧洲的统治。不过世俗的皇帝和君主们是不甘心充当教会走卒的。他们对教会的支持与合作,说到底,无非是个利用。所以,一旦他们感到教会势力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时候,便要采取断然措施相抗衡,以至于不惜诉诸武力,总之,在中世纪,教会权(神权)与王权之间的斗争是尖锐复杂、旷日持久的,二者之间的斗争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是五至八世纪的酝酿期;第二阶段是九到十三世纪,教权高涨,与政权形成对垒之势,期间教权达到颠峰状态,随后便开始由胜转衰;第三阶段是随着君主国家的形成和各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萌发,王权逐步得到加强,教权节节败退,王权在这场斗争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当罗马人撤离不列颠后英国的局势,包括了维京海盗的入侵(视频)1.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在10世纪后期,特别是11世纪,西欧各国开始出现旧城复苏和新城产生的历史过程,统称之为城市的兴起。新兴的城市规模都不太大,一般只有1000~2000居民。西欧中世纪城市,有因手工业发达应运而主,有因国内外贸易而兴盛,有因政治、军事、宗教地位重要而形成。2.古代罗马有从城邦发展成庞大帝国的过程中形成的、以具有不同法权地位的自治城市为地方基层行政组织的制度。3.秦始皇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经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多数王朝建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等地。全国城市建设呈如下特点:其一,首都。作为皇帝及其家族的居住地,是政治统治的中心。城池的坚固和壮丽,既关系统治稳定,又关系皇室享乐,为各代统治者所重视。上述城市都是山水优美,交通便利之地。遵循“天人合一”和儒家等级伦理的观念,皇帝居住的宫室居于城中,宫殿之外是皇城,皇城之外有内城,内城之外是大城。皇城或都城内外,多与湖泊相连,建有亭台、楼阁,养有珍奇花草。几个少数民族居统治地位的王朝,如北魏、元、清等,统治者注意倡导学习汉族文化,在都城建设上沿袭汉族传统。元大都还将宫城建在整个城市的中轴线上,象征皇帝“中正不偏”、“至高无上”的地位。北京故宫虽系明永乐年间重建,但将宫殿建在城市的中轴线上却承袭前代。各代都城的街巷道路,依自然条件,一般取棋盘形。唐以前居民的里坊与市场、手工业工厂分置,唐长安东西二市采取封闭管理,周围有墙。这种管理方式唐末被突破,宋汴梁出现街市门面,促进了商业发展。其二,地方城市。在封建官僚制度下,地方官员是皇帝在各地的代表。他们按行政职位高低设置数量不等的属员。秦汉推行郡县制,其后各代地方机构名称不全相同,但都是分级管理。所在城市受行政等级限制,官衙居于城中。元代地方层次最多,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共五级。全国府33个,州59个,县1127个。在首都与地方之间设驿站,有陆路或水路相通。地方城市建设促进了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经济、文化发展与城市建设关系密切。纵观历史,经济、文化发展一直是城市建设与进步的基础。而城市建设的进步又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条件。拿破仑一世加冕礼王国指什么王国?谁建立的?帝国指什么帝国?谁建立的?时间?法兰克王国,5—10世纪末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在西欧建立的国家。帝国指查理曼帝国,查理建立,时间:800年从王国到帝国的转变所占领的地区相当于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到814年形成了西起大西洋,东至多瑙河,南到意大利中部,北达波罗的海的庞大帝国,史称查理曼帝国。在查理(768—814年)统治时期,进行过50多次战争,法兰克王国的版图迅速扩大,西欧的绝大部分地区被征服。800年,在罗马,教皇为查理举行了加冕仪式,标志着查理曼帝国的诞生,查理成为帝国的第一个皇帝。查利—这位几乎统治整个西欧的国王,为什么要跪在教皇面前接受加冕?教皇为查理加冕,意味着什么?上帝对查理称帝的认可,意味着查理负有传播和捍卫基督教的义务,标志着教权与皇权之间相互利用的关系及其联盟的建立。查理称帝标志着什么?查理称帝不仅标志着查理曼帝国的建立,更标志着西欧新兴封建国家的独立地位得到确认,并与罗马教会联手共同统治西欧。中世纪西欧贵族的皇室家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巡礼哥特式教堂欧洲中世纪教堂建筑巡礼西欧中世纪建筑巴黎圣母作为中世纪西欧商业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