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变革和新时代的理论创新——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新征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3目录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五年来我们解决了许多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为什么能够进入新时代?经济方面,虽然现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但是我国经济稳步增长,稳居世界第二,在2016年提前实现了十六大提出的GDP翻两番的目标。科技创新方面,我国的科技实力跃居世界前列,科技水平跃居世界第二阵营。我国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现在已经接近美国的研发水平。国防建设方面,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部队改革力度空前,七大军区改成五大战区。综合国力方面,综合国力进入世界第一阵营。有学者研究,中国的综合国力占世界总量的比重在逐年提高,从2012年的17.58%提升到2016年的20.08%。全面深化改革方面,改革力度空前。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推出1500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的改革主体框架基本建立,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世界减贫的奇迹,五年来有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1年底的1.2亿人减少至2016年的4335万人。外交方面,我国积极拓展外交布局,开创了新局面。主场外交盛况空前、“一带一路”建设、杭州G20峰会成功举办、应对气候变化全球行动方案顺利促成等,显示了中国影响战略资源配置与游戏规则制定的能力明显提升,日益成为世界领导者和国际政治议程的重要推动者。党建方面,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推动全党尊崇党章,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一二三2.进入新时代的意义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现代化的途径,给那些既想加快发展又想保持自身独立的国家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对世界影响巨大。三个“意味着”历史意义理论意义世界意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3.新时代的内涵4.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决定根本任务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在不断深刻认识和判断社会矛盾,不断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推进社会发展的历史。(1)民主革命时期: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建国初期头三年还是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推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1952年土改完成以后,我们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认为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所以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由此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2)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中共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4)改革开放以来:1981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第一,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判断,有助于把握多方面、多样化、个性化、多变性、多层次的人民需要。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第二,对“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判断,鲜明深刻。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横向:不平衡;纵向:不充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只能通过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在发展中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不断消除地区差距、收入差距和城乡差距,努力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成果。第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5.新时代的使命实现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四个伟大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形成条件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艰辛理论探索。2.主要内容八个明确(1)总任务(2)社会主要矛盾(3)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四个自信(4)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6)强军目标(7)中国特色大国外交(8)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精神实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基本方略新思想对治国理政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形成基本方略,以利于更好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十四个方面: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4.坚持新发展理念5.坚持人民当家作主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8.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0.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1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12.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13.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三、新征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新征程三、新征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新征程1.战略安排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五位一体建设经济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政治建设: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习近平同志指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才是优秀的传统文化。(1)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更好理解文化自信(2)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报告强调意识形态:讲成就讲问题讲方略讲征程意识形态内涵: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艺术教育。(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基本方略中提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234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建设: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要遵循自然规律,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3.全面从严治党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两个坚持一条主线一个“统领”一个根基三个着力点六个建设目标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六个建设(1)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2)用新时代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