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幼儿知识学习与教育第一节知识及其学习概述一、知识概述•什么是知识•知识的类型•知识的表征二、知识学习的概述•什么是知识学习•知识学习的类型•知识学习的过程一、知识概述(一)什么是知识传统观点把知识界定为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评价:肯定了知识的稳定性和明确性;不能揭示出认知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动态关系,并容易使知识固定化。知识与数据、信息、能力之间的区别:数据是客观世界的、相对零散的事实,是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是由一条合乎语法、语义的消息组成,信息给知识的建构提供了必要的材料。能力是知识、技能进一步概括化和系统化而形成的高度整合性的心理结构,是个体通过对知识、技能的广泛迁移应用而实现的。但知识是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二)知识的类型1、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安德森从信息加工的角度,依据知识的状态和表现方式将知识分为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前一类知识是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解决的是个体从不知到知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后一类知识是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一套操作步骤,解决的是个体从不会做到会做到熟能生巧的过程。2、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波兰尼依据知识与言语的关系,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前一类知识指用“书面文学、图表和数学公式表述的知识”,通常是用言语等人为方式通过表述来实现的,所以又称为“言明的知识”后一类知识是指尚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是“尚未言明的”或“难以言传的”知识。(三)知识的表征1、知识的表征知识表征:指知识在头脑中的表示形式和组织结构。陈述性知识以概念、命题、命题网络、表现或图式表征,而程序性知识主要以产生式表征。2、知识的表征方式(1)概念;(2)命题;(3)表象;(4)图式;(5)产生式(1)概念•幼儿重点学习的就是概念。概念代表着事物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是一种简单的知识表征形式。(2)命题和命题网络•用于表述一个事实或描述一个状态,通常由一个关系和一个以上论题组成,关系限制论题。(3)表象表象是人们头脑中形成的与现实世界的情境相类似的心理图像。当我们形成表象时,总是试图回忆起或者重新建构信息的自然属性和空间结构。(4)图式一般认为,图式是指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是对范畴的规律性作出编码的一种形式。这些规律既可以是知觉的,也可以是命题的。(5)产生式•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最小单位是产生式(production)。•人经过学习,其头脑中储存了一系列以如果/那么的形式表示的规则,这种规则被称为产生式。产生式是由条件和行动(conditionaction)两部分组成。(简作C—A规则)。其基本原则是“如果条件为X,那么实施行动Y”,即当一个产生式的条件得到满足,则执行该产生式规定的某个行动。Production1:如果一个动物是胎生的,且这个动物能够哺乳,那么这个动物为哺乳动物。Production2:如果已知一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且四条边相等,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二、知识学习的概述(一)什么是知识学习广义的知识学习既包括个体对知识的发现,也包括对知识的接受。狭义的知识学习:间接经验的学习主要依赖于知识掌握的过程知识的掌握,是指在知识传递系统中儿童对知识的接受及占有,也就是通过一系列心智活动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的过程。•首先,知识的掌握发生在知识的传递系统中。•其次,但儿童对知识的接受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过程。•再次,知识的掌握使通过新知识的活动及新旧知识的整合,从而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而实现的。(二)知识学习的类型1、符号表征学习符号表征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也就是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符号表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即学习单词代表什么。符号不限于语言符号,也包括非语言符号(如实物、图像、图形等),同时符号学习还包括事实性知识的学习。2、概念学习概念学习,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概念学习比符号学习更为复杂,但需以符号学习为前提。3、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其实质上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判断命题学习在复杂程度上一般高于概念学习。(三)知识学习的过程•知识学习过程划分为知识的生成与理解、知识的整合与深化、知识的应用与迁移三个阶段。•知识学习的每个阶段都遵循知识的双向建构过程。1、知识的同化:学习者通过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意义,并把它纳入已有认知结构的过程,就叫做知识的同化。•同化是指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而引起认知结构发生量变的过程。•2、知识的顺应:随着知识的同化,原有知识经验会因为新知识的纳入而发生一定的调整或改组,就是知识的顺应。•顺应是指新知识的纳入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调节和改造而引起认知结构发生质变的过程。同化与顺应的关系•同化意味着学习者联系、利用原有知识来获得新观念,它体现了知识发展的连续性和累积性。•顺应则意味着新旧知识之间的磨合、协调,它体现了知识发展的对立性和改造性。•同化是顺应的基础,真正的同化离不开顺应的发生。同化和顺应作为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知识大迁移》(HeadInCloud)——威廉·庞德斯通•在知识搜索即得的信息时代,我们还需要学这么多知识吗?•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吗?•广泛涉猎各种知识,还是精通一门专业对人生发展更有利?“谷歌效应”•2011年,哈佛大学做过一个实验:让受试者把40个事实短句输入到电脑里,实验分两轮进行。•第一轮,A组的受试者被要求要记住这些事实,B组的受试者没有被这样要求;第二轮,A组的受试者被告知自己输入的短句会永久储存在电脑里,B组的受试者被告知一旦输入完毕,电脑会自动删除。•事后,所有受试者接受了记忆的测试。结果发现,第一轮中,无论是要求记住这些事实的受试者还是没有被这样要求的受试者,他们的表现并无太大差别;第二轮中,被告知输入的内容很快会被删除的受试者,其得分要高于A组的受试者。达克效应:它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元无知:“元无知”是指,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五分之一法则:不论一个观念多么离谱,或者是一条信息错得多么可笑,这个世界上大概都会有五分之一的人相信它是正确的。•回音室效应:在某一个网络空间里,某一个信息被不停的重复,以至于无论该信息的真伪,在这个网络空间里的每一个人都最终会相信那个信息为真;而该网络外部的任何信息,都很难在这个网络中传播或者不会达到这个网络中。•狐狸知道很多事,但刺猬知道一件重要的事。”本节课后练习1、()是关于“是什么”,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的描述?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隐性知识D、显性知识2、波兰尼从知识和言语的关系,把知识划分为:()A、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C、内涵性知识和外延性知识D、以上都不正确3、尚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是“尚未言明的知识”或“难以言传的知识”指的是()A、显性知识B、隐性知识C、陈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本节课后练习1、波兰尼的著名命题“我们知晓的比我们能说出的多”,强调的是哪种类型的知识?A、显性知识B、隐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陈述性知识2、以下哪种知识的表征方式特别适合对空间信息和视觉信息进行某种经济的表征?A、概念B、命题C、表象D、图式3、程序性知识的主要表征形式是()A、概念B、命题及命题网络C、表象D、产生式本节课后练习1、奥苏伯尔将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统称为()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有意义学习2、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的学习属于()A、概念学习B、符号学习D、命题学习D、事实学习3、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意义,并把它纳入到已有认知结构的过程,叫做知识的()A、同化B、顺应C、平衡D、建构第二节知识理解与幼儿教育指导一、知识理解概述(一)什么是知识理解广义的理解意指一切揭露事物本质的过程,也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狭义的理解特指个体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认识新事物,或把某个具体的事物纳入相应的概念和法则中去的过程。一般而言,知识理解主要是指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去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逐步深入的思维活动。(二)知识理解的过程•知识的理解就是学习者生成信息的意义过程,即是通过原有认知结构及相关知识经验与环境中接受到的感觉信息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认知过程。(一)知识的情境性与情境性教学•布朗等人,首次提出并界定了”情境性学习“的概念。•基于研究,得出结论:情境通过活动来生成知识,即知识是情景化的,并且在部分程度上是它所被应用的活动、背景和文化的产物。•情境性教学是情境性学习观念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首先,这种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儿童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其次,教师并不是将已准备好的内容教给儿童,而是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并指导儿童的探索。•最后,情境性教学不需要独立于教学过程的测验,而是采用融合式测验,在学习中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本身就反映了学习的效果,或者进行与学习过程一致的情境化的评估。(二)材料的直观性与直观教学•幼儿处在感知运动水平和象征性思维水平,知识理解必须借助直观材料才能进行。•直观可分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1、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优点:真实感、亲切感,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缺点:受时空和感官特性的限制,许多事物的特征与联系难以在实物直观中直接被觉察。•2、模象直观: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例如,各种图片、图像、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等。•优点:排除无关因素,突出本质要素;可以根据观察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扩大直观范围,不受实物直观的局限。•缺点:模象与实物之间有距离,要注意将模象与幼儿熟悉的事物相比较,同时,尽量使模象直观与实物直观结合进行。•3、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幼儿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优点:不受时空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语调和形象事例的应用能唤起幼儿的想象。•缺点:言语直观所引起的表象,不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鲜明、完整、稳定。本节课后练习1、布朗、柯林斯和杜吉德首次提出并界定了以下哪种学习的概念?A、情境性学习B、直观学习C、实物学习D、模拟学习2、直观性教学形式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A、言语直观B、事实直观C、概念直观D、表象直观3、观察各种实物标本、演示各种实验、实地参观访问属于哪种直观教学形式?A、言语直观B、模象直观C、实物直观D、以上都不是第三节知识整合与幼儿教育指导一、知识整合概述(一)什么是知识整合知识的整合即是知识的系统化。其实质是将互相关联的知识组成网络状的知识体系。换句话说,就是把有联系的知识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网状的结构。知识的整合过程实际上知识的记忆过程,是通过记忆来促进知识的整合和深化。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长时记忆:陈述性知识的记忆和程序性知识的记忆、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表象系统和言语系统的记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知识之间发生联系的原因:一是个别事物与一般规律之间的联系;二是一事物与另一事物之间的依存关系。知识系统化的核心就是反映事物和现象的简单联系和规律。(二)知识整合的过程知识整合的过程也就是知识系统化的过程,即把零散知识转化为一个有机的知识系统的过程。在知识系统化的过程中,首先要确立一个核心经验,这个核心经验是整个知识系统的关键。其次,以这个核心经验将有关知识贯穿起来,其他知识则是核心经验的延伸、拓展和具体化。二、幼儿的知识整合及教育指导•(一)幼儿知识整合的可能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