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及其预防》PPT[课件整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传染病及其预防学校传染病流行特点(一)、极易发生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人与人之间接触密切;如果卫生设施不好,卫生制度不健全,卫生习惯不好,这就具备了传染病在学校里发生与流行的条件。(二)、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学校是社会一个特殊的组成人群。年龄构成从儿童、少年到青年。学生每天从四面八方,一家一户汇集到学校里来,又从学校分散到千家万户里去,传染源从社会的每个角落进入学校,又从每个学校分散到每个家庭和社会上各个角落,所以说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三)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学校易感者密度高,传染源又容易进入学校;传染机制极易实现。所以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四)季节性学校传染病的流行与社会上传染病流行一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夏秋季则以肠道传染病为主。除此以外,学校传染病的发生还与学校寒暑假及开学有密切关系。(五)年龄特点学校里的在校学生,其年龄可以从6岁到20岁左右。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可因年龄不同而有所不同。小学由于学生基础免疫水平低,而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流行。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均可以爆发,流行。2018学年小学班主任上学期教学的工作总结一学期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太多。人民教师这一职业是非常辛苦的,尤其是班主任,不仅担负着教学工作,更担负着管理全班同学的重担。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学校教育工作、尤其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可以说,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的发展。下面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一、思想方面:本人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央的正确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班主任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二、教学方面1、备课开学初,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按照学校要求进行集体备课,仔细听,认真记,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根据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年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工作到深夜。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流行性感冒水痘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流脑常见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传播途径主要症状易感人群预防措施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流行性腮腺炎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流行性腮腺炎易感人群: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措施: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流行性腮腺炎早期五十万年前就有肺结核结核俗称“痨病”(也称为“肺痨”),是结核杆菌侵入体内引起的感染,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峰年龄。潜伏期4~8周。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解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结核已基本控制,但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又卷土重来,发病率有所上升。“面色苍白、身体消瘦、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咳嗽……”在19世纪的小说和戏剧中不乏这样的描写,而造成这些人如此状况的就是当时被称为“白色瘟疫”的肺结核,也即“痨病”。肺结核患者的肺家里有肺结核病人,吃一个月药肯定没治愈,治愈后就没传染性了。为保护其他人,必须做好家庭隔离和消毒。结核病的传染主要是呼吸传染(空气传播),可采取以下五项措施:1、嘱病人大声说话、咳嗽、打喷嚏时不要冲着人。2、室内要经常通风,冬季也要每天通风一次。3、处理好病人的痰液。(深埋或烧掉)4、家中的寝具(特别是病人的)要时常在阳光下晾晒。5、有条件时可用紫外线消毒灯每天灭菌。(特别是冬季,如开门窗通风,还会使人感冒。)预防结核病,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更好的办法,只是接种卡介苗,(即人工感染减毒的结核菌,使人体产生对结核菌的免疫力)这一办法主要应用于婴幼儿,因我国成年人绝大多数都感染过结核菌,这种功能已经存在。流行性乙脑是春天常见的传染疾病,是一种比细菌还小的滤过性病毒引起的,也是一种比较厉害的传染病,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均容易得此病。据医学试验证实,流行性乙脑的传播与动物有关系。主要的传染源是猪、马、牛、鸡、鸭、老鼠、蚊子(花斑蚊、库雷蚊均带此病毒)等等。乙脑的发病表现:发烧、持续高烧、喷射性呕吐、恶心、抽筋、精神萎靡、嗜睡、昏迷,症状凶险、激烈,死亡率高,应该引起大家的足够的重视。预防办法:1、以积极预防为主,增强体内的免疫能力。2、可以定期注射流行性乙脑炎疫苗。3、消灭蚊、蝇,经常的给牲畜进行卫生消毒,使得病毒、细菌无处“藏身”。因为工作、生活接触牲畜的人应该及时的消毒,晚上休息时要用蚊帐或是驱蚊器,以防蚊子叮咬,染上病毒。4、在方便的情况下,可以用连翘、板蓝根、二花各15克,水煮后每天喝一杯,能有效地预防。乙脑病毒埃博拉病毒(EBOV)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EBHF)的烈性病毒,由此引起的出血热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已造成10次具有规模的爆发流行。埃博拉病毒首次暴发就夺走了近300人的生命,2003年又在刚果(金)让100多人命丧黄泉,2004年5月下旬苏丹南部疫情再发,已有4人死亡,同时俄罗斯一实验室女科学家因针刺感染而丧命。2014年病毒再度爆发埃博拉出血热目前为止主要呈现地方性流行,局限在中非热带雨林和东南非洲热带大草原,但已从开始的苏丹、刚果民主共和国扩展到刚果共和国、中非共和国、利比亚、加蓬、尼日利亚、肯尼亚、科特迪瓦、喀麦隆、津巴布韦、乌干达、埃塞俄比亚以及南非。非洲以外地区偶有病例报道,均属于输入性或实验室意外感染,未发现有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疾病症状典型症状和体征包括突起发热、极度乏力、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随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某些病例会同时有内出血和外出血。传播方法病毒可透过与患者体液直接接触,或与患者皮肤、黏膜等接触而传染。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至10天高危人群(1)医务人员;(2)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或其他人;(3)在葬礼过程中直接接触死者尸体的人员(4)在雨林地区接触了森林中死亡动物的人。在诊所和医院、社区集会或家中,均可通过采取保护性措施而减少暴露于病毒的机会。传染病的概念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传染病的基本特征:(1)有传染性和流行性,这是传染病的主要特征。(2)有地方性和季节性,秋冬季以呼吸道、肠道感染、虫媒传染病为主,可暴发流行。(3)具有特异的病原体传染病传播途径空气传染有些病原体在空气中可以自由散布,能够长时间浮游于空气中,做长距离的移动,主要藉由呼吸系统感染。飞沫传染飞沫传染是许多感染原的主要传播途径,藉由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附着其上,随空气扰动飘散短时间、短距离地在风中漂浮,由下一位宿主因呼吸、张口或偶然碰触到眼睛表面时黏附,造成新的宿主受到感染接触传染经由直接碰触而传染的方式称为接触传染,这类疾病除了直接触摸、也可以透过共享牙刷、毛巾、餐具、衣物等贴身器材,或是因患者接触后,在环境留下病原达到传播的目的。血液传染主要透过血液、伤口的感染方式,将疾病传递至另一个个体身上的过程。垂直传染垂直传染专指胎儿由母体得到的疾病。传染病的预防•呼吸道传染预防措施•1、教室必须要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动。每次在半小时以上。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病菌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各班教师有义务根据开窗通风需要,合理安排好学生活动。•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教育学生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严禁混用。•3、加强户外锻炼,增强免疫力。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锻炼,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体质增强•4、衣、食细节要注意。秋季气候多变,若骤减衣服,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提醒学生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5、严格晨午检制度。严格执行每日班主任为主的晨检制度,晨检中除常规内容外,还应关注学生头面部及躯干是否起痘,有无痒、痛感。发现可疑学生时,要采取及时隔离、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同时班内做好即时消毒,对患者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6、做好家长工作。传染病高发时节,与家长做好沟通,尽可能不带学生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特别是体弱学生,尤其要注意。另外,为了有利于患病学生自身康复,同时也保障其他学生的安全,对有出疹子、发热学生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并在家休养,排除传染性方可入学校。二、肠道传染病主要是一组由细菌、病毒、原虫等病原体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肠道传染病主要经水、食物传播。预防肠道传染病如下:1、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物;蔬菜、瓜果不能生吃,一定要洗干净,煮熟再吃;剩菜、剩饭要煮后再吃,食用餐具要经常消毒。适当进食蒜、醋等以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2、注意饮用水卫生。不喝生水,要喝开水。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4、增强抵抗力,经常进行体育活动。5、感染性肠道传染病病人应立即到医院就诊,不要胡乱用药,特别是不能自行使用抗菌素进行不规范治疗,防止产生耐药性。6、要加强对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做好灭蝇、灭蟑螂工作。三、虫媒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媒介,如蚊、螨、虱子、跳蚤等叮咬人体后传播,是“叮咬传播”的传染病,昆虫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病原体传入健康人体内导致发病。预防如下:1、积极消灭寝室内的蚊、螨、虱子、跳蚤,使用蚊帐、驱虫剂等。2、傍晚外出时穿长袖衣服。3、已患病病人,立即到医院就诊、治疗。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一)学校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1、晨检•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2、因病缺勤•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学校接到报告后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在同一宿舍(含小饭桌)、同一班级或者同一学校,1天内有2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班主任/学生家长/宿管人员应当在2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1、报告方式•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短信/网络等)向医务室汇报•2、一旦发生传染病事件,班主任/学生家长/宿管人员应在发现的第一时间向校有关部门汇报,做好专册登记,统计人数。(患者名单、发病日期、班级分布、主要症状等)•报告程序:班主任→政教处(校医务室电话:7086719李战友老师、武文杰老师或者通过育华班主任工作群上报)附表1学生晨检登记表年级班级姓名性别主要症状发病时间

1 / 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