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大学语文第三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哲学、历史、宗教对文学的重要性(第三讲)哲学罗丹(AugusteRodin)创作的名为《思想者》(thinker/poet)的雕像仍然是西方艺术博物馆中的经典。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成功地将伟大诗人但丁(Dante)在地狱之门前构思诗句的场景凝固为永恒的瞬间,更表达了但丁、罗丹、乃至西方文明中的每一人对自己人生、所处时代及整个世界所做出的深沉思考。宴会主人:阿伽松缘由:第一部悲剧获奖,举行谢神宴会希腊诸神参与人间的神灵万神论——事物的保护神神秘领域的向往:命运、强力、宿命、运气等等打开了想象的心灵、热烈的情感与创造的闸门参加者:苏格拉底与阿伽松的众友人宴会内容:医生厄律克西马库建议回应费德罗的疑问,为何不歌颂爱神?柏拉图《会饮篇》斐德罗1、爱神是最古老的神灵赫西俄德(写作《神谱》)就早已告诉我们爱是最古老的神灵,因为“从卡俄斯(混沌)产生宽胸脯的大地,她是所有一切事物永远牢靠的根基,然后是爱……”。2、爱是人类一切最高幸福的源泉,爱是对邪恶的轻视,使人向善,使人勇敢阿尔刻提斯(Alcestis)为患不治之症的丈夫而甘愿替丈夫而死奥菲斯(Orpheus)思念妻子阿叽琉斯为了心爱的朋友,不顾母亲的忠告,义无反顾的杀了赫克托尔鮑萨尼亚两种爱:一种是来自苍天本身的天上的阿佛洛狄特另一个是宙斯所生的地下的阿佛洛狄特“天上的爱”与“地下的爱”高尚的爱,美德之爱——世俗的爱,是情欲之爱。厄律克西马库(医生)肯定两种爱的并存:从身体的性质来解释两种爱,要区分什么欲望有害,什么欲望有益和谐的冲突:人身体中的爱与音乐一样,尽管有冲突,但是可以达到冲突的和谐,那就是节制的爱阿里斯多芬(古希腊的喜剧家)阴阳人的故事:爱就是医治我们被分割的本性,将爱给予我们情投意合的人阿伽松要赞美“爱”本身,这样一个本质的问题被引发出来爱神是最可爱的,因为他最年轻,爱神生来就是年纪的敌人,他从不看老年人一眼,总爱和青年厮混,因为他自己就是个青年。爱神还是最娇嫩的,他把心灵作为住处。爱神是正义的,因为暴力根本无法触及爱神,暴力不能强求爱,只有情投意合才能激起爱情。爱神的能力是创造力,各种技艺的工匠与艺术家在爱神的作用下可以取得工作的光辉。苏格拉底首先承认自己的无知,接着指出前面几位并不是在赞颂爱神,而是在奉承爱神爱神是爱者,而不是被爱者爱总是爱本身缺乏的东西:“爱是对美丽的爱,不是对丑陋的爱”,由此,爱是缺乏美的,但这不是说爱是丑的,“难道不美就一定丑吗?”事实上,爱是介于两者之间。拥有美和善,才拥有幸福,而爱缺乏这种性质,不断追求这种性质爱神的产生(美与神圣、不朽相配)从一般的形体的美一步步上升,最后达到美本身,灵魂之美(美、善、真)VenusandAdonisbyAMIGONI,Jacopo(奥维德《变形记》)神话传说雕刻家皮格马利翁爱上了自己雕的象牙女子,维纳斯为成全他的爱儿子——喀尼剌斯孙女——密耳拉(恋父),羞愧而死变为树树身生出阿多奈斯一日,维纳斯和其子丘比特玩耍时胸部被丘比特的弓箭所伤,在伤口治疗时,维纳斯遇到了阿多奈斯,并一见钟情维纳斯离开奥林匹斯山,化妆为一个女猎人追随阿多奈斯阿多奈斯为野猪所伤致死维纳斯在其血上洒满葡萄酒,变为牡丹花请求宙斯与哈德斯(冥王),每到春天时维纳斯可与阿多奈斯相聚,冬天来临后即要分开EchoandNarcissusbyPOUSSIN,Nicolas诗与哲的古老争论:浪漫主义诗人从人类和社会的本质理解诗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诗是一切知识的开始和终结”德国诗人诺瓦利斯,认为诗不反映人生而创造人生,诗便是一切历史歌德曾在《歌德谈话录》(1827年1月31日)谈到了诗人与历史的关系,也即是文学创作与历史的关系。“曼佐尼(18世纪意大利诗人)什么都不差,差的只是他不知道自己是一个很优秀的诗人,也不知道作为诗人他应该享有的权力。他重视历史,因此他爱在所写的剧本中加上许多注解,来证明他是多么忠于细节。可是不管他的事实是不是历史的,他的人物却不是历史的,……如果诗人只复述历史家的记载,那还要诗人干什么呢?诗人必须比历史家走的远些,写的更好些。”诗人可以用历史来“比附”当下一是可以起到很好的针砭时弊的作用二是容易引起当代人的共鸣正因为有文学的演绎,才使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至今仍被传承,津津乐道。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在《人间喜剧前言》中声称自己要做法国社会历史的忠实记录者:“编制恶习和德行的清册、搜集情欲的主要事实、刻画性格、选取社会的主要事件、结合几个本质相同的人的特点揉成典型人物,这样我也许能写出许多历史家没有想起写的那种历史,即风俗史。”——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前言》,陈占元译,见《巴尔扎克论文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第62页。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作家哈代,代表做为《远离尘嚣》、《还乡》、《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形成了“威塞克斯小说”,哈代一生大部分时间在自己家乡度过,以家乡“多塞特郡”及其周围地区的历史、风俗、自然环境为原型,创造了一个“威塞克斯”地区,他笔下的人物形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威塞克斯,原本是个古地名,历史上是盎格鲁-撒克逊时代英格兰七大王国之一,在公元8世纪,威塞克斯国王阿尔弗雷德率军队多次击退入侵的丹麦人,被英格兰境内未被丹麦人征服的王国拥戴为领袖,威塞克斯的国王后来被拥立为整个英格兰的国王,可见,威塞克斯时代在英国民族形成的关键时期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在更早的异教时期,这里还是凯尔特人频繁活动的地区,著名的巨石阵就是凯尔特人祭祀活动的遗存物。哈代用“威塞克斯”命名他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使他笔下的乡土与上述悠久的历史联系起来,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安万托.让-格罗(AntoineJeanGros,1771-1835),拿破仑的御用画家。“阿尔科勒桥上的波拿巴”(BonaporteontheBridgeatArcole)1796年,意大利阿尔科勒战役歌德对拿破仑的评价《歌德谈话录》(1829年4月7日)“拿破仑摆布世界像洪默尔(Hummel)弹钢琴一样......拿破仑尤其伟大,因为他在任何时候都是一样。无论在战役前还是在战役后,也无论是战胜还是战败,他都一样坚定地站着......”拜伦,英国诗人(1788-1824),时年36岁拿破仑:1789年,法国大革命法兰西共和国执政1804年,法兰西帝国,加冕为皇帝1814年,被流放1815年,逃回法国1815年6月,滑铁卢战役失败1821年,拿破仑去世拜伦关于拿破仑的作品《拿破仑颂》《拿破仑的告别》《滑铁卢颂》《青铜世纪》(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对于世界5个时代的划分)“青铜”:充满战乱与暴力的时代个人的胜算,虚名的传扬,斗争中的兴奋和狂喜——震撼大地的胜利的喧嚷,形成了你的生命的呼吸;那刀剑,那王笏,和那统治:仿佛人生来只该俯仰权势,一切建立了你的声誉——一切都完了!阴暗的魔王!你的回忆该充满怎样的疯狂!……有过一个日子——有那么一刻,大地是高卢的,而高卢是属于你,如果那时候,不等享受太多,你就放下这无限的权力,那一举给你带来的美名会胜过马伦哥传扬的英名。……但是你一定要粉墨登场,你必须穿上紫红的外衣,仿佛那件愚蠢的皇裳遮上胸口就能把往事忘记。呵,那褪色的衣服哪里去了?还有金星、腰带,盔上的羽毛,那你所喜欢佩戴的玩具?呵,喜爱帝国的虚荣的顽童!你的玩具是否都无影无踪?——拜伦,《拿破仑颂》别了,这片土地。……我曾经和一个世界争战,我所以被制伏只因为太迢遥的胜利的流星引诱了我;……别了,法兰西!……别了,法兰西!然而,如果自由再次跃升,在你的土地上重整旗鼓,那时记着我。在你幽深的山谷中,紫罗兰仍旧在滋生;尽管干枯了,你的泪水会使它绽开花朵。而且,而且我还会挫败百万大军的包围;也许听见我的声音,你的心又一跃而醒——尽管锁链缚住了我们,但有些环必能打碎,那时候呵,转回头来:召唤你拥戴的领袖!——拜伦,《拿破仑的告别》拜伦的生平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出生于伦敦,苏格兰贵族祖父:约翰.拜伦,海军军官,一生航海,人称“坏天气杰克”父亲:亦名约翰,绰号“疯杰克”,为侍卫军官、浪荡子,拜伦出生不久,就为逃债弃家逃到法国,2年后死去。姐姐:奥古斯达,拜伦父亲与前妻所生的女儿,拜伦一生最珍爱的亲人。“异类”拜伦:拜伦出生不久,其母带着他移居苏格兰的爱伯丁城,生活贫困。拜伦10岁时,其叔祖去世,拜伦世袭其爵位和产业,情况好转,于1799年移居伦敦。1800年进入贵族中学,后入剑桥(1805-1808)学习文学、历史,但他是个不守成规的学生,涉猎广泛,但生活放荡不羁。1807年出版抒情诗集《懒散的时刻》,受到恶评,1年后,写了长诗《英国诗人和英格兰评论家》作为回应。1809年,作为世袭贵族进入贵族院,宣誓就任后,对议长的握手祝贺并不热情,并坐到“反对派的席位”。而拜伦一生则以“我是属于反对派”为座右铭。拜伦出席议院和发言并不多,但有3次为人们所铭记:1、1812年2月,反对惩罚工人破坏机器的法案2、1812年4月,赞助有利于爱尔兰民族运动的天主教徒解放法案2、1816年6月,同情卡特莱特少校的改革方案。自由进步的主张1803年,拜伦钟情于另一产业的继承人(邻居)玛丽.查沃斯小姐,但对方于1805年嫁给别人,拜伦长期不能忘情,并为此写了一些诗歌,纪念这段恋情。1809-1811年,去东方旅行,经葡萄牙、西班牙、阿尔巴尼亚、希腊、土耳其。后回来创作了许多东方诗篇。而回来后的拜伦,未来得及与母亲见面,母亲便突然病故。1815年,与安娜.密尔班克小姐结婚,一年后,妻子带着刚出生1个多月的女儿回到自己家中,拒绝与拜伦同居。此事使拜伦的名声扫地。1816年,拜伦永远离开英国,旅居瑞士、意大利,先后与雪莱的妹妹及另一位贵族夫人生活。主要创作在此期间完成。1824年初,为支持希腊反抗土耳其的解放运动,拜伦来到希腊,但因遇雨受寒,与4月19日逝世,后遗体运后英国。宗教(苏联)布尔加科夫,《大师与玛格丽特》柏辽兹——“莫文联”理事会主席伊万——“无家汉”诗人沃兰德——魔王魔王沃兰德与他的随从们在莫斯科导演的一系列闹剧是小说的叙事动力小说开展以“上帝是否存在”这样一个一直困扰人的议题为起点魔王对柏辽兹的提问:“如果没有上帝,人生有谁来主宰,大地由谁来掌管?”“小说中的小说”——彼拉多对耶稣的审判及处死不断穿插在整部小说的叙事中对真理的坚持与人性懦弱的揭示表层意蕴在于揭露并讽刺了莫斯科文化界的虚伪与专断,但深层上以对上帝是否存在问题的探讨来拷问人性的善恶。耶稣被交给彼拉多到了早晨,众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大家商议要治死耶稣,就把他捆绑,解去交给巡抚彼拉多。耶稣在彼拉多面前受审耶稣站在巡抚面前,巡抚问他说:“你是犹太人的王吗?”耶稣说:“你说的是。”他被祭司长和长老控告的时候,什么都不回答。彼拉多就对他说:“他们做见证告你这么多事,你没有听见吗?”耶稣仍不回答,连一句话也不说,以至巡抚甚觉稀奇。耶稣被判死刑巡抚有一个常例,每逢这节期(逾越节),随众人所要的,释放一个囚犯给他们。当时有一个出名的囚犯叫巴拉巴。众人聚集的时候,彼拉多就对他们说:“你们要我释放哪一个给你们?是巴拉巴呢?是称为基督的耶稣呢?”巡抚原知道,他们是因为嫉妒才把他解了来。坐正堂的时候,他的夫人打发人来说:“这义人的事你一点不可管,因为我今天在梦中为他受了许多的苦。”祭司长和长老挑唆众人,求释放巴拉巴,除灭耶稣。巡抚对众人说:“这两个人,你们要我释放哪一个给你们呢?”他们说:“巴拉巴。”彼拉多说:“这样,那称为基督的耶稣,我怎么办他呢?”他们都说:“把他钉十字架!”巡抚说:“为什么呢?他作了什么恶事呢?”他们便极力地喊说:“把他钉十字架!”彼拉多见说也无济于事,反要生乱,就拿水在众人面前洗手,说:“流这义人的血,罪不在我,你们承担吧!”众人都回答说:“他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于是彼拉多释放巴拉巴给他们,把耶稣鞭打了,交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