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探究2011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依据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与热点的关联度,高考对本专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大特点、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措施等。考查的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的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民族精神这一部分。预计2011年高考还会延续这一趋势。本专题知识与历史、现实联系紧密,在复习备考中,应联系相关的史料及区域地理环境的知识感悟中华文化的特征及其原因;要结合有关大陆和台湾密切往来的相关资料,如运用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分析大陆和台湾同心协力玉树救灾等;紧密联系当前的时政热点,运用民族精神的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意义等相关知识分析具体事件。知识体系总览中华文化特征源远流长继承辉煌见证辉煌历程再创辉煌汉字史书典籍特征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地方特色民族文化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基本内涵核心时代特征弘扬意义途径考点梳理整合灿烂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2.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要点提示]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主要表现。提示:(1)独特性: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独领风骚。(2)区域性:中华大地各区域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3)民族性: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2.怎样理解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提示: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为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如果离开了各民族灿烂的文化,也就不复存在,另一方面,没有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民族文化也就失去了根基,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3.什么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它有什么作用?提示:(1)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2010年高考江苏卷)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③错误。不同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直流传至今”,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④当选。“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亦即它们既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又具有中华文化共性,①当选;也说明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②当选。因此选C。【答案】C中华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3.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5.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要点提示]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提示:(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创造的能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是中华文化得以生生不息、不断创新、发展繁荣的根本。(3)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多彩,而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既有文化精华,也有文化糟粕。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精华的综合反映。(4)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弘扬中华文化,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2.怎样理解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提示:(1)抽象的是指笼统的、撇开具体的形式,是不能具体体验到的;具体的是指把理论结合到特定的人或事物上。(2)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既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应与时代特点结合起来。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3)考查一种言行是否爱国,必须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审视,否则,很难得出正确结论。3.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提示:(1)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4.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提示:(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2)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4)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5)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人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5.有人说,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这种说法对吗?提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坚持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民族文化,同时又要坚决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尊重其他民族的利益与文化,同世界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发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振兴。(2)我国通过振奋民族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吸取世界各国的长处,促进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互利互惠,共同发展。(3)西方国家一些人害怕我们因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而发展得更快,居心叵测地将弘扬民族精神污蔑为狭隘的民族主义,只不过是“中国威胁论”的翻版。(2010年高考江苏卷)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③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④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增强诚信意识,②错误;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④片面。①③正确说明了爱国主义的意义和作用,符合题意,当选。因此答案为B。【答案】B社会热点透析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2010年4月27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依靠全体人民热爱劳动、勤奋劳动,必须依靠全社会尊重劳动、保护劳动,必须使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用劳模的先进事迹感召人民群众,用劳模的优秀品质引领社会风尚,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关爱劳模的良好氛围。1.政治生活角度问题:政府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应如何做?分析:政府要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资源,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2.文化生活角度问题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在新形势下倡导“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理念的现实意义。分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经济政治产生深刻影响。新形势下倡导“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理念可以引导我们在全社会树立劳动光荣、劳动者光荣的风尚,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形势下倡导“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理念可以引导人们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鼓励人们通过劳动创造财富、提高生活水平,并促进人们通过劳动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二:为什么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分析: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沉淀过程,也必然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劳模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问题三: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分析:(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2)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包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3)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吸收各国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和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4)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时代精神。(5)要把民族精神转化为具体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3.生活与哲学角度问题:从哲学角度说明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分析: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发展的,是辩证否定发展的。因此,任何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都是不断继承、完善、丰富和发展的。民族精神应该是个开放的体系,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主,同时又不保守,不拒绝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2010年4月27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据此回答1~2题。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①是提高民族综合素质及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②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③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④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抵制一切外来文化⑤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A.①②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积极内容,④观点错误,用排除法可以选出B项。答案:B【实战演练】2.新时期需要弘扬劳模精神,这主要是因为()①劳模精神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②劳模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④民族精神不具有民族性,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可以采用排除法,①④观点错误,②③正确,故应选B项。答案:B高考真题体验1.(2010年高考天津卷)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解析:此题的审题重点在于明确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进行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