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一-1: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论证方案【本页为论证方案首页】学位授予单位名称学位授予单位名称学位授予单位名称学位授予单位名称::::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学位授予单位代码学位授予单位代码学位授予单位代码学位授予单位代码::::10360103601036010360二级学科名称社会政策与社会法二级学科代码0305Z1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学位授权级别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硕士√√√√接受质询联系电话电话0555-2315326;手机18655522718接受质询电子邮箱shihuacao@ahut.edu.cn注:1.请填写相关项目,并在相应的“□”划“√”;2.各单位自主设置目录内二级学科可参照本提纲进行论证;3.本方案将上网公示。2012年8月29日1一、该学科基本概况一、该学科基本概况一、该学科基本概况一、该学科基本概况(一)学科内涵社会政策与社会法是在我国社会发展进入复杂转型期并积极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从社会发展与变迁视角来聚焦社会政策与社会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比较优势,也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需要纠正各种“市场失灵”,社会转型需要协调各种矛盾与冲突。所谓社会政策与社会法通常是指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社会政策、法律系统以及立法和政策过程,探求社会政策与法律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该学科须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作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借鉴西方国家社会政策和法律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状况,研究社会政策与法律制定的一般过程及具体的社会政策与法律问题,以期提供社会政策与法律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改善社会决策与法律系统,提高社会政策与社会立法的质量。(二)国内外设置该学科的状况和发展情况作为一门应用社会科学学科,社会政策与社会法在当代中国社会中起步较晚。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成立,这是全国第一个明确以社会政策为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的社会科学研究实体。进入新世纪,又有一批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举起了社会政策的大旗,如中国人民大学的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的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的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2所,南开大学的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系,等等。使社会政策的研究和教学终于在中国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就硕士研究生教育来说,国内目前还没有直接明确开设社会政策与社会法学科。社会政策与社会法的相关研究内容,分散在研究生教育的相关学科。全国不少学位授予单位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级学科下开设“社会发展”研究方向,如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延安大学等;杭州师范大学还增设了目录外二级学科——“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一些学位授予单位在社会学一级学科下开设了“社会问题”、“社会发展”和“社会政策”等相关研究方向,如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在社会学下开设“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方向;中国人民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在社会学下开设“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方向;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北京市委党校、东南大学、广西大学在社会学下开设“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研究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社会学下开设了“社会政策”研究方向;北京大学则在社会学下设置了目录外二级学科——“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还有些学位授予单位在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科名下开设“社会建设”、“社会政策”等相关研究方向,如中共中央党校、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在政治学下开设“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社会问题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方向,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在社会保障专业开设3“社会政策”研究方向;北京师范大学则设置了公共管理学科目录外二级学科——“社会政策”。迄今为止,受社会政策透明度、社会信息开放度、学科总体发展水平和知识背景的限制,国内各学位授予单位的社会政策与社会法学研究尚处于培养研究人才、组建学科队伍、学习与介绍国外社会政策(及立法)理论,并初步探求中国社会政策与社会法研究范畴的起步阶段。在国外,社会政策(socialpolicy)与社会立法(sociallegislation)这两个名词,通常被相提并论,甚至以社会政策涵盖社会立法。美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Encyclopediaofsocialwork)自1987年版之后,已经不再收录社会立法一词,而将之并入社会政策之中。国外的相关学科实际上已就我国指称的社会政策与社会法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在英国,早在社会政策学科诞生之前,就开设了社会行政专业,并逐渐被融合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政策学科。从1872年“德国社会政策学会”的成立到现在,这一学科研究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社会政策(及立法)在西方尤其在美国已是一门非常成熟和普遍设置的学科,许多大学相继开办了社会政策学或社会行政学专业,逐步形成了以政治学、经济学、法学、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等为基础构建起来的社会政策(及立法)学体系。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社会政策(及立法)科学研究,凭借数学、经济学、统计学与运筹学的学科优势,不断向数理化、模型化、计量化、工具化的方向发展,强化了社会政策(及立法)的管理效能,推动了社会政策(及立法)科学化的演进。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有关社会政策(及立法)伦4理性、合法性、规范性、责任性和社会认同度的研究促进了社会政策(及立法)的社会亲和力和对人的服务效能,强调基于人权的社会政策(及立法)问题导向。国外社会政策(及立法)科学的发展新动向为中国社会政策与社会法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方法借鉴。(三)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并结合我校自身的学科优势,我校的社会政策与社会法学科拟设如下两个研究方向:第一,社会转型与社会规制研究。社会转型是指整个社会系统从一种结构状态向另一种结构状态的转变,目前我国不仅经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而且正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社会规制(Socialregulation)是以确保国民生命安全、防止灾害、防止公害和保护环境为目的的规制,包括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安全、产业安全、污染的排放控制、就业机会、教育等等的规制,集中表现为对外部不经济和内部不经济两种市场失灵的规制上。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特征、规律及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探索运用合约分析方法,从实施机制视角突出分析政府社会规制的政治、法律与经济环境,研究规制的社会合约性质、规制实施者多样性,探讨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规制实施或执行问题;研究食品药品安全、环境资源保护等领域规制的具体内容。第二,发展型社会政策与法律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政策研究的重要变化是“发展型社会政策”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政5策范式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引发社会政策研究的“范式革命”。这一新范式的主要贡献是将社会政策从一种社会再分配的手段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投资,从而彻底改变了经济政策唱主角、社会政策当配角的传统观念,在价值理念、实施策略及社会目标三方面完成对传统社会政策的超越。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国社会转型期,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后,如何将国外的经验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相结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政策与法律体系。具体内容包括:政府在社会福利中的主导作用研究,非政府组织参与扶贫开发、企业行使社会责任、网络时代公共信息服务的政策与法律研究等。(四)该学科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范畴之一,从根本上讲,马克思主义学说就是指引人类社会朝着更加繁荣、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变化发展的,社会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社会如同有机体一样发展。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毛泽东思想阐明了落后国家社会革命和发展的独特路径,邓小平理论指出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系统回答了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政府规制理论:政府规制通常认为是对市场失灵的回应,是“政府的有形手”在市场不能起作用的地方(如存在自然垄断、负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的领域),承担维护市场秩序和公众利益的一种6责任。政府规制包括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其中社会性规制以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卫生、环境保护、防止灾害为目的,对物品和服务的质量及其供给活动制定一定标准,并禁止、限制其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为。因此,社会建设中的大量事务同样不能简单地依赖市场,需要合适的政府规制政策加以协调。福利国家理论:该理论由英国人威廉·坦普尔1941年提出,1942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威廉·贝弗里奇向英国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部际协调委员会提交的《贝弗里奇报告》,构筑了福利国家的蓝图,是西方社会保障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福利国家理论的内涵是指,国家对于公民的一些基本的、最低限度的福利负有保障责任。而最低限度的福利就包括保障所有公民享有最低的收入,使个人和家庭能够应对一些社会风险,从而减少无保障的程度,确保所有公民在被认可的一定范围中,不分地位或阶层,得到最好的社会服务。福利国家理论为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该理论对于完善我国社会政策,特别是农村社会政策亦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发展型社会政策是美国社会政策学者米奇里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福利政策时提出来的。米奇里认为发展型社会政策出现亦可视为是对社会政策发展过程中的“工业国家社会政策偏好”的一种反省。米奇里等人将现代意义的发展观和社会政策的本质结合起来,提出社会政策的“发展型模型”或者是“社会发展”视角,认为发展型社会政策作为一种消除社会福利和经济发展之间裂痕的新方法,不仅适用于南方国家,也应该被工业国家采纳。发展型社会政7策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既能回应对社会福利开支损伤经济的担忧,又能与迅速变化的全球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析视角。(五)该学科与其相近二级学科的关系社会政策和社会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的目录外二级学科,本学科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研究社会政策和社会法,与其相近的二级学科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而社会政策和社会法也是一门新兴的、综合的应用性学科,该学科性质决定了它与社会学、政治科学、法律科学关系甚为紧密,与其下属的诸多二级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基本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成果。基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社会政策和社会法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具体应用。与社会学的关系: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社会学理论研究可以作为制定社会政策的根据,用来解决社会问题。社会学中较宏观的结构功能理论和冲突理论,以及较微观的交换理论和符号发动理论都是社会政策研究的基石。总之,社会政策以社会学的理论为指导,以实用社会学的实证研究为依据。此外,社会政策实践8也为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本,社会学家会关注社会政策如何影响社会制度和社会行为,并热衷于发展精致的方法去评估社会政策及其方案的效果及影响。与社会行政的关系:凡是执行国家的社会政策与社会立法,以及处理社会事业设施,通常称之为社会行政。因此社会政策与社会立法是社会行政的主要依据。同时,我们要使社会政策实现,必须有赖于社会行政的实施。行政组织的健全与否,常足以影响政策的成败。而且行政的效果也可以改变一个政策。如我国建国前的社会政策与建国后的社会政策有很大不同,文革前的社会政策又与文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