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论述类文章的定义“论述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科学的文章,它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论述类文章的结构1.纵贯式结构即按照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织材料,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顺次展开。2.并列式结构围绕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提出几个并列的分论点。这种结构方式往往是总分总式,而核心部分是并列式。3.递进式结构层次段落间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前一部分的论述是后一部分论述的基础,最后推导出文章的结论。4.对比式结构把正反两方的观点、事例对比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反差。选择题常见的几种变式1.表述角度的变化,依然是原文观点,只是变换一下表述的角度。2.表述句式的变化。同一意思,采用与原文不同的句式。3.表述语言的变化。同一观点用不同的说法。选择题干扰项的错因类型语言是信息的载体,高考对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都要落在语言上,因此高考题设置选项,往往具有迷惑性,善于识破选项陷阱,无疑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命题者常将选项的干扰点设置在以下9种错因上。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常见9种错因列表1.内容曲折错因类别解释(干扰项情况)选项句特征①张冠李戴把甲的观点、发现、发明说成乙的发现、发明。往往出现在选项句的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当选项中出现类似“××的观点是”这样的句子时,注意是否有此种类型。错因类别解释(干扰项情况)选项句特征②误划类别把本属于同一类的拆开,说成两类或几类;或把本不属于同一类的合并成一类。往往出现在选项句的修饰语位置,因为这一位置在阅读时往往不被注意。当选项中出现类似“××类的××怎样怎样”时,注意有无这种情况。错因类别解释(干扰项情况)选项句特征③指代有误选项句对原文中的“指代内容”解释有误,或是类别上的,或是程度上的。注意选项句中表指代意义的关键词。如:这、这些;此、与此相反等等。2.程度差异错因类别解释(干扰项情况)选项句特征①混淆范围混淆概念①部分说成整体;②或然说成必然;③可能说成肯定;④偶尔说成往往;⑤轻度说成严重等等。注意选项句中的一些表程度、范围的关键词。如:全部、都;必须,一定;严重、非常等等。错因类别解释(干扰项情况)选项句特征②推测有误实际上就是在时间上、逻辑上的混淆范围,即有意把原文中的设想或推测说成已然。对照原文,注意一些表示时间、表示结果概念的关键词。如:已经、将要、完成、成功、全部、都、一定等等。错因类别解释(干扰项情况)选项句特征③无中生有原文中本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①选项句的意思往往和文章的整体意思相近,但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②选项句的几个词在原文中都有,但却在原文的不同位置。3.逻辑错误错因类别解释(干扰项情况)选项句特征①混淆因果①因果倒置:把原文中的“因”说成“果”;或把“果”说成“因”。②强拉因果:把本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有因果关系。选项句与原文相似,但注意:①因果的位置和原句是否一致。②选项句中的“因”与“果”在原文中是否在同一位置。③注意一些改换因果关系的关键词,如:之所以,就只要……错因类别解释(干扰项情况)选项句特征②“倒置失当”与“倒推失当”①倒置失当:将原文中的句子的陈述对象和被陈述对象倒置,造成不合逻辑。如:人是两足动物。正确。若改为:两足动物就是人。错误。②倒推失当:一个道理,正推成立,反推未必成立。如果说“努力就一定成功”成立。则“成功一定来自努力”则未必成立。①注意的是,倒置或倒推后有时成立,有时不成立,要仔细辨别。②注意比较是否有陈述主体和被陈述对象倒置的情况,看倒置后是否合逻辑。错因类别解释(干扰项情况)选项句特征③偷换概念选项句对概念的理解与原文中的概念不统一,或在类别上,或在范围上,或在程度上。选项句与原文区域中的句子往往相差很少,或增加、减少一两个词语,甚至是“的”“了”等虚词以改变意思;或换一个相近的词语或句子以改变意思。我们在做题时,为了提高速度,可进行逆向思维,即在做题时,看到某个选项具有某个特点,即判断其可能是某类错因,再对照原文,确定其是否如此,从而得出准确判断。论述类文章阅读方法根据处理信息的过程,一般说来,阅读论述类文章宜采取三遍阅读法。1.读文审题,明确信息角度第一遍阅读要求平心静气,全神贯注,采用逐句快读的方法,迅速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力争基本把握整体文意。阅读前可提出设问:文章对论述的问题有什么见解和主张?运用了哪些材料?阅读时要边读边划出关键词句。关键词主要包括文章重要阐述的概念术语,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等。方法与步骤一、先明确本文要论证的观点是什么往往在第一段(末段)就可以找到二、划出关键句。三、将划出的关键句连在一起,把握文章的结构关系。•划出关键词句:1、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2、重要问题及概念前后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语。3、关联词、标志性词语。4、中心句、要点句及联结句。5、特殊句。特殊句作用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传承信息的作用尾句或概括上文,表现文章主旨,或留下余地让人思索,或强烈地抒发感情。中心句记叙文中提示人物或事件的意义;议论文中往往对论点的提示有着重要作用;说明文中往往与提示事物的本质特性有着密切的联系。转承句承上启下,转换话题。哲理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启迪,有时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感情句明显地表达作者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扬贬抑的句子,往往是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突破口,有时也是文章的主旨。修辞句结合作者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2.扣住问题,细心查找信息读文和审题时角度意识强便于扣住目标,找到题目与原文对应的区域和文字,有方向地查找和深入理解。查找的方法有两个:①投石探波法。将题干或选项表明目标的关键语句作为“石子”投到文章这个“水面”,以“石子”为圆心,由近及远,一圈圈一层层查找。一是找准信息区——在上文、在下文、在上下文、在一句子、在一层、在一段、在若干段落、在全文。二是找全信息点——同一个角度的信息有一点或若干点。②借助“标志语”法。除了借助前面说的“角度性标志语”,还要借助“结构性标志语”,即表明层次、段落、角度、内容等照应、转换、提起、总结的语句,如首先、其次、此外、不过、但是、那么、所以、不仅、又、如前面所说的、在这种情况下、也、同时等。查找信息一定要细心、周全,尽可能不偏移信息区,不漏掉信息点。3.文题比对,筛选判断信息读文和查找阶段,对信息的理解、捕获不一定透彻、全面,将题目的题干、选项与原文对应文字仔细比对,是确定选项的最后一道“工序”,要特别注意。基本方法是“文题比对”。为了保证准确性,对每个选项可以进行两种处理。一是“投石探波”。二是“选项切片”,有些选项是比较长的句子,可将其拆解,切分成若干片断,逐一与原文对应的词语、句子所在的区域比对,看原文有没有相关的片断,看相关片断的信息是否与选项吻合;比对时除了借助“角度性标志语”、“结构性标志语”,还要注意表示范围、性质、程度等的词语,如更加、主要、所有、特别、可能等等。•找(筛选信息)•这一步要求对读题目,找区位,找差别,找错因,找答案。•1、找区位,审题干。即阅读每一选项,并从原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区位。•2、找差别,包括内查语意与外查关系。•内查语意。对照原文,精读相应文字,查找区位的相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有意思上的差别,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程度、范围、角度、先后顺序等。•外查关系。查找时,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话题关系——与前后文是否属于同一话题;逻辑关系——在逻辑上与前后文是否一致。•3、找错因。•最后,审(题干、选项)•这一步是审题,要求划读题干找方向(要求、提示)•题目要求是什么: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项。找正确项,须用排除法;找错误项,运用重点突破法;客观题解题口诀•1.审清题意和要求;•2.看清文中有没有;•3.弄清概念莫生发;•4.修饰词语勿遗漏;•5.“可能”“将来”不要丢;•6.“原因”“结果”不调头;•7.夸大作用是吹牛;•8.外延改变也是错;•9.意思相反最不该;•10.推测结论有缘由。常见失误•1、急功近利,摆不正阅读与做题的关系•2、缺乏阅读的敏感性,不能快速找准找全包含答题信息的语句,不能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必要信息。•3、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试题是单选性的,题肢干扰性很强,过早地阅读题肢,极容易把头脑搞乱,给自己招来了更多的干扰因素。•4、由于情绪紧张,或由于急于求成,往往粗心大意,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而失分。•5、解答归纳概括性的题目,必须进行条理分明、要点完整、切合题意的表述。•6、任何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试题的答案也必须依附在这个整体之上,有的考生不从整体着眼,只盯着局部去找答案,就难免把答案搞错。文字表述题答题规范•1.在读文章时需圈点字词句,根据题目作答,现代文阅读试题的解答要尽量利用原文中的语词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其具体的操作步骤是:首先圈点出有效信息范围内的重要语词;然后对重要语词进行概括加工;最后按照语意逻辑和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连缀成句。•2.规律:•题一:一般要求考生针对某一段或某一部分作答。•题二:一般要求考生纵观全文作答。做题基本原则•原则:宁全勿缺,切分要点,机智排序。•①宁全勿缺。只要扣住题意,宁可多答一些,因为答多了不扣分,答少了反而要扣分。•②切分要点。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要设①②③等序号分要点作答,这样可以使答案条理清晰,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③机智排序。对切分出来的要点可以按与题干要求贴近的程度排列先后顺序;如果对贴近的程度不能通盘把握,则可将自己最有把握的要点排在前面,把握不大的要点排在后面。这样处理既可统筹兼顾,又可突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