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考试复习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青年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思想的论述1、《手稿》对人的一般性思考,是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的哲学策源地。马克思认为,人不仅是自然的存在物,而且是类的存在物。首先,这里的类指的是社会,类存在则是社会存在;其次马克思是从劳动这种人的生命活动来把握人的本质,他以为“自由的意识的活动的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欣然,马克思把劳动看成是人的本质,他用自由自觉的活动和人的真正社会联系作为人的本质。这使他关于人的本质学说有了新的含义,即实践性、个别性、能动性、客观性和社会性。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看到了人在劳动中形成的生产关系对人的本质的作用,但《手稿》中所讲的人仍然是抽象的人,而不是现实中的人。所以《手稿》中人的本质并未超出费尔巴哈的框架,但其中又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为马克思后来的科学的人的本质观奠定了基础。2、《提纲》从考察人与环境的辩证法关系入手,否定了人的抽象的类本质,提出了“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崭新命题。这一认识使他在人的本质观上与费尔巴哈划清了界限。马克思强调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把握和解释人的本质,因为人的本质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形成的。马克思强调人的社会关系,强调人的实践,实际上就是强调人的本质的生成性质。可见在《提纲》中马克思已经抛弃了以抽象的人作为理论的出发点的人本主义,找到了以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及其社会关系为新的理论出发点。3、关于人的本质的看法,《形态》比《提纲》又前进了一大步,在《形态》中马克思不仅考察了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且考察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的本质收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双重制约,在他看来,人的自然本质应看做是形成人的社会本质的前提,人的本质应被理解为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的辩证统一。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形态》丰富和发展了《提纲》中提出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命题,并使之达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以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学说形成的三个历史时期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其唯物观是他科学的人的本质观来意建立的坚实基础。二、论述马克思对哲学功能的理解马克思认为哲学家知识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是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变革的根据和标志,一般以此为依据把马克思哲学当做改变世界的哲学,显示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革命性。1、马克思之前的旧哲学因为其本身难以克服的原因,过分追求概念和体系的精致和完美,而导致它们不自觉地陷入了不断解释的泥沼,造成了改变世界的实际缺失。只有马克思把实践哲学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实践,打破了追求概念体系的哲学传统,开始关注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在理解和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现实规律的基础上,寻求人类解放的现实道路,从而自觉地实现了改变世界。2、实现了哲学的革命性变革的马克思实践哲学,并不是只知一味地改变世界,而不解释世界,马克思实践哲学并不反对解释世界,而是对那种用与人的现实感性实践活动无关的抽象直观来解释世界的旧哲学感到不满,这种哲学在一个抽象庞大的体系内解释丰富的多样世界,马克思所主张的改变世界,其真实含义在于从人的现实世界出发,不教条式地预想未来,而是寄希望和努力于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从而进一步寻找到实现人类解放的现实道路三、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理解在《手稿》中,马克思建立在批判空想共产主义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自己关于共产主义的基本观点。1、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我异化的积极扬弃。马克思抓住了私有财产的注意本质,即私有财产本质上是异化劳动的或人的自我异化的外在表现,因而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对私有财产或人的自我异化进行积极地扬弃。马克思从私有制的内部,从私有财产的运动规律中的除了共产主义的结论。2、共产主义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共产主义不是单纯地通过物的扬弃就可以得到的,而是通过对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才能得到,因而其目的也不单纯是为了重占有物,而是为了人自身的解放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共产主义的人不再是一种异己的对象,而是一个完整的、全面占有自己丰富的本质规定的人。3、共产主义是人自身即社会的人的复归。这里的社会是指扬弃了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条件下的人的关系和本质,而复归是以往全部历史运动的必然结果,其中积累了以往发展的全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因而是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内容的更高的发展阶段。4、马克思说共产主义并不是指历史上的一个点,说那就是共产主义的实现。在他那里,共产主义是一种运动,是永无止境的实践过程,是一种不断自我超越的生存状态。四、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马克思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摆在哲学中一切问题重要位置上,认为它是研究其它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基础,在《手稿》中,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问题,强调了自然界对人的本质确证的重要意义,深刻地结婚死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性。1、人与自然关系的中心:人化自然。没有人存在的自然界对人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所以马克思首先是围绕“人化自然界”来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人化自然不是指被人观测所及的自然界,而是指人类实践的结果或产物,马克思强调通过实践对自然界进行能动地改造,以使自然界与人类的生存发展相适应,人化自然也就是在人的积极干预下,发生巨大变化而形成的自然界。马克思所谈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正是在这种打上人类实践烙印的“人化自然”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2、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对象性的关系,这种对象性关系意味着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统一体,人和自然互为对象,各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的前提,自然界自从出线人以后,就是作为人的感性的对象,人与之作用的对象而存在着。自然界的现实性也正表现在它是人的对象上人与自然的这种对象性关系,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真实本质,既揭示了人的自然本质,也揭示了自然界的属人的本质,从而使人和自然体现为和谐发展的统一体。五、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四个前提的论述1、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论述了人类历史的四个前提。人的基本需要和生产,它构成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和一切历史的基本资料。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所以,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这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基础。2、在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及其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需要和再生产。“第一个需要”即吃喝住穿等活动,在这个基础上为了更好的生产生活再而生产的生产工具物质生产过程,也是生产新的需要,推动人们进行再生产的过程。3、人自身的再生产——即人的繁衍和家庭关系。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命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即繁殖。这就是人类之间的关系,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4、生产活动所造成的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无论是通过劳动实践人的生命生产还是通过生育他人生命的生产,他们都表现为双重关系,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含义是指许多人的合作。六、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演》中队宗教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1、宗教是那些还没有获得自己或是再度丧失了自己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者,在无力与统治者进行抗争而痛苦不堪的情况下,为了从精神上寻求到解脱,最容易堕入宗教世界的迷雾里。这样,单个的人认识自己和获得自己就变得更加渺茫和困难了。因此,宗教便成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2、宗教是颠倒了的世界观,它是颠倒了世界的总的理论、纲领和通俗逻辑,是其中的人们聊以自慰和自我辩护的普遍根据。因此,从宗教那里出来的,除了迷信、谎言、虚伪、欺骗之外,不会再有别的。并且,它的欺骗也在不时地变换花样。例如,当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被揭穿以后,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常被用来继续迷惑和蒙骗人民,而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是宗教宣传的一大特征,它比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更具欺骗性。3、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状态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也就是说剥削阶级利用宗教来愚弄人民,欺骗人民,以达到维护他们罪恶统治的目的。4、宗教的虚幻性。宗教只是幻想的太阳,它使人存活于幻想之中,抛弃了理性和现实性去思想和行动,围绕着虚幻的太阳而旋转,宗教把人的本质变成了环想的现实性,因为人的本质没有真实的现实性。废除作为人们幻想的幸福的宗教,也就是要求实现人民的现实的幸福。七、马克思对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理解黑格尔国家观的基本思想是国家决定家庭和市民社会,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对黑格尔的国家观进行了批判,并得出了自己的结论。A:不是国家决定家庭和市民社会,而是家庭和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家庭和市民社会才是国家的基础和前提。B:不是政治国家决定私有财产,而是私有财产决定政治国家,私有财产是国家制度的基础。C:政治国家是虚幻的共同体,它代表着虚幻的共同的利益,它不是市民社会矛盾的调和而是市民社会的矛盾的表现。八、政治解放的限度政治解放的宗旨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废除国权,承认信仰自由,取消财产资格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的限制等等。政治解放的主要局限性在于政治解放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宗教问题,政治解放并没有解放现存社会的问题,政治解放并没有取消私有制。九、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1、劳动产品与劳动相异化。劳动产品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本应属于劳动者,可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劳动的产品不仅与人相脱离,而且变成与工人相对立的东西,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越受他的产品的统治。2、劳动行为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本来是人的本质,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是属于人自己的。而异化劳动使劳动变成外在于人的东西,人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劳动不属于劳动者自己,而属于别人。3、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类本质。在资本主义社会,人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的类本质变成人的异己的本质,变成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人变成了丧失类本质的人。4、人与人相异化。当人与自己的产品及其活动与自己相对立的时候,这些都必然属于一个他人,因而导致人与他人的对立和异化。十、市民社会1、最初是指僧侣阶层和封建贵族之外的第三等级之中的新兴的资产阶级,因此它又是同资产阶级社会具有同样的意义。2、市民社会引申的含义是指财产关系、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尤其是指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生产关系。3、马克思在1844念以前所说的市民社会指的是近代政治革命的结果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这一具体形象,而在《形态》中市民社会指的是作为物质关系总和的抽象形象,主要用来概括从物质生产实践和个人交往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切社会关系的组织。市民社会就是指在过去一切历史阶段上手生产力制约同时又制约生产力的交往形式,这样的市民社会不仅包括资本主义社会,而且包括具有市民社会特性的其他社会形态。十二、共产主义十三、政治解放1、政治解放是市民社会中的一个社会集团即资产阶级的解放,它的宗旨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废除国权、承认信仰自由、取消财产资格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限制等。2、政治解放作为市民社会的革命,在建立现代民主国家,促进市民社会发展和确立私人人权的过程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宗教问题,并没有解决现存社会的问题,并没有取消私有制。十四、人类历史分期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述了人类历史进程的演进过程。从纵向看,人类历史的演进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马克思认为,分工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同时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种不同形式,据此马克思把社会历史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部落所有制。这是与原始社会不发达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第二个阶段是古代公社和国家所有制,这是由于部落的聚集以及不断增长的商品交换所引起的社会关系的扩展。第三个阶段是封建的等级的所有制。是粗陋原始的土地耕作和手工业式的工业所决定的。第四个阶段就是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马克思认为这几个历史阶段的更替并不是无序的,而表现为一种既合目的又合规律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人类的活动是一种自觉的活动,人类社会处在自然规律的支配下,表现为一种类自然的过程,因此人类历史的演进这一种自觉的、有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