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印象主义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十九世纪欧洲印象主义与后印象主义美术的特点、区别、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课业类别:欣赏课教学重点: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与后印象主义美术的特点、区别,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介绍。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引入新课西方艺术早在古希腊时期奠定基础,其理论基础之一是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要求艺术要模仿的逼真、要真实地再现。因此,从古希腊时期的雕塑真实到每一块骨骼、每一块肌肉,到文艺复兴后发明给人强烈真实感的透视画法,再到19世纪对光和色彩的追求,都是一直努力模仿的更像。这种观念造就了一些伟大的传世艺术珍品(出示PPT图片第一页)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相继对之前艺术表示不满和修正,尤其是印象主义以“更加真切地逼近自然”的有力口号来反对古典主义和学院派的虚伪艺术。这个口号揭示了印象主义者艺术追求的最初动机:尽一切努力走向真实。师:今天这节课我就向同学们介绍这一时期的美术——法国印象主义美术(出示课题PPT第二页)。它是十九世纪末欧洲古典主义绘画向现代主义绘画转变的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而印象主义三、讲授新课(出示一张室内光线下的几何石膏素描图,一组强光下的曝光不同的苹果的照片。)(比较下两组图片的不同)师:十九世纪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光学、色彩学的成就,人们发现了一些过去从未被人们注意到的现象。比如,老师都习惯于把石膏放在画室内,让光线穿窗而过,形成强烈的明暗效果使石膏看起来丰满而立体,利用由明渐暗的变化来画出坚实的立体感。学院里的学生从一开始就在画室里接受这种将明暗作为绘画基础的训练,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就把它运用于一切物体的描绘。人们对用这种手段表现事物的方法已经十分习惯,却忘了物体如果放在户外或某些强光下,就看不到那么均匀地由暗转明的变化。圆凸的形象看起来变得扁平,就像曝光过度的照片,仅仅剩下一些白晃晃的色斑。由此可见,欧洲古典主义绘画只是发现了表现自然的一种方法。(出示两组图片),用图片说明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对物体的影响。师:由这个实验我们看到,物体的固有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周围环境色和光源色的影响下产生了变异,而且影子也是有色彩的。同时由于色彩的补色关系的作用,黄色的物体其影子带紫色,红色的物体其影子带绿色——这就是十九世纪末法国一批具有探索精神的青年画家的发现,他们运用这些新的发现进行了一系列新的创作实验。现在让我们看看这种实验的结果。(出示莫奈的两张风景画,让学生作初步分析。)师:运用新方法创作的作品虽然使画面变得灿烂夺目,改变了欧洲古典主义绘画以棕褐色调子为主的传统,但是一开始并不为人们所接受。1874年,一批青年艺术家在法国巴黎卡普辛大街35号的一个摄影棚里,独立举办了名为“无名画家展览会”的画展。这个展览会展出以后,观众寥寥无几,并且立即遭到了人们的冷嘲热讽。当时有个批评家在文章中借用莫奈的《印象·日出》一画的标题(出示该作品),讥讽这个画展是“印象主义”,以嘲笑这些画家不依据可靠的知识,竟以面对自然时瞬间的印象来作画。以后人们就称这些画家为“印象主义”。现在我们先欣赏几幅莫奈的作品(出示莫奈的作品)。作者莫奈是印象派的领袖人物,人称“印象派之父”。莫奈当时对学院派僵死的画风非常不满,他希望能直接面对活生生的自然作画。为了研究自然,他专门装备了一条小船作画室,由于直接面对自然作画,就不可能详尽研究形体,这样,传统绘画中强调的坚实的轮廓便解体在了闪烁的光线之中。由此他形成了一种符合光学原理的“色彩并置法”的作画方法,即将古典绘画的完全调和色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并列起来,让观众的眼睛去调色,从而大大提高了画面色彩的明度,使画面光彩夺目。以莫奈的《卢昂教堂系列》、《草垛系列》、《睡莲系列》作具体说明。师:为了记录大自然的瞬息变化,莫奈常面对同一景色连续作画,他共画了20幅卢昂教堂,24幅干草堆,几十幅睡莲。对光和色的研究在这些作品中成了莫奈唯一的目的,至于画面的结构质感已退居其次了。所有的画面充满了色彩和光的旋律,历史上从没有哪位画家能像他那样对同一物体作出如此丰富的的色彩研究。有的印象派画家还将这种方法运用于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出示《雷诺阿的红磨房街的舞会》)。启示学生欣赏。师:作者雷诺阿的绘画题材比较广泛,以画人物,特别是青年妇女和儿童著名,尤其喜欢画女人体〔出示一幅雷诺阿的《金发浴女》)。他从不隐讳他对女性人体的偏爱,他笔下的女性人体和女性形象都充满了青春的气息和诱人的魅力,她们有着美丽的脸庞,丰满、娇艳、洁白的肌肤,充满了丰富的色彩变化(出示一幅雷诺阿的《夏班提埃夫人和她的孩子们》),给人以美好的向往,因此人们称他为“幸福画家”。印象主义画家除了这两位以外,还有马奈、德加、毕沙罗、西斯莱和摩里索。大家有兴趣的话课后可以自己去网上查阅相关的资料提示学生总结印象派绘画的特点,教师归纳。师:印象主义或印象派的特点就在于走出画室,直接面对“母题”,运用光来客观地再现自然。它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用大色块、大笔触这种近乎速写式的粗放画法,表现画家对转瞬即逝的自然景色的鲜明印象。(出示板书)印象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观察和描绘自然的方法,很快就赢得人们的称赞。有一些年轻画家进一步推进了这种方法,他们将印象主义的色彩并置法推向极端,完全以原色的色点并置来作画,人们称这些人为“新印象主义”,或“点彩派”、“分色主义”等(出示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启示学生欣赏。从以上我们看到,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都试图“客观”、科学地再现自然、揭示自然,但都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自然主义,它因而遭到另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认为,印象派的色彩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进步,但却失去了画家自己,因而他们试图在自己的绘画中更多地表达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这些人后来就被称为“后印象主义”。同时出示塞尚的《有水果的静物》和一张荷兰小画派的静物画作比较。再同时出示塞尚的《有水果的静物》、莫奈的一张风景画和一张古典主义作品(普桑的《阿卡迪亚的牧人》),请学生比较并谈感受。师:塞尚的这幅画虽然不象这张古典主义画家的画那么细腻、写实,但在视觉上却给人以强烈的刺激。塞尚曾经参加过印象派画展,赞赏印象派画家在色彩和造型领域的新发现,但他在心底里更崇尚古典主义作品的单纯性和完美的平衡感,秩序感。因此,作为一个有创造力的艺术家,塞尚试图用新的方法创造一种永恒的“博物馆里的艺术”。那么,什么是坚实、持久、永恒的艺术呢?(出示一立方体)师:古典大师要用明暗来塑造形体,印象主义要捕捉形体上的色彩流动,而塞尚则企图用色彩的塑造来追求永恒。为了追求他心目中的艺术,塞尚画的很慢,所以除了他妻子外,很少有人愿意为他做模特儿。这样,他只好画静物。他在这些静物中以他那分解物体结构的手法强调它们厚重和沉稳的体积感。因而,画面上的水果都是硬邦邦的,似乎敲的出声音来。衬布也画的如铁皮一般坚硬。这些色、线、形的交响,构成了统一和谐的布局和他特有的风格。出示塞尚的《坐在红扶手椅上的塞尚夫人》,让学生比较欣赏。师:后印象主义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的凡高。出示凡高的《星月夜》。师:凡高更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性感受和个人表现,而印象派的色彩和古典主义的形体只是他表现其情感的手段。这件作品表现出了凡高茫然的不安和对自身悲剧的预感。这段时间他正住在圣雷米疯人院,但这件作品是在他神智清醒的时候画成的。夜晚,他看到夜空中有一个奇特的月亮、星星和幻想的彗星。这些星星和幻想的彗星是黄色的旋涡,在天空中旋转着。它们变成为一束反复游荡的光的扩散,带动整个深蓝色的天。凡高面对这一自然奥秘,不禁感到战战兢兢。他怀着绝望的恐怖,画下了这幕完全出于他个人幻觉的夜景。让学生比较以上两位画家的作品,同时出示高更的《海边的两个塔西提妇女》。师:在塞尚追求永恒、凡高渴望激情的时候,另一位画家则在探寻真诚,他就是高更。高更原是个富有的证券经纪人,后辞职追求艺术。他当时越来越相信人类正处于华而不实的危险之中,欧洲已经积累起来的全部聪明和知识剥夺了人的最高天资——真实情感的力度和强度,因而他要以艺术的方式直接诉诸人的情感。为此,他来到了南太平洋的塔西提岛,寻求他所渴望的那种更单纯、更直率的东西。在这里,他画了许多奇特而有异国情调的作品,试图进入土著人的精神世界,像他们那样观看事物,使自己的画跟当地那种原始情调协调一致。所以他简化了形象的轮廓,大片使用强烈的色彩。在这幅作品中,画面充满了异国情调和装饰味道,中心两个坐在海滩上的塔西提妇女形象,给人一种平衡、庄严感。为了突出这种特定的风土人情,高更采用的是近于古埃及壁画的平涂手法,故意显露单线平涂的稚拙结构形式;画上的两个人物极富东方色彩;大面积平涂色块的装饰画法,使土著居民在强烈的阳光下晒成的棕赭色皮肤与鲜艳的裙子构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造成神秘的气氛。学生总结后印象主义的特征。教师作最后归纳。师:虽然赞同印象派对色彩的新的理解,但却反对印象派对直觉经验的表述,而倾向于艺术家的主观表达,由此,他们不断向东方艺术、原始艺术和儿童艺术中去寻找灵感,创造出一种内心真实的艺术,为西方二十世纪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多向可能。(出示板书)四、小结为此印象主义艺术家首先否定了固有色,提出了色彩受环境的影响的观念。其次它打破了古典主义的明暗法,例如《草地的午餐》人物没有明暗过渡,似乎是把人推到阳光下去画的。他们认为古典主义画面中的人物的立体感、那明暗的柔和过渡并不是我们平时随处可见的现实,而我们平时看到的事实是:当把一个人拉到阳光下,也许她的脸上半部是亮的,但下半步就会突然变黑。古典主义画家画画时,总是把模特请到室内,用天光或者灯光塑造一个既不太亮又不太暗的光线,使之产生明暗过渡,那只是人造的真实。追求真正的真实让印象派以光和色彩为宗旨。为了捕捉瞬息变化的光线,他们必须在几十分钟内完成作品,否则光线就会变化,因此物象外形就不可能精雕细刻、准确无误,而是轮廓粗略而大概,为此他们多采用大笔触、大笔挥洒,仿佛要把色彩从实物中分离和抽象出来。如1891年莫奈展出的一套十五幅表现白天不同时间中的干草堆的油画,每一幅画就表现光的一种特殊的效果。创作时,每当光效变化,莫奈就中止在这幅画中画下去,而去画下一幅。他认为这样才能抓住所谓的“瞬间”的感觉,才能获得自然某一方面的真实印象,而不是一幅由人工组成的图画。莫奈认为他的这组画己达到了印象主义的顶峰,但却不知这同时也暴露出他已堕落为光和偶然情境的奴隶。在对光的连续变化作近乎科学的准确性的规律观察时,他也就丧失了一个画家在“看”事物时的自主性,失去了更为重要的稳定的东西。他被光的变化的偶然性急流所淹没,在倾注精力于细微的变化时,却失去了对整体的认识;他放弃了形,而去追求一种微妙的自然光下的色彩层次和效果,所以他捕捉到的是效果,而不是实体。印象主义的初衷是追求一种近于自然主义的真实,是对画家视网膜上的事物的第一印象的极端的忠实。但是这种追求本身所达到的结果却恰巧相反,他们捕捉到的是一种主观的印象,是失去了事物的实体的光和色的效果。这一点在后印象主义者那里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推进,为现代主义艺术形象消失开启了道路。但是,印象派仍是彻底的写实,不加主观评价,凭直接作画。到了后印象主义才为现代主义的到来拉开了序幕。在前印象主义者那里还保留着传统绘画的一些东西,如“中心透视的空间构造”以及纯粹可视性的“表象形式”等,这些都使得艺术对象的形式结构呈现出均衡、稳定、适宜的特点。美感的产生正基于对象的这些特点与主体心理因素的构成模式相契合,从而引发主体去感受到一种宁静、自由的情感体验,比如爱恋、畅快、轻松、陶醉、无拘无束等等。而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的塞尚开始有意识的继承马奈,瓦解建构传统绘画最重要的原则—透视法,突破一个视点的观察角度,追求透视角度的随意性。他清除了传统绘画中最后残余表象形式,在他的画中,眼睛不再固定在一点,同一画面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