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棒球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25)为贯彻国家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和全民建身国家战略,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等十部委《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加强对全国棒球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和科学指导,推动我国棒球运动和棒球产业的持续、稳健、快速发展,制定本规划。一、棒球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棒球是世界上最受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赛事观众人数每年超过20亿。棒球产业占世界体育产业市场份额12%,仅次于足球和橄榄球,是篮球和F1赛车的总和。美国棒球产业最发达,超过50%的美国人参加过棒球运动,2015年美国职棒大联盟年产值超过90亿美元,位列美国四大职业体育联盟第二位。日本、韩国、以及台湾地区,棒球运动普及程度高,中国台湾地区棒球产业占台湾体育产值的8%。棒球运动是我国正式开展的集体球类项目,全国目前约有50块普通棒球场,12支省级专业棒球队,注册球员1千余人,业余棒球队近2000支,棒球特色学校500余所。比较而言,我国棒球运动发展缓慢,基础相对薄弱,棒球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产业规模小,赛事影响力不大,专业场地严重缺少,后备人才匮乏,球队数量少且质量不高,棒球紧密及相关产业发展薄弱,棒球产业融合发展态势未能形成。棒球是强身益智、时尚激情、崇尚礼仪,是家庭化、团队化的游戏性项目,非常适宜亚洲人开展,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当下,我国体育产业、特别是职业体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有国际棒球产业的高产值、高效益为引领,可以预见,未来我国棒球运动发展空间广阔、棒球市场潜力巨大。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紧密围绕国家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大战略部署,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激发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的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推动棒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大力发展棒球产业,打造中国棒球知名品牌,以棒球市场化、多元化、职业化、普惠化引领棒球产业的发展,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产业主体和客体多元并存、竞争有序、金融资本与实业相匹配的产业格局,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棒球产业领域的实践,扩大棒球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实现棒球产业各业态的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中国棒球运动整体实力和影响力。(二)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规划、政策、标准引导,强化市场监管,营造竞争有序、平等参与的市场环境,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棒球产业发展道路。发挥市场作用,培育市场主体。遵循棒球运动和棒球产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整合现有资源,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与创造力,提供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创造发展条件,突破发展瓶颈。营造重视、支持和参与棒球运动的社会氛围,培养大众棒球消费理念和消费市场,破除行业壁垒、形成有利于棒球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突破掣肘棒球运动和产业发展的场地和人才瓶颈。坚持统筹兼顾,促进融合发展。立足全局,处理好普及与提高,近期与远期目标,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关系,促进棒球产业与棒球事业良性互动,各棒球产业门类及全球市场相互融合,全面发展。坚持整体规划、分步推进实施。要根据国家战略和体育产业发展部署,整体谋划全国棒球产业发展的区域、结构和功能布局,并根据轻重缓急分步实施、规范运作,力求规模与质量、速度和效益的统一。(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棒球产业体系,体制机制充满活力,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和监管机制更加完善,产业资本积极活跃,棒球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国棒球竞赛体系健全,棒球职业联赛和职业俱乐部建设和管理规范,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棒球赛事品牌形成,棒球健身和消费意识显著增强,可供训练或比赛用的认证棒球场超过200块,职业球队和各类型业余球队超过5000支,棒球相关产品或服务的消费人口超过500万,观看和参与棒球相关赛事、活动和节目的人口超过2000万,棒球核心产业、紧密产业及相关产业总规模超过500亿元。三、棒球产业发展的主要产业领域棒球产业是棒球及相关产业的总称,具有很广阔的产业链,主要包括核心产业、紧密产业和相关产业三大产业领域。要优先发展棒球核心产业,大力发展棒球紧密产业,积极发展棒球相关产业,探索和努力实现棒球核心、紧密和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一)棒球核心产业1.棒球竞赛表演提供满足人们观赏性棒球消费需求的赛事服务,包括棒球职业、业余、学生、城市联赛,棒球锦标赛、公开赛、表演赛,国际、国内棒球商业性比赛等其他棒球赛事。要加强棒球竞赛体系设计,完善校园棒球、社会棒球、职业棒球赛事体系,逐步形成赛制稳定,竞赛种类、结构、规模合理,等级分明、有机衔接的竞赛格局。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赛事,引入国外优质棒球赛事资源,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棒球赛事活动。建立和公开棒球赛事举办目录,为赛事活动的市场化运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完善竞赛奖励制度。2.棒球活动运营指专门从事棒球专业训练和相关服务的运营活动,包括棒球运动队、棒球俱乐部以及专业棒球机构等等。要健全行业协会组织体系,推动棒球运动队和俱乐部市场化、职业化运营,鼓励创新运作社会化棒球组织,夯实棒球运动发展的组织基础。3.棒球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管理棒球运动员包括职业棒球运动员和业余棒球运动员,职业棒球运动员是棒球产业构成核心要素之一,业余运动员是棒球产业主要人才基础,其中青少年棒球运动员是棒球产业的希望和未来。要加强棒球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的培养和管理,完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注册制度及等级认证管理体系,建立和规范球员、教练经纪体系和人才交流市场。4.棒球场地设施建设与运营训练竞赛、健身娱乐的专业性棒球场所的建设,以及各类型棒球场所的经营。未来各类棒球场地建设需求空间巨大,要结合棒球产业布局,加强规划、选址及建设,采用多种形式兴建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标准和具备市场化运营条件的棒球比赛场地。创新棒球场馆运营机制,积极探索场地设施的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一体化模式,可采用委托、托管、连锁、合作经营,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等运营模式,引入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场馆活力,实现最佳运营效益。推动职业(专业)棒球训练基地、社会公共棒球场,社区学校棒球场低价或免费向社会开放,建立场地共享机制,将比赛训练与市民健身休闲娱乐等功能有机结合。(二)棒球紧密产业1.棒球健身休闲向社会提供棒球健身、休闲、娱乐服务的生产经营部门活动。要创新棒球健身休闲服务内容和运作模式,发展特色项目,注重连锁经营与品牌打造,培育和实现健身休闲服务供给市场主体的多元化。2.棒球教育与培训提供棒球知识、技能的教学、训练和培训的学校或专门机构的活动。要丰富和创新教育培训理念、内容、手段、方法及机构,充分发挥棒球传统校、业余体校、青少年俱乐部、高校棒球队的作用,建立新型棒球学院和学校,大力发展社会棒球教育培训专业机构和民间社团组织,推广在线教育与培训,引进国外优质棒球教育与培训资源,加强棒球培训机构和人员资质认定,以及教材课程的标准化。3.棒球用品制造与销售生产和销售棒球用品的企业活动。棒球用品指专门用于棒球运动中的用品,包括棒球运动器材设备、运动服装、鞋帽、防护用品等等。要加强棒球用品标准化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和支持棒球用品制造企业创新发展,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提升棒球用品的质量水平,开发自主品牌和智能产品。注重和支持棒球用品市场流通渠道建设和营销模式创新。4.棒球中介服务为棒球组织和个人的商业化运营,以及棒球企业开展棒球营销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活动。积极引导和鼓励体育中介公司发展棒球中介业务,建立棒球产业发展的中介服务平台,促进棒球运动员转会、明星商业代言、赛事推广、活动策划、棒球转播、版权交易、棒球相关的赞助及赛场广告营销咨询、人才管理、场馆规划建设运营、棒球投融资等中介服务的发展。5.棒球传媒与信息服务一切从棒球有关的活动、事件、人物中撷取素材,制作成文字、符号和影像产品并加以传播和销售的机构活动,既包括传统媒体中的体育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也包括新媒体中的网络、移动互联和虚拟社区。要创造条件,实现棒球职业赛事的有偿转播,积极创办棒球专业期刊杂志、棒球频道,发展棒球网站、棒球类互联网及移动互联软件、公众号等等。(三)棒球相关产业主要指棒球科技、棒球文化创意、棒球医疗与康复、棒球旅游、棒球会展、棒球影视、棒球广告、棒球彩票、棒球金融与保险、棒球酒店与餐饮、棒球地产等棒球相关产业。四、棒球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布局(一)区域发展布局以地理区域进行全国棒球发展的布局,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批棒球产业发展中心,包括赛事活动、场地、球队、培训、棒球服务,职业或专业俱乐部、校园、社区棒球等多形态棒球聚落。在各区域内,鼓励建设和评选“棒球之都”等棒球元素突出的特色中心。到2025年,力争全国各大区域内均形成具有自身优势、特色鲜明的棒球产业基地。1、华北、华东、华南、西部地区根据上述区域的不同特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棒球运动发展基础制定有针对性的区域棒球发展规划。鼓励和支持以区域为中心的棒球发展实施方案及场地布局规划。鼓励和支持区域内的棒球赛事、棒球职业、专业、业余球队及青训中心建设、青少年培养选拔和师资培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专业运营机构以多种形式为该区域的棒球运动发展提供支持和专业服务。2、长三角、珠三角、福建沿海、京津冀一体化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紧密围绕上述国家重点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区域,综合利用各种条件和政策,大力发展和提升区域内棒球运动和市场化运营空间,在场地建设、赛事活动举办、球队建设、文化传播、休闲娱乐等方面给与有力的支持。3、重点省份、城市依据经济总量、人口规模、人均收入、交通便利、特殊特色和地方支持力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有针对性的在一些省份、城市进行棒球重点推广和产业落地。推动和建设国家级棒球产业发展基地、训练中心,国家级棒球产业园区、科技示范及创业园区、运动实验基地、综合贸易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的设立和认证工作。以重点省市为圆心,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国际影响力的棒球产业发展中心和产业聚落。(二)业余、职业棒球布局1、业余棒球(1)校园棒球发挥棒球运动在强身益智、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遵守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中的作用,推进校园棒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夯实棒球运动发展的人才基础。发挥政府、社会、学校及家庭各方面的优势和积极性,创造发展条件,改善师资和场地设施,完善保险机制和升学招生政策,鼓励更多的大、中、小学将棒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合理布局和发展包括棒球高水平运动队院校、传统校、特色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多种形式的棒球特长学校,让更多青少年学生接受棒球、热爱棒球、享受棒球、参与和消费棒球。按照1所大学∶5所中学∶15所小学的比例,力争2025年达到3000所。(2)社会棒球社会棒球是指各级各类社会业余棒球俱乐部或组织,主要包括社会棒球健身俱乐部,机关单位、企业、社区棒球队及俱乐部等等。大力普及推动和加快社会棒球的发展,不断扩大社会棒球人口规模。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棒球活动,鼓励企事业单位、机关、社区组建各种类型的棒球运动队、棒球健身团队,成立棒球俱乐部,从经费、场地、训练、竞赛、教练和管理等方面支持社会棒球的发展,夯实棒球运动发展的社会基础。到2025年,争取棒球重点发展城市建立起城市棒球体系,各类规范的社会业余棒球注册球队达到3000支以上。2、职业棒球(1)职业联赛促进棒球联赛的稳定健康发展,并向职业化联赛过渡,扩大棒球的社会参与,逐步建立适合联赛的多级别赛事体系,打通职业联赛与业余棒球体系相应级别的选拔转换通道。到2020年过渡到半职业联赛,参赛队伍到达8-12支,2025年形成职业联赛,规模达到12-16支,力争将中国棒球联赛打造成中国具有影响力的职业赛事之一。(2)职业体育联盟完善职业棒球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