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美的创造和鉴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园林美的创造和鉴赏摘要:园林规划设计在整个园林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规划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园林规划设计是指通过综合―系列的因素来确定,安排园林的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主要内容,设计方式,空间布局的活动。园林规划设计主要包括风景名胜区的园林规划设计,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以及公园规划设计,城市园林规划在城市用地的规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美化城市,保持城市生态平衡,净化空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良好的园林规划设计不仅仅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还能提升城市的形象,让城市拥有更美好的发展前景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学科建设1园林的内涵及其发展“园林”一词是从东汉的“园”、“圃”和游赏园林在名词上严格区分后发展起来的,也是中国游赏园林从“园”字分化出来后最早1吏用的一个传统名词。随着历史的发展,“园林”一词的含义也日益扩大。如东汉佛教传入后始有寺庙,随之兴起寺庙园林;唐代又有了风景名胜园林。到清末,园林一词已组建包含了在地园林、陵园、寺院、御苑等多种游戏用地的内容。近代,在西方文化输入中国后,园林又包括了各类城市公园等类型。20世纪50年代后,产生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从而使“园林”概念的含义更加拓展。在园林名词的发展史上,虽然也出现过“林泉”、“园池”、“亭台”、“园庭”等对游赏园林的不同称谓,但相比之下,“园林”一词更为完善、适用和蕴含历史,因而为中国大众和专业机构所普遍接受。所以,1988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一园林一城市规划卷)中,汪菊渊先生定义了“园林”(parkandgarden)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可见,园林的基本概念就是一处营造在地上的人间天堂,是人类最理想的生活和游憩场所。2园林美2.1园林美的内涵园林中的美与我们通常所说的纯艺术美有很大的区别,它必须是生活美,又是艺术美,还是自然美。园林美是生活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自然美:自然是一切美的源泉,是艺术的范本。园林由四大要素构成:地形、道路、广场、建筑小品植被。园林中的植被是构成园林中自然美的重要素材,园林植物的美,首先决定于园林植物的自然美,植物的自然美必须是生长健壮生机盎然没有病虫危害,这样就必须有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有合理的灌溉排水系统,要经常施肥,防治病虫害,还要使植物生长发育健壮,为植被生长提供较优越的生存环境,然后根据设计者的构图艺术进行植物配置整形修剪,符合设计意图,这样的植被才能体现园林中的自然美“。艺术美:所谓“艺术美”是指园林空间内使用的艺术门类的美和园林自身具备的艺术美。例如雕塑、喷泉、树丛、假山、花坛、小品等。日本著名的园林专家高原荣重认为“园林是造型艺术中的形象艺术”,这个论点是为大家所能接受的。社会美:事实上,园林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绝不会单纯地为了艺术而艺术,它自然要受制于社会存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表现一种社会思想倾向。上海某公园建了一个缺角亭,作为一个园林建筑单体审美,缺角就失去了它完整形象,但是有它特殊的社会意义,建成此亭时,正值东北三省沦陷于日本侵略者,园亭设计者有意识地缺掉东北一角,表达了为国分忧的爱国之心,理解这一点。就会意识到一种更高层次美的含义,这就是社会美。总之,园林美应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有机结合,而不是各部分的总和、拼凑,而是一个综合美的体系,从而形成特殊园林美。3园林美的创造园林作为一个现实的物质生活环境,必须使其布局能够保证游览者在园中感到舒适,给人以喻悦的心情,那么首先应保证园林的空气清新,没有污染,卫生条件良好,水体清洁,其次园林还应创造非常宜人的小气侯,使园林的气温、湿度、风综合作用所形成的有效温度达到比较理想的要求。同时应该注意到,园林在与人类相关的生活美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设计中应该创造良好的园林生活美,为游览者提供舒适的休闲环境。3.1造型美的创造造型也是园林中艺术美的重要体现,园林里的造型是景物的高度典型化,既不失去生活中的真实性又升华到艺术的典型,成为最精湛的艺术品。人们欣赏它既感到亲切可掬,又感到向往起敬。造型之所以美丽动人,其中除了存在人们对艺术形象本身的欣赏以外,主要在于这些艺术形象以流畅的线条和优美的表面所组成的轮廓及其表露的神态易于被人们所接受,使游人看在眼里感到舒适愉快,而无精神上的刺激。造型最重要的就是植物的应用。完全没有植物的空间可以是个很好的景观,但不可能是称为园林。造型之美很大程度在于植物的美。春天繁花似锦,生机盎然;夏天绿树浓荫,浓荫下清凉宜人;秋天硕果累累,五彩缤纷;冬天树枝凌风傲寒,引人遐想。在植物配置时,就是要求我们选择具有美学属性的植物和具有美学属性的配置形式按照美的规律,进行配置或造“景”。所以造园中对弧线、直线、曲线、形体表面及几何形的基础要运用巧妙,在平面布局构图、树木搭配、建筑或掇山等方面,都将体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造型艺术。3.2意境美的创造园林作为人类创造的充满大自然情趣的生活游憩空间,除具有实用功能外,还具有更深一层的艺术功能,即通过园林欣赏审美,以陶冶情操,获得有高尚情趣的精神享受。所以我们在创造园林的美时,也要注重对意境的创造。联想和意境是我国造园艺术的特征之一,通过比喻、象征、暗示作用,向游赏者传递出比预想的诗情画意更加凝练深远的美学意象,简单地说,园林意境就是景观之外的意中之境;对语言艺术的诗文来说,就是言外之意;对听觉艺术的音乐来说,就是弦外之音;对视觉艺术的绘画来说,就是象外之象;对造型艺术的园林建筑来说,就是景外之景。意境是通过意象深化而构成心境应合、形神兼备。中国园林艺术追求自然,强调冥灭人工色彩。中国园林家独具一种自觉的超越情怀。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义于物、以物比德,并把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一种象征。园林中,“诗情画意”不是单纯靠视觉来体味的,还须借助于听觉、味觉等多种途径来影响感官,通过对整体环境的创造,综合运用一切可以影响人的感官的因素来创造园林美。例如承德离宫中的万壑松风建筑群,拙政园的留听阁(留得残荷听雨声)、听雨轩(雨打芭蕉)等,其美感的产生都与听觉有着密切的联系。另外如拙政园中的雪香云蔚则是通过味觉来表现。2.3构建方法的选择在进行园林美的构建时,还有几点是我们不能忽略的,一点是洋为中用,一点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由于每个社会的发展历史、文明程度、民风民俗和地理环境条件的差异,各国各地区形成了不同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园林类型,每种类型适应于一定的欣赏者,产生不同的审美情趣。因此,我国的园林与国外的各种园林形式在审美情趣上必然存在一定的距离。比如日本园林中“枯山水”的设计手法所表达的隐晦的意境美,对没有了解其历史和文化的中国人来说,也只能是简单的“猎奇”。因此,对于国外园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我们不能盲目引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国外园林中像植物配置艺术、专类园的开辟以及喷泉的运用都是有借鉴意义的。因为这些内容与形式在过人心里中是有审美基础的,不会有不可理解性,而且这些手法国外走在时代的前端,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古为今用:古代劳动人民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园林遗产,而且这些园林已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但由于古典园林的审美生要受古代“比德”、“畅神”、“心境”、“意绪”等审美观的影响,形成较虚静、内向的情绪活动方式,士大夫们追求一种超脱隐逸、虚实不昧、清明和悦、清逸淡远的具有“书卷气”的审美情趣,与现代人开朗、潇洒、明快的审美观有较大的差距,因而由那种审美需求所产生的诸如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步移景异内容与表现形式是不适合予现代社会的;但另一方面,古典园林崇尚自然、获天然真趣的审美观及师法自然、表现生活的基本原则仍然具有可理解性,适合于当今的社会,需要我们继承。同时,园林美的创造还需要新颖度,这就要求我们具体从土体、水体、植物、建筑这四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布局入手,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的园林,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4园林美的鉴赏虽然园林都由山水建筑和树木等所构成,但如果时间区分,为古典和现代,从形式上分为东方和西方,各民族的园林建筑格调也是显然不―样。人们对熟悉的东西会感到亲切可爱,对陌生的东西会感到新奇或不习惯。格式塔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日常生活和艺术欣赏中宁愿欣赏那些稍微不规则和稍稍复杂的式样,原因是这些式样能唤起注意和紧张,继而审美主体对其积极地组织,最后是组织活动得以完成,开始的紧张消失,这是一种有始有终,有高潮有起伏的经验,这样的经验当然不再是平直乏味的。4.1园林景物鉴赏游人赏景的能动性与园林景物的美感性相结合是园林美鉴赏的基本条件。风景园林的景物美有奇、险、野、壮、幽、秀、秘、丽、和、清、雅、平等十二种,这十二种形态也可以概括为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两大类,当然它们会互有包容或各有侧重。而游人赏景的能动性包括游人的文化水平,艺术修养,知识积累,游赏经验,这些内容构成了不同人的欣赏能力;游人赏景的标准,审美观点,赏景代价,这些内容构成了不同的欣赏态度。运用正确的方法步骤去完成鉴赏过程,不断实践才能逐渐提高对园林美的审美能力。尤其是初出游客,只能在不断积累对园林美的认知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对园林美的鉴赏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走马观花,随便看一看。这样做的往往是一部分文化水平不高,艺术修养较差,知识积累不足,游赏经验较少的游人。第二个层次的则是一部分艺术修养较深,知识积累较丰富,游赏经验较多的游人。他们游园时关注园林的景观效果,景物质量。这类游人对园林美的鉴赏往往较为全面,能较好的欣赏到园林艺术中的味道。而第三个层次则不是所有游人能做到的,这便是要体会到园林中的意境。这往往就需要观赏者有着很高的文化水平,很好的艺术修养,丰富的知识积累,甚至是园林的专业人士。4.2园林意境鉴赏中国园林中的许多景物的建造,其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艺术地再现它们原有的、外在的形象美,而是造园者借助于这些景物形象的某些人们赋予的秉性和品格,来表现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表现自己的生活情操、志向和理想,抒发其个人的一种情感,表达一种意愿,倾诉一种理想。(1)师法自然、宛如天开中国古典园林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义于物、以物比德,并把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一种象征。中国园林艺术崇尚把大自然的无限美景浓缩到有限的园林空间,使园林工艺成为自然景观的真实写照。中国园林构筑也顺应世人崇尚自然的审美心理,以表现天然山水景色为主旨,而自然景观又具有丰富的层次,同时,注重景观的和谐组合,力求达到自然天成的境界,即“宛自天开,了无人工痕迹”。中国园林力求表现自然,景观的设置讲究自然本色。“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整个园林焕发出永不衰竭的生命力。(2)曲折幽远、含蓄朦胧中国园林的造景多借鉴诗词、绘画,力求含蓄、深沉、虚幻,并借以求得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从而把许多全然对立的因素交织融会,浑然一体,而无明晰可言。相反,却处处使人感到朦胧、含混,即“造园无成法”。中国园林构筑有这么一条规律:“园必隔,水必曲”。中国园林构筑之所以崇尚含蓄美的创造,就在于“含蓄”能启发游人的思维,它仿佛浩荡的春风,鼓起了游人审美想象的翅膀,并引导欣赏者进入更为广阔、更加深邃的审美境界。譬如,禅宗文化的兴起,将审美与艺术中主体的内心体验、直觉感情等相作用,并提到极高的地位,使之得以深化、升华,又把禅宗思想融入中国园林艺术的创作中,从而将园林空间的“画境”升华到“意境”。因此,园林景物皆取自然之山、水、石组织成景,寥寥几物便使游人大有“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言”之感。(3)安顿性灵、悠然神会中国园林建构的内在精神表现为崇尚自然、逍遥虚静、无为顺应、朴质贵清、淡泊自由、浪漫飘逸等,于是,在道家神仙思想的影响下,以“自然仙境”为造园艺术题材的园林模式便应运而生。而到了魏晋南北朝,由于残酷的政治斗争,使社会动乱分裂,士大夫阶层为保全性命于乱世,逃避现实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