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质量管理活动中的心理因素的分析在现阶段中,国家加大对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力度,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对质量管理的要求也更加具体化和法制化,这对于质理管理工作来说既增加质理管理工作的难度,也给质理管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带来了新的挑战。再者市场经济也本能地对经济生活中的环境因素要求和节能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这也给质量管理工作注入新的内容,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我们从事质量管理工作人员来说。这些外部变化摆在质量管理人员的眼前;给质量管理工作人员提出了一个课题:即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应对外部的变化,更好地搞好本职工作,以应对外部的变化,以达到搞好质量管理工作,适应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如何完善质量管理建设上方法和途径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在联系质量管理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就影响质量管理工作人员的心理因素作点分析和探讨,以期引起相关人员在质量管理活动中注重人的心理因素,学习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有关方法来提高自身的管理艺术,以达到提高质量工作管理绩效的目的。关键词:质量管理个性心理过程心理表现群体心理一质量管理者心理构成的分析质量管理者的心理是指从事质量工作的人员的个体心理,它决定质量管理人员对管理客体的认识程度,影响质量管理人员的决策行为,进而影响质量管理活动的效率。它是质量管理活动的起点,也是2各级质量管量人员开展管理活动的起点,它体现了质量管理者个体活动的主观因素,客观上即表现出质量管理活动的最终结果。可以说是质量管理者的个体心理构成是影响质量管理活动绩效的首要的因素。咎其质量管理人员的个体心理构成来说,它源于一个自然人的心理和作为一个管理者所应有的心理二个部分的合成,它是通过质量管理人员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表现出来,它影响质量管理的效率。它的构成有以下方面构成:1质量管理人员个体心理过程:它是指质量管理人员个体对质量管理对象的认识过程、由此而产生的情感过程和体现质管理人员个体意志过和等三个方面组成。它是通过质量管理人员个体活动表现出来。而其中认识过程是通过人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机能活动来实现的。它是质量管理人员认识质量管理客体的起点,并通过质量管理人员的注意环节来决定是否把质量管理的客体作为管理对象的标准。而质量管理人员的情感过程将影响质量管理中的工作力度,这因为在质量管理过程中作为从事质量管理人员必将自身的情感带到质量工作中去,它影响质量管理工作的公正性。质量管理人员的意志环节将决定质量管理者工作中的韧劲,决定质量管理工作的成功与否,进而影响质量管理活动的工作效率。2质量管理人员的心理特征:它是指通过质量管理人员的个体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它由质量管理人员表现出来的个体中的个性、性格、气质、能力等方面构成,它是质量管理人员心理因素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它代表和反映质量管理人员的最典型个性特征。它对3质量管理人员的影响下文再述,在此不述。3质量管理人员的个性倾向:它是指影响质量管理人员个体心理发展方向和行动速度等诸因素的构成及相互关系等。包括有质量管理人员个人的需要与由此产生的动机、个人的态度与自身价值观等,它是质量管理人员个性结构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它决定质理管理人员个体活动目标和活动的动力。其中质量管理人员的需要是多方面的,由些产生的动机也是多方面的。而质理管理人员的需要与动机将影响质理管理人员的对待质理管理工作的态度,进而进一步影响质理管理人员的价值观。而质量管理人员的价值观一经形成,极容易固定下来,这对质量管理人员今后的工作将产生深远的影响。4质量管理人员的挫折心理:它是指质量管理人员在质量管理活动中遇到障碍或干扰时,自身所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管理心理学家莱维特认为“挫折是一种感觉,不是客观存在,因为面临同样的考验,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作出不同的反应。”它说明一个人在遇到挫折时会做出不同的反应。质量管理人员在遭到挫折时也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在质量管理的实际工作中管理者往往会遭到挫折,这要求我们质量管理工作者应正确认识挫折和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来对待挫折。即在坚持原则上的基础上,不计较个人得失,忍辱负重,来完成具体的管理活动。5质量管理人员的群体心理:它是指质量管人员在共同管理活动中所产生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心理。群体理论表明:任何一个组织或群体对其组织的成员的心理会产生制约作用,它通过明文的规定可无4明文规定的行为模式来调节群体的行为,它使其成员感受到群体的压力,易产生从众的心理等。具体包括群体的社会助长与群体的致弱效因;群体的社会顾虑倾向;群体中的社会从众;群体中的社会标准化倾向等。这一理论告诉我们;在具体的工作中要考虑到群体的行为标准的影响,又不能屈服于群体的压力而盲目从众,要敢于坚持真理。通过以上的分折,只是说明从事质量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的个体心理素质。以及质量管理人员的心理构成状况必将影响质量管理活动。如:在质量管理人员的心理过程中诸环节决定质量管理人员对管理对象的注意和认识,影响质量管理人员的行为方向;质量管人员的心理特征对于有针对性地做好自身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有着重要意义;质量管理人员的个性倾向环节上则影响质量管理者办事的公平与公正;质量管理人员的挫折心理则要求管理者自身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来对待所遭受到的挫折和善待相对人遭到挫折的行为表现;群体心理则要求质量管理者工作中要了解群体、组织与其成员的关系,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寻求促进群体行为合理化方法等。二质量管理心理因素的环境分折质量管理工作根植于社会生活之中,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及其变化都会从外部来影响质量管理工作。这种影响即外部环境的影响,它可分为:1、国家立法上的影响:如新的质量管理思想、标准、方法、技术的出现和运用对质量管理工作的影响。这无疑易会使质量管理人员的畏难心理。2、那种认为质量管理仅是对物的管理,是一种技术工作,其主要管理对象是产品,而不是对人的管理,持这种认识的人5在管理上只重物的管理不重人的管理,明显与管理应“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相悖,也给质量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质量管理者的心理状态。3、部分企业人员不重视质量管理工作,甚至认为质量是软指标,是个可以让步的筹码。既增加了质量管理的工作的难度,并导致质量管理人员作用和地位下降、由此产生了其心理的不稳定和心理压力增大。4、部分质量管理工作人员对质量管理的特点认识不足的影响。质量管理工作区别于其它管理工作的特点有:(1)法制性,国家对质量方面要求大多通过立法加以规定,具有强制性.工作上原则性要求强,从业人员需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意识。(2)运作的规范性,在质量管理运作运用标准多,程序都有明确的规定。需要从业人员有细致的工作态度。(3)重复性,质管工作重复而具体、繁杂。需要从业人员有良好的心态和工作中有韧劲。(4)对抗性,质量管理涉及生产部门、计划管理、技术控制、控制监督等环节。在运作过程中互相制约、监督,会造成因工作而产生人际关系紧张。要求从业人员能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5)全面性,质量管理基本要求:应实行全面质量的管理、全员的质量管理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要求工作人员思考问题时应采取全方位的思维方法,工作中提倡团队精神。(6)科学性,质量管理强调从业人员应掌握和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方法,包括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影响质量管理者心理的外部因素是多方面的,正确认识上述的因素及其影响,利于质量管理人员摆正心态,在工作中扬长避短是有益处的。6三质量管理具体活动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个性心理分析质量管理具体活动是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它决定管理活动的成败与否。研究和探讨它的作用是每个质量管理者应尽的职责。影响质量管理具体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在具体管理活动中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个性心理是个重要的因素,它将影响活动的效率。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除了要求管理者自身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外,还应善于通过观察被管理者的表象来挖掘其个性心理,并加以引导,才能较好完成管理活动,提高办事效率。大致如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个性分析及其影响。个性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特征总和。它包括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内容。对个性的了解,有助于选用适当的人从事质量管理工作,并通过个性心理的分析,发挥工作人员应有的作用是有益的。另通过发现被管理对象的个性心理有助于办事中易于沟通,易于形成和谐的气氛和利于达成共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具体为:兴趣因素可以引导从业人员的志向。能力因素可以让管理工作人员明了自身能力构成的状况,结合质量管理行业的特点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另质量管理人员通过发现被管理者的能力状况,并加以引导它们的行为朝着利于规范化方向发展。气质因素上:希波克里特在气质学说中提出人类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其中胆汗质气质的人具有很高的兴奋性,在行动上表现出不均衡性,其热情带有周期性:而抑郁质气质的人在行动上表现迟缓,优柔寡断、迟疑不决。这两种人一般不适合从事质理管理工作。7而粘液质气质的人一般表现为心平气和、稳重、踏实、遵守纪律、有耐心,但容易因循守旧、固执。这种气质的人是从事质量管理工作最适合的人选。其次考虑使用多血质类型的人。该类型的人一般表现为热情、开朗、果断,精力旺盛但缺乏制力。另质量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发现被管理者的气质因素,调动其积极性,来共同搞好质量管理工作。而个性中的性格因素是指一人对周围现实的一种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的行为方式。性格在某种意义上讲,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这要求质量管理人员掌握人的性格特征及相关理论。在工作中注意培养自身的优良的性格品质,尽量抑制和防止不良性格,以免影响工作效率。另通过发现被管理者的性格,也可以形成良好的管理气氛,提高效率。四质量管理活动过程中的需求心理因素分析在以上章节分析了质量管理人员的个性等因素,仅仅是静态上分析质量管理人员个体受到外部刺激时的反映。它是无方向性的。然而人的一切活动都是有目的,即有方向性。这源于人的心理是受人的需要来引导的,并决定人的具体行动方向。这一思维模式制约人类的一切活动。质量管理活动也不离外。在质量管理中每一个具体的活动都有它的具体的需求,它影响着活动者的心理。如在质量管理活动结果达到预期目标,满足了行为者的需要时会使人的精神为之一振,并会激发产生出新的动机,从而成为支配人体行为的“主导需要”。这种心理状态有利于质量管理工作。反之,当质量管活动结果不能满足行为人需求时,行为人会产生挫折心理,这种消极的心理让人沮丧,进8而影响质量管理的管理效率。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这种追逐需求的心理存在于质量管理人员和被管理者中。它所带来的影响是较大的。是否满足质量管理活动中相关人员的需要,它既会影响质量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也会影响被管理者的办事效率。进而影响质量管理工作。应引起从事质量管理者的重视。如探究质量管理中的相关人员这种需要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提出的高层次的需要:即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等需求。正确认识需求理论并应用在质量管理工作中是各级质量管理部门和领导应尽的责任。各级质量管理部门和领导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发现下属质量工作人员的需求,尽可能来满足它们的需求和通过激励方法来激发它们不断产生新的需求。这样做一方面能使下属人员以一种奋发向上、积极的心态来搞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本部门工作处于一个良性循环之中。在具体的质理管理活动中质量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观察被管理人员的需求心理来激发它们,使其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五质量管理中的群体心理作用的分析文中1-4节仅谈了从事质量管理人员的个体心理因素的方方面面。然而质理管理工作是个系统工程,是依靠一个群体来共同工作的。在这个群体中有其共同的心理,即群体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在情感上和心理上趋向一致性。它的影响在1节第5小点谈过,在此不叙。在发挥质量管理中群体心理作用上应注意二点:一是在工作中要注意群体心理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可通过建立有效的企业文化和注重发挥非正式群体9的作用加以克服。二是注意发挥群体心理的积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