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文言文阅读习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初二语文文言文阅读习题(一)宗泽(节选)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二年正月,泽至开德,十三战皆捷。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泽至,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命知.磁州②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③敌益.生兵至④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2.下列句中“而”与“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B.面山而居C.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D.潭西南而望3.翻译下面的句子(1)食禄而避难,不可也。译文:(2)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译文:4.读完此文,谈谈你对宗泽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答:(二)板桥诵书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①陋,人咸易②之。又好大言,自负太过,谩骂无择。诸先辈皆侧目,戒勿与往来。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③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④,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选自郑板桥《郑板桥集》)【注解】①寝:丑陋。②易:轻视。③迩:近。④奥区:学问深奥的地方。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幼时殊.无异人之处()(2)少.长()(3)人咸.易之()(4)或.当食忘匕箸()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译:。3、郑板桥喜好读书,但他读书的方法或态度有其独到之处,试概括回答。答:(三)孙亮辨奸孙亮方食生梅,使黄门至中藏取蜜渍梅,蜜中有鼠矢;召问藏吏,藏吏叩头。亮问吏曰:“黄门尝私从汝求蜜耶?”吏曰:“向求,实不敢与。”黄门不服。亮曰:“此易知耳。”令破鼠矢,矢里燥。亮大笑曰:“若矢先在蜜中,中外当俱湿;今外湿里燥,必是黄门所为!”黄门首服,左右莫不惊悚。1、解释加点的字词①使.黄门至中藏②实不敢与.③中外当俱.湿④左右莫.不惊悚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使黄门至中藏取蜜渍梅,蜜中有鼠矢。3、联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黄门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四)《张九龄作牛公碑》张九龄为相,明皇欲以凉州都督牛仙客①为尚书,执不可,曰:“仙客,河湟一使典耳,擢自胥史,目不知书,陛下必用仙客,臣实耻.之。”帝不悦,因是遂罢相。观《九龄集》中,有《赠泾州刺史牛公碑》,盖仙客之父,誉之甚至,云:“福善莫大于有后,仙客为国之良,用商君耕战之国②,修充国羌胡之具③,出言可复,所计而然.,边捍长城,主恩前席。”正称其在凉州时,与所谏止尚书事亦才一年,然则与仙客非有夙嫌..,特.为公家忠计耳。注释:①牛仙客:泾州鹑觚县人(今甘肃平凉),隋人牛弘后裔,唐代名臣。②国:政策。③修充国羌胡之具:实行充国制服羌胡的方略。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①臣实耻.之②所计而然.③与仙客非有夙嫌..④特.为公家忠计耳2.下列句子中“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仙客为国之良B.臣实耻之C.唐人尚为盛为之D.持就火炀之3.翻译下面的句子帝不悦,因是遂罢相。4.根据文章内容,你觉得张九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简述理由。(五)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在。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①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向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向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此人得以富于他国。注释:恶:wū疑问代词,哪里,怎么。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在()(2)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3)向之死者宜.矣()(4)驰而走.()2、与“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B.策之不以其道C.以其境过清D.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国危甚矣,若将安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选文看,宋王是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人虎说宋濂莆田壶山下,有路通海,贩鬻者由①之。至正②丁未春,民衣虎皮,煅利铁为爪牙,习其奋跃之态,绝类.。乃出伏灌莽中,使侦者缘木③而视,有负.囊至者,则啸以为信。虎跃出,扼其吭,杀之,或脔其肉为噬啮状。裂其囊,拨④其物之尤者,余封密如故,示人弗疑。人竞传壶山有虎,不食人,惟吮其血,且神之。已而民偶出,其妇守岩穴。闻木上啸声急,意必有重货,皮而搏之。妇质脆柔,贩者得与抗。妇惧,逸去,微见其蹠⑤,人也。归谋诸邻,噪逐之。抵穴,获金帛无算。民竟逃去。呜呼!世之人虎,岂独民也哉?[注释]①由:经过。②至正:元惠宗年号。③缘木:爬树。④拨:挑选。⑤蹠(zhì):足跟,脚掌。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1)绝类.()(2)有负.囊至者()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1)人竞传壶山有虎,不食人,惟吮其血,且神之(2)闻木上啸声急,意必有重货,皮而搏之3.“民竟逃去”说明了什么道理?4.“世之人虎,岂独民也哉”这句话能否删掉?说说理由。(七)陶侃惜谷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陶侃尝出游.()(2)人云.()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醉翁之意.不在酒D.去.国怀乡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是以百姓勤于农植。4.本文表现了陶侃怎样的思想品格?参考答案:(一)1、①做知州②估计、考虑③增加、增援④只、只是2、A3、(1)拿着(享受)国家的俸禄却躲避灾难,不可以这样做。(2)今天前进与后退同样都是死,我们不能不从死中求生。4、豪爽有大志、英勇善战、忠君爱国。(二)1、(1)特别(2)稍微(3)都(4)有时2、翻译:人们都说郑板桥读书擅长记忆,他们不知道郑板桥不是擅长记忆,是善于吟诵罢了。3、答:郑板桥能反复吟读,熟读成诵,读书刻苦,善于思考,有独立见解。(三)1、①使:派...②与:给...③俱:都...④莫:没有2、派太监到宫中仓库去取蜂蜜来浸梅子,蜜中有老鼠屎。3、黄门曾私下向藏吏要蜜而藏吏没给;黄门因此怀恨在心,企图报复陷害。(四)1.①臣实耻.之对……感到羞耻;以……为耻②所计而然.对;正确③与仙客非有夙嫌..旧怨④特.为公家忠计耳只;不过2.A3.皇帝不开心,由于这个原因就罢免了他的相位。(是)4.秉公为国。结合文章陈述。(五)、1、(1)派遣(2)意料(3)应该(4)逃跑2、C3、(1)国家很危险了,你准备怎么办?(2)完全不知道齐国敌人在什么地方,国人都很安心。4、宋王是个听信谗言、昏庸,草菅人命(残忍)的人。(六)1.(1)像(2)背2.(1)人们竞相传言壶山有老虎,不吃人,专门吮吸人血,并且传得神乎其神(2)听到树上啸叫的声音甚急,心想必定是有贵重的货物,穿上虎皮去搏杀路人3.用欺诈的手段迫害他人的人终究会被人识破,他们绝没有好下场4.作者矛头直指那些当权者,说明那些统治者才是真正的“人虎”,使这篇文章具有了批判的力度(七)1.(1)巡游(2)说2.B3.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4.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有较深的感情。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