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杜才平(台州学院教务处,浙江临海317000)摘要:我国高校本科专业种类相对缩减,新增专业布点的数量和规模总量快速增长,高校面向市场需求设置专业的意识明显提高,冷热专业明显,冷门专业不断改造,热门专业布点广泛。目前我国高校专业设置存在重复度偏高,趋同现象严重、专业设置过于盲目和随意,缺乏办学条件和市场调查研究、专业结构失衡,与经济结构不相适应、专业划分过细,专业口径偏窄等问题。为进一步优化高校专业结构,必须进一步下放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增加高校办学自由度;专业设置突出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取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建立健全专业的优胜劣汰机制。关键词:高校专业设置;专业结构优化;现状;问题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477(2011)04-0178-04一、目前我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现状20世纪末,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扩招和新一轮学科专业调整,很多高校通过快速增设专业数量、扩大招生规模和学校兼并等方式来完成办学转型的。专业设置明显不同于20世纪的50、60年代,也不同于80年代初期高校的专业设置,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1.全国高校专业种类相对缩减,新增专业布点的数量和规模总量快速增长。自从1998年教育部启动新一轮学科专业修订、调整工作,颁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等2个规范性文件以后,全国本科专业总数从504种归并调整为249种。自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大扩招以来,普通高校从2000年的1041所增加到2005年的1795所,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1%,成为国际公认的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行列的国家之一。在此背景下,全国高校专业种类数量保持不变,但专业布点数量出现快速增长,每年新增专业布点量大幅上升。从专业布点数的变化趋势来看,1998年我国1022所普通高校共设置有20501个专业布点,校均专业布点数为20.06个。2006年我国普通高校共设置有54150个专业布点,校均专业布点数为29个。可见,1999年以后高校专业布点数扩张趋势显著。专业布点的扩张主要集中在人文社科类和工科类的相关专业。[1](p158)以浙江省高校专业布点为例,1999年新增设专业布点130多个,是1998年的四倍。2002年浙江省内61所高校(含筹)增设或调整106个本科专业布点,197个高职高专专业布点,其中包括10个目录外专业,新增专业布点数量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近几年全省高校专业布点数每年增长100个以上。[2](p62)又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目前19所本科院校(不含9所独立学院)共设有本科专业点487个,分属58个二级科类的181种专业,覆盖率为81.7%,其中目录内专业为151种,工科引导性目录3种,目录外专业27种,涵盖了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专业目录11大学科门类。2000年广西设置的本科专业共123个,而2006年则增加到181个,增加58个,增幅作者简介:杜才平(1965—),男,台州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基金项目: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地方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研究———以台州学院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yb06094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布点合计哲学经济法学教育文学历史理学工学农学医学19882050156313277277332273632253808095189419992294058354683885935693802500918010179932005497336126122006218580702584259166161399225520065415068277520272299886026046101814514852404表11998~2006年我国普通高校专业布点数单位:个资料来源:张宝蓉.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中两岸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之比较[J].台湾研究集刊,2008,(2).178高达47%。2000年广西设置的本科专业点共216个,而2006年则猛增加到487个,增加271个,增幅高达125.5%。[3](p35—39)2.全国高校面向市场需求设置专业的意识明显提高。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主要受行政力量和学科内在规定性所主导,地方政府成为高校专业设置的主体,市场化因素非常微弱。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进一步健全,在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毕业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就业率自然而然就成为高校专业设置的风向标,专业设置的市场意识明显提高。高校专业设置从“计划供给型”向“市场需求型”转向,许多高校从过去首先想到的“我们能办什么专业”转到“社会需要我们办什么专业”,主动对接区域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设置应用型专业,培养大量的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型人才。为更好地适应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信息工程等专业布点数快速增长。近年来,由于浙江省IT产业、轻纺工业、机械制造业、生物制药等行业快速发展,因而省属高校对这些工科类专业布点数量大幅度增加。新增专业数量中,工科类专业所占比重最高,在2005年新增专业中,工科类专业占了总增加量的41%。[2](p64)位于浙东南沿海的台州学院在2002年升本后,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地方主导产业和优势行业,根据地方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2002年学校只有3个工学类本科专业,到2010年增加到13个,占本科专业总数的35.1%;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应用型理工管类本科专业23个,占本科专业总数的64.9%。目前,学校紧扣办学定位,积极培育与地方支柱产业发展方向相适应的本科专业,初步形成了九大紧密对接地方产业的本科专业群。3.冷热专业明显,冷门专业不断改造,热门专业布点广泛。从专业设置类型来看,全国249种本科专业冷热明显。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及经管类等专业炙手可热,招生分数节节攀升,录取北京大学的各地高考状元大多选择光华管理学院各专业。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也都相似。英语专业在浙江省本科院校中,除了中国美院外,其余高校都有布点,布点数超过48个,居榜首;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分别居第二、三名,布点数为40和38个。农林水、动植物、地矿、冶金等专业招生降20分投档,属冷门中的冷门专业,纯理论研究的专业,如哲学、宗教学、思想政治、社会学等也是冷门专业,相关院校的冷门专业招生指标几乎年年难以完成。表22005年我国高校本科招生最多的专业单位:万人资料来源:张宝蓉.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中两岸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之比较[J].台湾研究集刊,2008,(2).为适应市场需要,近年来,全国高校在对冷门专业缩减招生指标同时,加强对传统的冷专业进行改造。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改造为计算科学专业;将图书与档案管理专业改造为信息管理专业。从目前的报考与招生的人数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从热门走向冷门专业,正在考虑改造出软件、网络等专业方向。二、目前我国高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当前,由于我国一些高校盲目扩招,片面追求规模、数量,上“万人综合性大学”,而忽视结构优化和质量的提升,导致在专业设置中存在诸多问题,人才培养的质量大幅度下降,毕业生因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就业困难,教育资源因配置不合理而严重浪费。1.全国高校专业设置重复度偏高,趋同现象严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不同高校专业设置趋同现象日益加剧。专业设置重复度意指开设某一专业的高校数,即专业布点数。专业设置重复度高,主要表现为专业布点多,设置相同专业的学校多。当前,高校专业设置雷同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前雷同专业主要集中在资金、设备投入少的文科和管理类专业,全国高校设置最多和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为计算机和英语两个专业,此外,法学、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行政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重复度都很高。表32003年、2005年我国普通高校部分专业布点情况单位:个资料来源: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何岸以四川高校2003年招生信息采集、分析为依据,指出四川高校专业设置雷同率很高。具体见表4。表4四川省2003年主要专业布点一览表单位:个注:(1)高校包括全日制普通高校、电大、职业技术学院和教育学院。四川省共计69所高校。(2)统计根据四川《招生考试报2003年》合订本。资料来源:何岸.略论高校专业设置雷同问题———以四川省高校专业设置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9).专业名称招生人数专业名称招生人数英语11.8土木工程4.9计算机9.3电子信息4.4艺术设计7.5应用数学3.7国际经贸6.9市场营销3.6法学6.9信息管理3.4文学5.9自动化3.2机械设计5.7电气工程2.9临床医学5.3金融学2.9会计学5.2通信工程2.8工商管理5.0旅游管理2.8专业名称2003年2005年布点数占本科院校比例(%)布点数占本科院校比例(%)英语50073.159084.17计算机48170.3255579.17法学35151.3242460.49国际经贸32847.9539756.63工商管理32647.6636351.78艺术设计32547.5140858.2电子信息29743.4236552.07会计学28541.6733647.93通信工程22132.3126037.03人力资源14921.7820228专业名称布点数英语60计算机66电子技术27电子商务38旅游管理41工商管理33信息系统工程20市场营销29会计学18公共事业管理17国际经济与贸易22经济学13法学22艺术设计33中文26美术15音乐19数学30179几乎在同一时间,贾勇宏以湖北省高校招生的学校为例进行分析,得出同样的结论。见表5。表52003年湖北省高校部分专业分布及招生情况资料来源:贾勇宏.当前我国高校专业设置雷同的博弈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Ⅱ).此外,一些高校过于追求拥有专业的总量,不重视专业调整和改造工作,一些专业多年不招生,至今仍保留。目前,高校还普遍存在一种倾向,要办成综合性院校,希望学科门类齐全,却往往因此失去特色和学科优势。全国高校专业设置雷同,重复率高带来了一系列不良的影响。它直接导致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就业矛盾,使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低下,造成教育的无效供给,抑制教育创新,使专业整体素质下降。2.部分高校专业设置过于盲目、随意,缺乏办学条件和市场调查研究。高校专业设置本是一项十分严肃与慎重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高校办学资源的配置问题。但目前我国一些高校专业设置的盲目性、随意性比较大,草率设置专业时有可见。专业设置的盲目性、随意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盲目追求学科专业的大而全”。有很大比例的高校都希望能够设置更多的专业,讲究专业跨多少个学科门类,把奋斗目标确定为建设综合性的万人大学。师范院校纷纷开办非师范类专业,林业院校放弃自身优势,急于上人文和理工类专业,原工科院校开设了经济类、管理类和法学类专业,财经类院校相继开设了理学和工学专业,海洋院校也开设土木工程、桥梁设计等不涉海专业,医科院校也不甘寂寞,纷纷办起了人文管理类专业,等等。其二,不顾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盲目开设所谓“热门”专业。现在很多高校的不少“热门”专业的设置属于盲目跟风,根本不考虑学校自身办学条件,甚至十分荒唐地提出类似“大跃进”的口号:“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抓住时机也要上”。有的高校一年申报了近10个专业,在计算机热的时候,就匆匆忙忙地设置与计算机相关的一系列专业,甚至把原来与弱电相关的专业,也全部改成信息类专业。经济热的时候,连历史系都开出了与经济相关的专业。个别高校为了抢上新专业,忽视了人才培养质量,甚至连师资、实验仪器设备、图书资料都没有落实就开始招生,并草草开课。其三,高校的专业设置没有以市场为导向,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他们不深入产业、行业进行市场调查研究,科学论证不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