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知识简介元曲的兴起与发展的原因首先,元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元曲的主题特点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散曲;是广义的诗歌,分抒情和叙事两大类。二是戏曲或剧曲(杂剧)。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是和“杂剧”相对存在的。散曲的体制特点语言通俗活泼,格律自由按体式分两类:“小令”和“套曲”。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套曲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散曲的曲牌名称,如《叼叨令》、《刮地风》、《喜春来》、《山坡羊》、《红绣鞋》之类,这些名称多很俚俗,接近民歌。戏曲(元杂剧)的体制特点(1)以唱为主,说白只是起很次要的作用(2)元杂剧一本四出,因此一般篇幅短小.(3)元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外,杂五大类.(4)从音乐的角度看,元杂剧的曲调与词有密切的联系.元曲是元戏曲(杂剧)和元散曲的合称。词与曲比较:A、在语言上词典雅含蓄,而散曲通俗活泼;B、在格律上词要求严格,而散曲更自由些;C、在分类上宋词:小令、中调、长调元曲:剧曲(杂剧)散曲:小令、套数D、在格式上宋词:词牌+标题《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元曲:宫调+曲牌+标题【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代表作家作品:(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郑光祖《倩女离魂》马致远《汉宫秋》、白朴《墙头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