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中央召开的第一个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未来5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和工作部署,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发起决战贫困的最后冲刺,合力推进脱贫攻坚。“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贫困人口已经大幅减少,贫困地区面貌显著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践充分证明,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坚持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相结合的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任重道远。目前全国仍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8万个贫困村、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很多贫困地区属于历史极贫地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也是必须补齐的一块最大短板。按照既定减贫目标,“十三五”时期要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这场攻坚战,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增进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只能进不能退,只能赢不能输,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当此紧要关头,必须把握时间节点,吹响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发起决战贫困的最后冲刺,全力以赴换穷貌、改穷业、挪穷窝、拔穷根,让贫困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不掉队。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既需要顶层设计、绘就蓝图,更需要狠抓落实、迅速行动。再好的目标蓝图,如果空喊口号,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再美的生活梦想,没有苦干实干,也只会成为空中楼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的部署,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这次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就脱贫攻坚工作做了全面动员和部署,细化落实了一系列脱贫攻坚关键举措,进一步明确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真抓实干,形成合力,用中央脱贫攻坚的好政策,换来贫困群众前所未有的好日子。同时,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也要振奋精神,坚定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经济日报评论员)分享摆脱贫困的“中国经验”治标和治本统一、局部与全局统一,中国的扶贫之路,为人类反贫困积累下“中国经验”“任重道远”一词,道尽中国摆脱贫困的责任、走出贫困的艰难。“向贫困宣战”,是对人民、对世界的郑重承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近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从“两个精准”到“四个坚持”,从强化政策保障到动员社会力量,对这一艰难任务进行了战略指导与战术部署。中国扶贫开发规模之广、难度之大,绝无仅有;而取得的成果之巨,也足以载入人类发展史册。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60%以上,下降到2014年的4.2%。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全世界每10人脱贫,就有7个来自中国。中国30多年来的发展之路,为世界现代化贡献了“中国道路”;而中国的扶贫之路,同样为人类反贫困积累下“中国经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海伦·克拉克曾说,中国将她的人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贫困中脱离了出来,“我们呼吁各国分享中国的减贫经验。”对于中国,扶贫不仅是小规模的、社会化的生活救济,而是成建制、有计划、有组织的国家行动。犹记汶川地震后,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推动了高效的重建。如果说这是“急诊”,那么久久为功的扶贫工作,则是一种治疗慢性病的调养。无论是扶贫资源的动员和调配,还是具体项目的实施和推进,带有强烈“政府主导”色彩的扶贫模式,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充分发挥,是中国实现快速减贫的重要原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和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的“两个精准”“四个坚持”,提出了扶贫工作的新思路,正是中国扶贫经验的总结和发展。这背后的方法论问题,同样值得审思。一是治标和治本的统一。救济性扶贫虽然立竿见影,但救济的终结,常常就是返贫的开始。经济社会发展、强化社会保障,才能拔除病灶、强身健体。有基层干部描述下乡扶贫时看到的一幕,老人从衣柜里拿出一个厚厚的塑料包,里三层外三层,裹在最里面的是政府发的养老金存折,“他们把这本存折看得跟命根子一样”。经济社会发展着眼于提高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而社会保障着眼于保障公民基本福利,二者与扶贫开发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才能达到治标治本的统一。一是局部与全局的统一。现实中很多例子都说明,扶贫不仅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也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比如,发放的“扶贫猪”“扶贫羊”,转头就被杀了吃掉。还有基层干部说,扶贫搞产业也只是“看起来很美”,因为现在农村是“386199部队”,土地是“鸡窝地、巴掌田”,贫困村山高坡陡、土地贫瘠,金融、政策等也不配套。在这样的情况下,扶贫在发展经济外,更需要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与生态保护并重、与社会保障衔接,正是要在工作全局中谋划扶贫开发工作。揆诸国外,美国在开发西部地区时,每个地方都会拨出一定的土地用于发展教育,以此形成人力资源依托;日本在扶贫中,先后制定了以《北海道开发法》《孤岛振兴法》《偏僻地区振兴法》为主的120多部法律。这些有借鉴意义的经验也说明,扶贫开发需要“放眼量”,从根本上、长远上探寻解决之道。今天的中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以先进理念设计合理制度,一定能在带领亿万人民奔向全面小康之时,让“中国经验”成为人类与贫困的斗争中更宝贵的资产。(张铁)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陈鲁民2015年11月23日的政治局会议强调指出:“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对中国7000万贫困人口来说,是最温暖、最鼓舞人心,也最有盼头的福音。我国大规模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是,因为过去走的是粗放扶贫的路子,长期以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等问题较为突出。这就使得我们的扶贫工作效率受到一定影响,打了不少折扣,虽然钱花的很多,却没有取得应有效果。这个问题,习近平同志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明确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再次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所谓“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言以蔽之,精准扶贫就是谁贫困就扶持谁,不放空枪。要做到“精准扶贫”,首先要精确识别,这是精准扶贫的前提。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有效、合规、科学、公开的程序,把谁是真正需要扶贫的贫困居民识别出来,让扶贫款花得物有所值,真正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贫困户的认定,一定不能少于这样几个程序:个人申报,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抽查检验、信息录入。根据国家公布的扶贫标准,村民先填申请表,由村民小组召开户主会进行比选,再由村“两委”召开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张榜公示;如无异议,再行定夺。不论采取何种方式识别,都要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发动群众参与;透明程序,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相对公平。要做到“精准扶贫”,其次要精确帮扶,这是精准扶贫的关键。贫困的表现是一样的,但导致贫困的原因是不同的。或缺乏技术,或缺乏资金,或不善经营,或不会持家,或家有病人,或有好吃懒做习惯。针对不同情况要具体分析,而不能一概而论,不问青红皂白,把钱一撒就万事大吉。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效果。缺钱的给予资金支持,缺技术的给予技术指导,不会经营的教他经营办法,对那些懒惰不作为就等救济的人则要进行教育引导,总之,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要做到“精准扶贫”,还要做到精确管理,这是精准扶贫的保证。就是要管好人、钱、物。管好人,即对扶贫对象要密切关注,信息要建档入网,加强分类指导,定期进行检查,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不搞一刀切;再就是管好扶贫款,不能天女散花,“大水漫灌”或“撒胡椒面”,要把钱用在刀刃上,让每一笔款项都花在该花的地方;此外还要管理好扶贫的各种物质,不能吃大锅饭,人人有份,而要定点定人,谁最需要就给谁。时下,我国的经济已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效率更高,质量更佳,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同样道理,扶贫脱贫也应由粗放扶贫转向精准扶贫转变。不如此,扶贫脱贫工作就无法按预定计划完成,就要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腿。时至今日,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力雄厚,已具备了彻底全面脱贫的物质基础,但扶贫脱贫又是个非常复杂细致麻烦的事,不是说只要愿意花钱就能轻松解决的,而必须科学实施,合理推进,确保公平,提高效率。一是需要转变扶贫观念,变“输血功能”为“造血功能”,变“大水漫灌”为滴灌、喷灌;二是要有相应的政策措施保障,保证精准扶贫要落到实处,既开花又结果;三是要加大扶贫投入,增强扶贫力度,除了钱物扶贫,还要加强技术扶贫、教育扶贫、观念扶贫、管理扶贫,这样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我们才能早日完成“十三五”提出的脱贫计划。而要做到精准扶贫,不辱使命,我们还必须有这样的认识高度:“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已经吹响全党全国咬定目标苦干实干李克强讲话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11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会议。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这次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召开的第一个中央工作会议,体现了党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任务作出部署,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经过改革开放37年来的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这个成就,足以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