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水生态修复技术目录水环境现状1.1水资源现状中国缺水严重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700立方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很低,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地区分布不平衡,年际变化大,长期供求矛盾突出水资源利用率不高中国的水质标准和水质状况中国制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把水分为五类。水质按一、二、三、四、五类而逐步下降。当水质下降到三类标准以下,即:四类和五类,由于所含的有害物质高出国家规定的指标,会影响人体健康,因此不能作为饮用水源1.1水资源现状全国水环境的形势非常严峻。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就整个地表水而言,受到严重污染的劣V类水体所占比例较高,全国约10%,有些流域甚至大大超过这个数。如海河流域劣V类的比例高达39.1%。②流经城镇的一些河段,城乡接合部的一些沟渠塘坝污染普遍比较重,并且由于受到有机物污染,黑臭水体较多,受影响群众多,公众关注度高,不满意度高。③涉及饮水安全的水环境突发事件的数量依然不少。1.1水资源现状生活垃圾畜禽粪便污水合流制管网溢流污水有机工业废水污染来源污水厂尾水生活污水水中营养物质的积累内源污染释放,外源污染排入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剩藻类呈指数级生长水体丧失自净功能,并进一步恶化水下光照不足,水体缺氧水华、发黑、发臭水体变浑浊,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水底沉水植物消失,鱼类等水生物生存困难藻类进一步繁殖,成为水体优势种水体发黑、发臭1.3国家相关政策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修订施行。被誉为“史上最严”环保法,首次规定“按日计罚”的严厉措施,将会给污染企业以从未有过的最大违法成本。《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2015年4月16日,国务院印发。•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2015年8月,由住建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制定《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2015年4月2日,南宁成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水体治理思路及技术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的指导下:水体治理总体思路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流程在住建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的指导下:2.1水体治理思路黑臭水体修复技术思路污染调查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内源污染其他污废水直排口合流制溢流口管网初期雨水非常规水源补水城市降雨径流冰雪融水畜禽养殖废水水体底泥岸带沿线垃圾水生植物状况污水厂超标排水落叶沉降情况潜在事故排放2.2前期调查环境条件调查周边环境特征水文条件水体岸线硬化状况水体周边建筑群的特征城市道路和交通的状况水体沿岸其他基础设施水体位置和边界范围水面大小、水位、水深水体的流速与流量与其他水系的连通情况硬化岸线和河湖床面积岸线和河湖床硬化厚度岸线和河湖床硬化类型调查目的:确定整治方案中有关工程实施的可操作性调查目的:为整治技术的选择和工程量预测提供依据调查目的:为工程方案制定、工程量预测提供依据2.2前期调查研究技术路线2.2黑臭水体治理工程项目前期普查研究方法资料收集与整理现场调查与取样分析测试与处理水质指标评价法黑臭分级指标法博览世界科技为先2.2前期调查前期通过调查水体污染源及环境条件,查明水体黑臭成因,为后面综合治理提供科学指导。博览世界科技为先2.3技术选择原则适用性综合性经济性长效性安全性需要根据水体黑臭程度、污染原因和整治阶段目标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适用的技术方法及组合。需系统考虑不同技术措施的组合,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实现黑臭水体的整治。对拟选择的整治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确保技术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整治方案既要满足近期消除黑臭的目标,也要兼顾远期水质进一步改善和水质稳定达标。强化技术安全性评估,避免对水环境和水生态造成不利影响和二次污染2.4治理技术体系黑臭水体治理技术体系控源截污技术内源控制技术生态修复技术其他技术截污纳管面源控制垃圾清理生物残体及漂浮物清理清淤疏浚岸带修复生态净化人工增氧活水循环清水补给就地处理旁路治理因地制宜一河一策多管齐下综合治理2.4.1控源截污技术截污纳管主要用于城市水体沿岸污水排放口、分流制雨水管道初期雨水或旱流水排放口、合流制污水系统沿岸排放口等永久性工程治理。该技术是最为有效的技术措施。面源控制主要用于城市初期雨水、畜禽养殖污水、地表固体废弃物等污染源的控制与治理。2.4.2内源控制技术垃圾清理生物残体及漂浮物清理清淤疏浚适用于重度黑臭水体底泥污染物的清理,快速降低黑臭水体的内源污染负荷。技术路线水生态本底调查数据分析技术方案设计工程概算项目施工水量平衡考量水体参数设计驳岸类型建议原位水生态净化系统构建水循环设计稳态生态系统调节预处理措施水生植物净化系统构建水生动物调控系统构建微生物调控系统构建水生态系统维护与管理进水及补水水源预处理底质预处理沉水植物净化系统构建挺水植物净化系统构建浮叶植物净化系统构建鱼类调控系统构建底栖动物调控系统构建水面日常维护水生生物专业维护生态修复技术路线2.4.3生态修复技术生态水处理技术原理恢复挺水、沉水植被以吸收水体和水底沉积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通过现代水生生态学营养级联效应实现水质净化。依据污染负荷、水体初级生产力、水体纳污能力、营养级的能量摄入效率的测算数据,科学放养滤食性鱼类和底栖动物,通过顶端控制营养物质通量以实现水质净化;逐步实现水体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通的动态平衡,水体具体一定抵抗力和稳定性。适宜水体环境条件:透明度、水深、溶氧氮磷营养物质适宜沉水植物种类有益微生物菌群有益微生物菌群微生物降解净化水生昆虫生态净化底栖动物净化系统软体动物螺贝净化甲壳动物虾蟹净化刮食杂食鱼类净化滤食性鱼类净化系统生物群落结构调整、生态平衡调控、系统维护管理食物链操控,水产品收获,营养物质转移上岸,实现水体自净2.4.3生态修复技术采取植草沟、生态护岸、透水砖等形式,对原有硬化河岸(湖岸)进行改造,通过恢复岸线和水体的自然净化功能,强化水体的污染治理效果植草沟透水砖生态护岸在水体中种植沉水植被、挺水植物、浮叶植物群落,通过沉水植被的光合作用把大量的溶解氧带入底泥,使淤泥中的氧化还原电位升高,促进底栖生物及微生物的繁衍,进一步促进水体生态系统恢复多样化。伊乐藻黑藻苦草眼子菜沉水植物不仅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初级生产者,而且是水环境的重要调节者,占据了水生态系统中的关键性界面,对水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起到重要的作用。沉水植物选择净水能力强、景观效果好能够有效控制、不会恣意泛滥生长的种类。主要以苦草、黑藻、眼子菜、伊乐藻等为主,栽植方式以群落形式。主要靠根系吸收部分淤泥中的营养物质,光合所需碳源来自空气中CO2,产生O2直接排入大气;对水体本身没有直接的净化力。选择水质净化效果好、成活率高、生长周期长、根系发达、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黄菖蒲鸢尾海寿花叶芦竹从根系和浮叶背面吸收水体和淤泥中营养物质,但碳源也主要来自大气,产生具备净化力的O2通过浮叶大部分进入大气;对上层水体有一定净化力。浮叶植物主要选择观赏效果的好的睡莲及萍蓬草,形成“睡莲观赏区”及“萍蓬草观赏区”。睡莲的根能吸收水中的铅、汞、苯酚等有毒物质,是难得的水体净化品种。荇菜睡莲萍蓬菜生态浮床也称人工浮岛、生物浮岛,是利用有机或合成材质作为载体漂浮于水面,其上栽植植物,用以形成生物群落来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生态浮床利用水土种植技术种植各种水生植物,通过植物根系的吸附和吸收作用,富集水中氮、磷等营养盐,降解、富集其他有害无毒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目的。该技术利用基质、微生物、植物这个复合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多重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等实现对水体的净化,其特点是运行成本低、出水水质稳定,但人工湿地是一个外挂的净化系统,需要一定配比的湿地面积。在水体中投放优选、养殖的水生动物:如鱼、虾、螺、贝等水生物,促进水体的微循环,为其它水生物的生长创造更佳条件。打造生态水体,用碧水青草建设美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