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二○一二年四月十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苏政办发〔2012〕63号—2—江苏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江苏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江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实现“两个率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特编制《江苏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本规划是省重点专项规划,是指导未来5年全省服务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落实《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具体部署,是编制服务业领域其他规划的重要依据。一、服务业发展基础和形势(一)“十一五”服务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十一五”以来,江苏始终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突出创新驱动、着力优化结构、强化政策落实、健全工作机制,全面启动服务业提速计划,全省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1.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十一五”期间,全省服务业增速始终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服务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6683.5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6731.4亿元,年均增长14.4%,高于同期地区—3—生产总值增速0.9个百分点。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005年35.9%提高到2010年41.6%,5年提高5.7个百分点。2.内部结构逐步优化。“十一五”期间,全省金融、科技研发、商务服务、现代物流、软件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成为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2010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966.7亿元,总量比“十五”末扩大了4倍,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了4.8个百分点;物流业实现总收入3359亿元;软件业实现营业收入2300.4亿元,其中软件服务外包收入70.9亿美元。3.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利用外资水平逐年提高,服务贸易规模进一步加大,服务业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2010年,全省服务业实际到账注册外资82.1亿美元,占全省利用外资的比重达到28.8%,比2005年提高15.9个百分点;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到229.1亿美元,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比重的4.7%;服务外包离岸合同金额为49.8亿美元,离岸执行金额40.56亿美元,全省离岸外包业务超过300万美元的企业达240家。4.集聚程度显著提升。“十一五”期间,按照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要求,我省加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力度,到2010年年底,全省建成100家不同形态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入区企业达2.2万家,就业人数66.3万人,实现营业收入3196亿元,集聚区内主导产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占比均达到80%以上,其中,科技、软件信息类服务业集聚区创造的营业收入占全省科技服务和软件业总收入的40%左右。—4—5.贡献份额持续攀升。2010年,全省第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为38.6%,比2005年提高2.1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服务业税收完成额2473.3亿元,占全省国税、地税总收入的40.1%,比2005年提高17.6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较2005年提高3.6个百分点,服务业成为吸纳社会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服务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123.5亿元,占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52.4%,其中,金融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入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69.5%、44.6%和31.8%。“十一五”期间,我省服务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服务业比重依然偏低,产业层次和国际化程度还不够高,生产服务业的支撑作用还不强,生活服务业质量有待提高,农村服务业基础比较薄弱,城市服务业发展还不够充分,服务业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缺乏,相对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推进,服务业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二)“十二五”服务业发展面对的环境“十二五”期间,我国仍将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服务业将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江苏关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延伸扩大内需的内涵以及新型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会全面促进服务业提速发展。—5—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服务业发展带来新契机。“十二五”期间,我省要加快推进“两个率先”,重点实施“八项工程”,并把转型升级作为首项工程,率先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大服务业发展力度,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中之重,全力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动力。延伸扩大内需内涵为服务需求增长提供新动力。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十二五”期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发展服务业将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力量。一方面,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商品性消费比重逐步降低,非商品性消费比例不断扩大,生存型消费逐步转变为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这将大大促进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文教等生活性服务需求的增加与提升;另一方面,民生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共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社会化养老、医疗卫生、社区服务、农村服务等公共服务需求将会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新型技术和发展理念为服务业转型升级拓展新空间。以云计算、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型技术广泛应用于服务业领域,将促使软件和信息服务更加精细与专业,促使智能环保、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广泛应用于城市生活,为不同类型的消费者提供更为便捷和个性化的专业服务。同时,以绿色能源和环保技术为主的—6—“低碳经济”和“绿色增长”理念又为服务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机会,以高产出、低能耗、低污染为主要特征的服务业将会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同时,“十二五”时期,我省服务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压力。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世界经济整体下滑,对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服务外包、现代物流等生产服务业的影响较为明显。国内市场价格波动,增加企业运行风险,不利于服务业平稳健康发展。长期以来,我国服务业存在政策门槛较高、市场化程度不高、行业垄断、所有制垄断等问题,制约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必须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推动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贯彻“六个注重”、实施“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战略重点和重要举措,深入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以高端化、市场化、国际化为方向,促进生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相互融合,生活服务业发展与扩大居民消费相协调,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开发园区相配套,服务功能提升与城市化进程相统一,推动生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服务业便利化、基础服务业网络化、公共服务业均等化,实现服务业增速明显加—7—快、比重明显提高、结构明显优化、集聚程度明显提升、竞争力明显增强,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二)发展原则1.坚持创新发展。顺应市场需求变化,引导服务企业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深入推进全省服务领域改革,创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江苏在全国甚至全球获取服务业发展资源的能力,提高服务企业竞争力。2.坚持对外开放。稳步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努力优化投资环境,加快服务业利用外资步伐,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扩大服务产品出口,加快推动服务企业“走出去”,通过积极参与服务业国际合作和竞争,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3.坚持产业融合。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联动发展,形成以服务引领制造、以制造促进服务的良性发展格局。推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4.坚持民生优先。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发挥城市服务业优势,强化对农村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5.坚持集聚集约。推进同种类型的服务企业在空间的相对集中,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强化产业链配套协作与专业分工,体现公共服务特性,提升服务业综合竞争能力。—8—(三)主要目标1.服务业增速明显加快。实现服务业提速发展,确保服务业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十二五”末达到48%;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十二五”末达到48%,全省中心城市和苏南地区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3.产业结构明显优化。金融、物流、科技、信息、商务等生产服务业加快发展,到2015年,生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力争达到43%。电子商务、云计算服务、物联网服务、数字文化、工业设计、环境服务等新兴行业成为服务业的新增长点,商贸、旅游等传统优势产业实现特色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4.产业集聚度明显提升。全省服务业逐步向四大产业带集聚、向区域中心城市和产业集群集聚、向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集聚。到2015年,建成三大区域服务业中心和100家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鲜明、层次较高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营业收入占相关行业营业总收入的比重达到55%;培育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8-10个。5.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培育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重—9—点企业,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品牌。到2015年,营业收入超2000亿元的服务企业1家,超1000亿元的2-3家,全省百强企业中服务企业达40家。三、发展重点立足我省服务业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坚持双轮驱动、惠民利民的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大服务业发展力度,在重点领域上谋发展,在薄弱环节中下功夫,促进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推动全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一)加快重点产业发展,提升服务业整体实力重点推动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十大重点产业提速发展,加快实现全省服务业规模化,提升服务业发展的整体实力。1.金融业深入推进金融业改革开放,做大做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构建“省、市、县、乡镇”四级金融组织体系;鼓励和引导境内外银行、证券和保险企业在我省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培育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及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在我省设立数据呼叫中心、数据灾备中心等。积极构建现代金融市场体系,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大宗商品中远期电子交易市场;完善拟上市企业备案管理制度,支持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鼓励发展股权投资基金、产业基金;—10—推动优质企业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支持中小企业发行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着力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有效信贷投放,重点增加新兴产业、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加快推进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建立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规范发展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完善农业担保、再担保体系,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探索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开展金融生态县创建工作;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民间借贷等重点领域金融监管,打击非法集资,建立金融风险预警与防范机制,维护金融安全稳定运行。加快建设南京区域性金融中心、苏锡常功能性金融中心和连云港金融创新区。到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达5200亿元,年均增长20%。专栏1金融中心南京区域性金融中心。立足本地,面向都市圈,辐射长江三角洲,建设成为包括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