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项目清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序号项目名称1城市公共信息平台2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3网络基础设施4智慧丽泽规范体系建设5城市运营管理中心6绿色生态精细化管理平台7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8综合安保平台9智能交通系统10园区金融产品综合交易平台11地下环廊及地下城市综合体12智慧支付平台智慧城市项目清单13智慧物业14智能电网15集中供冷物联网应用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政务信息资源云服务中心21221617181920网格化社会服务和城市管理综合服务平台智慧医疗智慧社区试点网络基础设施27园区公共信息平台28园区公共基础数据库29园区创新支持系统30园区基础网络系统32园区综合监测与指挥系统公安分局专项工程园区智能监控系统政务信息资源云服务中心新一代协同办公系统数字教育公共文化数字服务体系31222324252635园区气力垃圾收送系统智能电网智慧管网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绿色建筑园区能源监测系统3334363738建设内容包括分布式互动展示中心、信息交换与调度指挥中心、社会服务与综合管理平台;构建基于“智慧丰台”和基于数据交换与共享的管理机制,通过建立公共信息平台促进各部门之间资源的共享与协同作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对园区内各项业务的梳理,建设覆盖全商务区的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3D可视建筑管理数据库、人才储备数据库、金融信息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和专业领域数据库;根据业务需要建立起定期更新、增减量同步、关联数据协同等。根据商务区的定位及功能需求,由商务区引导,通过统筹整合资源、高层次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丽泽金融商务区内,以最佳、高效的模式建设“智慧丽泽”的基础信息化设施和网络,并建立一套完善的通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机制;对新建楼宇按光纤到户标准进行建设,对己建住宅小区和楼宇加快光纤到户改造,光纤到户能力全区覆盖,扩容、优化城域网络,提高用户接入能力和业务承载能力,实现百兆到户,千兆到楼,万兆出口规模;商务区建设全面采用最新及成熟通信网络建设。从满足需求、管理先进的原则进行规范体系建设,主要包括总体规范、应用规范、数据规范、基础架构规范、信息安全规范、管理与服务规范六部分。建设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将丽泽金融商务区各业务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城市运营管理指标的综合分析、城市运营管理业务员的智能协同和城市运营管理的智慧化支撑;建设下一代绿色互联网数据中心,通过制定互联网IPv6改造规划纲要,从接入终端、宽带接入网、骨干网、业务平台、应用系统、IT支撑系统、云计算中心等各个环节全面推动互联网IPv6标准、技术的实施,争取在商务区全面建成“下—代绿色互联网数据中心”,为商务区及周边客户提供高端的互联网服务;建立丽泽金融商务区绿色生态精细化管理平台,包含绿色建筑管理与评价、建筑节能管理与评价、建筑资源与能源消耗统计与分析、绿色运营策略制定、智能运维、能源审计等综合管理系统。全面建立商务区能耗采集及管控平台,实现对商务区能源站、公共空间和单体建筑的电、水、燃气、供冷、供热使用进行全面监管。建设基于网格化、GIS和BIM技术的数字城市管理系统,通过建立以BIM为基础的协同管理平台,实现园区管理综合水平提升。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园区施工安全及应急指挥综合管理;以网络通讯为基础,以视频监控和智能分析为手段,实现对建筑工地的物料摆放、人员安全、施工进度的可视化有序管理;融合物联网应用、GIS地图等应用,实现商务区应对突发事件的统一指挥,推动区域内市政、环保、气象、防汛等应急信息共享,实现重大突发事件统一指挥、监建设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进行路网的监控,分析和诱导,实现外部分流,内部畅通,包括城市停车诱导系统、信息发布与引导系统、智能管理与控制系统。建立金融产品交易平台,网间结算平台,金融门户网站,网上在线支付平台等,通过金融产品综合交易平台实现商务区创新金融产业的整体提升。设约5公里地下环廊,集绿地系统、城市道路、地铁交通与一体,竖向立体分布,综合利用地下空间15万平米。管廊配套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热力、燃气、消防、通风等设施齐具,兼具新型交通与传统管廊的优势。引进智慧支付系统,包含“一卡通”、手机支付、市民卡等智慧化支付新方式。智慧城市项目清单物业管理工作的特点是地域分散,却需要对各区域单元进行统一集中管理(主要包括商务区共用部位管理、仓库物资管理、设施设备管理、商务区环境管理、安全管理、与其他智能子系统集成)。在系统设计上,采用商务区单元既能独立管理,更能统一集中管理的集团管理模式设计。单一下属单元管理模式能解决下属单元的日常业务操作,使工作效率提高,解决统一监管的需求。在核心区内规划建设5座110千伏变电站,每两座形成一组链式接线。充分考虑未来电动汽车充换电需求,预留充电桩及充换电的电源接口.通过智能电表、远程抄表技术,实时监控、采集电表能耗情况,节约人工抄表、提升准确率及工作效率,通过智能分析,提升用电系统合理配给。商务区以创建“国家级绿色生态示范区”和“国家级智慧城市示范区”为目标,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战略,践行低碳生态发展理念。商务区规划采用集中供冷方式,结合商务区建设时序,在商务区分期建设四座集中制冷站,为商务区内建筑提供统一的制冷服务,从源头实现节能。集中制冷站的建设可以满足商业金融类高容积率建筑相对稳定的高品质冷负荷需求。1.建立网格化社会服务和城市管理综合服务平台。2.完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整体设计,实现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与网格化城市管理体系有机融合,使对人的服务与对城市的管理有效衔接,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共享水平。1.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推动全区医院信息资源共享。2.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在全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普及应用。3.建立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4.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远程会诊试点。1.高清交互式数字电视入户。2.配备电子信息显示屏等终端显示设备,为居民提供社区政务公开和便民服务等信息。3.根据社区规模,在社区内安装便民缴费终端,方便居民缴纳各种费用。1.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对各区属单位提供电子政务网接入,对全网进行整体改造升级,对互联网出口进行扩容。2.宽带网络普及提升:进行老旧小区宽带改造,升级王府井现代化商业中心区、雍和科技园和东二环交通商务区光纤。3.无线宽带城域网:铺设覆盖全区的无线宽带网,在王府井商业区、科技园、南锣鼓巷及主要公共场所部署Wi-Fi热点。4.重点项目:将龙潭湖智能景区及五道营智能街区建设作为智能城市试点项目;进行智能社区试点建设,推进智能社区平台建设。1.加强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各环节的信息安全管理,建立贯穿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体系。2.建设安全运营监控平台。3.加强运维服务外包管理。4.实现重要数据异地灾备。5.人员信息分级保护。6.健全应急工作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建设覆盖全区城市管理主要领域的物联网系统,在智能交通、电梯安全、城市服务与管理等领域开展物联网试点,实现城市智能管理。建立统一的硬件资源池,构建东城区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云服务平台,部署办公系统、门户网站等共性业务系统的云应用,形成东城区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云服务平台,实现IT资源、系统应用及数据存储云服务。1.完成协同办公基础平台建设。2.推广协同办公系统应用,实现全区各部门办公自动化,实现各部门信息资源协同。1.建设区域教育云平台。构建东城区基础设施云服务平台,实现现有应用向平台的迁移,建设东城区教育云服务PaaS平台,实现区级应用的初步整合(单点、基础信息共享、界面集成),实现部分学校应用向区级云平台迁移,完成区级应用的资源整合工作,实现区级应用的深度整合,深度整合区级、学校数据资源和应用。2.区域教育无线网建设。3.同步常态同步课程。1.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导航网站,实现区域文化资源的地图导航,整合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的服务功能。2.建设数字化服务网络,实现网上学习、网上辅导、网上交流、网上点播、网上增票等方便、快捷、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3.开发歌华数字电视咨询服务平台,实现数字文化资源的家庭点播,通过硬件设施、文化资源和传播平台的集约整合,最大化降低成本,提高效能,方便利用。1.建立东城区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2.将街道自建监控图像整合纳入区监控平台。3.建设350M视频通讯网络及移动指挥调度中心。4.利用图像融合技术,建设前门大街区域三维全景智能掌控平台。建设北京未来科技城园区公共信息平台,提供地理信息服务、统一视频(物联网)服务、运维管理服务,实现园区各类公共信息的统一管理,实现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整合、调用和共享,满足园区各类业务和行业发展对公共信息交换和服务的需求。1.建设覆盖全园区的法人、地理空间、建筑物等公共基础数据库,实现既有和更新公共基础数据的入库。2.建设信息资源目录和交换目录,数据管理与应用分系统,满足各专项系统通过公共信息平台对数据库的查询、检索以及数据调用和共享。3.人口库。4.宏观经济库1.创新项目信息管理分系统建设。2.协同创新信息管理分系统建设。3.研发资源共享分系统建设。4.人才资源管理分系统建设。5.创新成果转化管理分系统建设。1.宽带网络建设。敷设覆盖全园的光纤链路,承载园区城域网、政务网等。2.园区无线网络建设:主要包括3G(4G)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和园区WIFI热点建设,基础物联网建设。3.双向高清数字电视。1.通过安装在园区重要道路、路口及制高点等位置的高清摄像头对园区进行实时视频监控,打造平安园区。2.智能监控报警系统:对人员密集区域实时进行监测,并对异常事件进行报警。3.智能监控业务管理系统:实现对园区视频资源进行统一调控、智能分析、综合共享等功能,并可将园区内各类异构视频统一整合。4.建设视频专网,为园区智能监控系统的运行提供保障与支撑。园区综合监测与指挥系统包括两大部分:1.园区综合监测与指挥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园区日常运行管理、应急指挥与辅助决策支持等功能。2.园区综合监测与指挥中心:建设园区监测调度指挥大厅及其他配套设施等,承载园区综合监测与指挥业务应用系统。建立统一的硬件资源池,构建东城区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云服务平台,部署办公系统、门户网站等共性业务系统的云应用,形成东城区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云服务平台,实现IT资源、系统应用及数据存储云服务。1.建设贯穿园区的综合管廊,全长3.9公里。2.建设覆盖园区的沿路管网系统:保护光缆、电源线的链路安全,保障相关的信息化应用服务的互联互通,实现全园区的信息化大覆盖。3.建设管网管理系统:对园区管线实现基于三维GIS的数字化管理及展示,并为管委会提供管网建设辅助决策。1.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机房建设:包括管委会机房、城域网节点机房、有线电视核心机房、涉密屏蔽机房、运营商机房等,形成未来科技城的区域城市信息枢纽。2.综合业务服务: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将建设一站式服务大厅,整合电视电话业务服务、通信服务、应用业务、增值业务等信息化服务,满足入驻央企及终端用户的信息化需求。3.园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安全技术防护体系、安全保障规范体系、安全保障管理体系,为未来科技城信息化系统的稳定运行及信息安全提供技术及管理支撑。1.垃圾投放系统建设。包括进气阀、垃圾投放口、垂直立管、底阀、储存节、排放阀、风机、除臭装置等设施建设。2.垃圾管道输送系统建设,包括水平支管及输送干管的建设。3.垃圾收集中心建设。包括建设旋转分离器、压实机、集装箱、风机及除尘除臭装置等。1.园区内建筑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建设。2.编制建筑用能定额试点标准:依据园区建设的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分析园区楼宇用能情况,编制园区建筑用能定额试点标准。3.组织建设:成立未来科技城绿色建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1.建设园区能源数据接入分系统,接收园区各地块、企业的能源消耗信息并进行存储。2.建设一套能源数据分析系统。3.建设监测与综合展示系统。1.智能变电站建设。根据未来科技城电网现状及负荷预测情况开展变电站建设。2.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的建设以及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运营管理系统的建设。3.95598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