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的四次飞跃【摘要】一个半世纪以来,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各自国情相结合,不断探索本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传统体制到现代体制四次历史性的飞跃。【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四次飞跃历史背景实践马克思、恩格斯在在科学地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批判地继承人类优秀文化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于1848年2月合著了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从此,人类社会开始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伟大世界历史进程。一个半世纪以来,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各自国情相结合,不断探索本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传统体制到现代体制四次历史性的飞跃。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任何时代的思想理论都植根于那个时代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土壤。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是如此。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社会逐渐形成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思潮,其中源远流长、影响最大的是空想社会主义。它的产生和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积累了有益的思想材料。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的继承思想先贤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使社会主义具备了现实的基础,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实践。在此基础上,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18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C.H.de圣西门、C.傅立叶和英国的R.欧文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867年发表的《资本论》和1875年撰写的《哥达纲领批判》,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原理进行了深刻的论证。二、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人类进入20世纪后,列宁依据时代背景的变化和历史条件的转移,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了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地理论;以“一国胜利”论为思想指导,俄国人民在列宁为代表地布尔什维克党地领导下,赢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地胜利,在人类历史上成功地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地先例,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的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列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实践,发展了马克思的国家与革命的学说,揭示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践和时代发展相结合,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新课题,在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民主殖民地问题、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此后,斯大林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苏联模式。三、从一国到多国的飞跃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在极短的时间内,使苏联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加之苏联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胜利,使得苏联在世界舞台上威望高涨,二战后在东欧,亚洲出现了南斯拉夫、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越南、朝鲜、蒙古、中国等12个社会主义国家。到20世纪60-70年代古巴、印度支那半岛、柬埔寨、老挝也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至此,社会主义国家达到16个。但是,随着苏东剧变、苏联解体,是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最严重的历史悲剧,它不仅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同时也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冲击,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社会主义国家的数目骤减为5个。然而,社会主义运动并没有因此而停止。社会主义国家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在本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认识,这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都突破了苏联在此问题上的认识,针对本国的实际提出了实事求是的看法。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正确估计,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出发点,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冷战后,经过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各国在这个问题上形成了一些新的认识。越南共产党认为它们仍坚持社会主义的目标,但是目前尚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级阶段,而这个过渡时期是长期而充满困难的。初级阶段是整个过渡时期的小过渡,其主要任务是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为大规模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的条件。其间,要会使用资本主义的形式和方法,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来使用资本主义经济,以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是走向社会主义过程中适合我国条件的过渡形式。老挝人民革命党四大认为,老挝革命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但当前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级阶段,处在建设和发展人民民主制度、为逐步进入社会主义创造必要条件的历史阶段。朝鲜认为,一方面它们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社会主义建设还没有完成,目前处于不完全的社会主义阶段,其任务是争取社会主义的完全胜利,另一方面,认为要建成共产主义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但实现共产主义并不是那么遥远的事,一国能首先实现共产主义。强调从本国国情出发,走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古巴党和领导人在改革道路的选择上,既不学苏东国家毁灭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做法,也不完全照搬照抄中国、越南的经验,而是从古巴实际出发,实行有古巴特色的稳步的改革开放,推行稳中求进的改革开放战略。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更是有清醒的认识,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目标,并且做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正是在这个重要论断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由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四、从传统体制到现代体制的飞跃到了21世纪中叶,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能否保持社会主义的长期繁荣稳定,能否引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壮大社会主义事业是新世纪摆在面前的新课题,发展和深化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要保持理论的科学性,不仅要传承理论的科学内涵,还要结合本国建设发展时代具体要求的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和创新理论的实质内容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中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中走出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之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和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理论体系,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恩格斯曾经指出:“我们只能在我们的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都要历史地、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毛泽东在《实践论》中也说过:“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民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高明之处,就是它不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说成是到顶了、不用再发展了的理论,而是沿着历史前进的脚步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飞跃。【参考文献】[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共产党宣言》[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岳川夫,沈济时北京大学出版社[4]《恩格斯全集》新华出版社[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6]《20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实践进程》严书翰[7]《冷战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赵建新[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阶段》熊文枫杨莉邹小宁[9]《跨世纪的设计-邓小平理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