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沪府发〔2012〕1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上海市人民政府二○一二年一月四日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一、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一)现有发展基础与良好条件“十一五”期间,上海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着力培育新兴产业,为“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产业发展形成一定基础。上海是我国“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微电子产业、软件产业(出口)、生物产业和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也是高端装备、民用航空等领域的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高技术产业自主知识产权拥有率近30%,2010年完成总产值6958亿元,12年来年均增长率超过22%,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4。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涌现出高端硅基SOI材料、手机基带芯片、高温超导材料、7500吨全回转浮吊、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等一批自主创新成果。离子刻蚀机、先进封装光刻机等高端装备实现销售,半导体清洗设备、地铁盾构等先进装备走向国际市场。上海光源、蛋白质设施等一批国家重大科学设施落户上海。到2010年底,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获批国家工程实验室7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8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38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推进。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若干意见》,设立了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专项资金,颁布了新能源、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优化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到2010年底,上海累计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05家、投资性公司213家、外资研发机构319家。上海高技术产业出口交货值年均增长30%,高技术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机构体系日趋完备。上海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已形成货币、证券、期货、黄金以及股权转让等在内的国内最齐备的金融市场体系,以及涵盖银行、证券、保险、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机构在内较完备的金融机构体系。目前,注册在沪的证券公司14家,占全国13%;基金管理公司30家,占全国50%;创业投资机构238家,管理总资本占全国38%。上海还设立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二)存在不足企业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国有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民营企业实力亟需增强;外资研发中心与自主创新体系的关联度不高;特别是缺少具有创新活力、行业领先的龙头企业。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不高。产学研结合成效不显著,科研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技术成果的发现、评估、筛选、转移机制尚待完善;技术交易、科技信息服务等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发展较慢,市场化的创新成果产业化中介机构缺失。人才激励机制亟需完善。上海科研人员超过一半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由于职业自由度、社会尊重度等问题,不愿向企业流动;国有企业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未能更多地参与产业化收益的分配;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人才引进和培育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金融服务体系尚未形成有力支撑。上海投资初创期的天使基金缺乏,知识产权质押、科技担保等发展较慢,金融优势对于创新创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尚待加强。部分领域管理体制改革滞后。行政审批、资质管理、价格管理等还不能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政策规定不健全。(三)形势展望从国际来看,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上海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发展主动权的迫切需要。当前,全球经济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革命性突破。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和经济体均选择了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云计算等不同的新兴产业作为突破口,提出以复兴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的战略思路。这既增加了上海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压力,也有利于推动上海发挥较强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变革中赢得先机。从国内来看,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上海服务国家战略、率先构建新兴产业体系的重大举措。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决策。按照国家总体部署,上海必须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构建新兴产业体系,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位置,推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若干领域跻身世界前列做出积极贡献。从上海自身来看,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上海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必然选择。上海是我国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和经济中心城市,肩负着建设“四个中心”、推进“四个率先”的历史使命。但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突显,可用建设用地十分有限;水环境和大气容量也十分有限,资源环境的约束对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上海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知识密集度高、资源耗费量少、环境友好、综合效益明显、且具有较强成长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围绕“高端化、集约化、服务化,推动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产业结构”的产业发展方针,上海要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实现更快速的发展,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不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国际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紧密围绕上海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实现“四个率先”的发展目标,积极放大世博会对新科技成果应用的带动效应。以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为主线,以重大发展需求和技术突破为动力,以制度创新和政策环境优化为保障,以培育企业主体和实施专项工程为抓手,对接国家战略,聚焦重点领域,努力打造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引擎,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集聚、跨越发展,更好地服务上海经济发展,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若干领域跻身世界前列做出贡献。(二)发展原则——市场主导。把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结合起来。市场需求是拉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根本力量,要面对国内外巨大市场需求,充分发挥产、学、研、用等各类主体的积极性。综合运用规划引导、财政补贴、价格调控、产业政策等手段,发挥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企业主体。把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与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结合起来。企业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体力量,要加快推动各类产业科技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使企业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主体、研发主体和成果应用主体。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注重发挥中小企业的独特作用,形成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和一大批中小企业融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企业生态链。——创新驱动。把提升自主发展能力与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原始创新,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推动产业组织方式创新,不断改革完善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走国际化发展道路,积极引导外资投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的薄弱环节。——重点突破。把整体推进与实现重点方向的跨越发展结合起来。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能源、新材料五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两大先导产业,聚焦发展极大规模集成电路、民用航空、云计算、物联网、下一代网络(互联网、通信网、广电网)、新型显示、智能电网、新能源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与汽车电子、卫星导航、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电子商务与新型贸易现代化、新兴产业技术创新、高技术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引领发展。把促进可持续发展与支撑当前发展结合起来。要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着眼长远,对重大前沿性领域及早部署,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同时,立足当前,推进利用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和产品解决资源、环境、民生等瓶颈问题,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上海要成为我国综合实力领先、在若干领域跻身世界前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全方位、多层次、高效能的政府服务体系,形成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优良服务环境;初步形成创新要素活跃、创新能力突出、成果转化迅速、产业特色鲜明的良好格局。1.总量规模。“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实现翻一番,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提高。到2015年,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左右。2.结构水平。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左右。进一步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50%左右。3.创新能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进一步提高,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以上。争取新建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新建10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新建1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建20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构建100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力争构建10个重点产业技术标准创新联盟。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保持国内领先,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获取核心知识产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4.企业主体。到2015年,培育10家产值超100亿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龙头企业,50家上市企业,1000家产值超1亿元、具有创新活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骨干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机制灵活、技术领先、模式创新的中小企业得到蓬勃发展。5.空间布局。初步形成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H(High-Technology)型走廊,主要包括嘉定、松江、奉贤、金山等沿边产业带,宝山、长兴岛、金桥、张江(核心园)、临港等沿海产业带,及闵行、漕河泾等中部产业轴;努力构筑上海高技术服务业“中环”产业带,主要包括张江(核心园)、金桥、五角场、大柏树、市北工业区、天地软件园、虹桥、漕河泾、徐汇滨江、漕河泾浦江园等,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集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6.辐射能力。加强与国内外的密切合作,吸引各方力量和智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成为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成果向长三角乃至全国的转移、扩散和产业化更加活跃,实现与周边区域的产业链互动和集群发展,发挥龙头带动和辐射示范作用。表1.“十二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指标类别序号指标名称2015年总量规模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15%左右结构水平3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30%左右4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0%左右创新能力5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2%以上6新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个7新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0个8新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9新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0个10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00个企业主体11培育产值超100亿元的龙头企业10家12培育上市企业50家13培育产值超亿元的骨干企业1000家三、产业发展重点(一)重点发展五大主导产业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继续坚持信息产业优先发展战略,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设施,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以提高信息产业自主发展能力为主线,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努力推进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