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2014年中考语文(全国通用)文言文知识精讲:第1讲 论 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论语知识积累一知识积累1.重点词语解释(1)人不知而不愠.恼恨,怨恨(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而无所得(3)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4)诲.女知之乎教,教导(5)默而识.之记(6)学而不厌.满足(7)不悱.不发口中想说却不能恰当地表达出来(8)举.一隅不以三隅反.提出,举出;类推2.通假现象识别(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高兴(2)诲女.知之乎“女”同“汝”,你(3)是知.也“知”同“智”,智慧,聪明3.一词多义辨析(1)知人不知而不愠知道,了解温故而知新理解,领悟是知也同“智”,智慧,聪明(2)而学而时习之连词,表承接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默而识之连词,表修饰(3)以可以为师矣介词,凭借是以谓之“文”也介词,因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介词,由(4)之诲女知之乎代词,它,指孔子的训言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代词,他,指孔文子默而识之代词,它,指学习所得的东西4.词类活用分析(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2)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3)不耻.下问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耻5.古今异义区分(1)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许可(2)是.知也古义:此,这今义:对,正确;表判断(3)三.人行古义:泛指多个今义:数词(4)不愤.不启古义:心里想弄明白却不能今义: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6.特殊句式认知(1)判断句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也”表判断。(2)省略句式①“人不知而不愠”即“人不知(我)而(我)不愠”。②“可以为师矣”即“可以(之)为师矣”。7.常用成语积累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吗”,现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而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羞耻。学而不厌:学习没有厌倦满足的时候,比喻非常好学。诲人不倦:教育人特别有耐心,不知疲倦。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比喻到处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人。举一反三: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综合探究二综合探究1.关键语句翻译(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聪明。(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他)聪敏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赐给他“文”的谥号。(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文:(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2.根据提示默写(1)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5)在生活中,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我们常引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6)在生活中,要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重点难点分析(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点拨: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也会有不懂的问题。强不知以为知,是自我欺骗,很多人因此而吃了大亏。我们一定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2)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点拨:几个人一起走路,那里面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因为他们每个人一定都有自己的长处。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他们那些自己也有的短处就要改正。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