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党发〔2014〕号关于印发《天马镇2014年“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各村(居)委会、镇属各单位:经镇党委、政府同意,现将《天马镇2014年“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岑巩县天马镇委员会岑巩县天马镇人民政府2014年4月15日天马镇2014年“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为认真做好全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建立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和环境面貌的长效机制,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创建“美丽家园、清洁镇村”活动要求(以下简称“美丽镇村”),结合全镇实际,制定《天马镇“美丽镇村”建设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四家联创”活动,以深化“家园清洁行动”为重点,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建设,形成有利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人居与环境体系,农民现代生活方式和农村先进管理模式,以改善农村环境为目标,加强农村垃圾污染治理,完善垃圾处理体系,倡导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建立环境卫生长效机制,逐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通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创建,努力建设一批“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镇村”,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打好基础。(二)重要意义:“美丽镇村”建设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民生工程,也是今后3年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方向。通过推进“美丽镇村”建设,努力促使新洲实现大跨越大发展。二、总体目标按照全县统一部署,从2013年10月份开始至2015年8月份完成,全镇采取试点先行办法,先期启动7个村(吴家湾村、潭口河村、张家坝村、新发村、南花村、紫金洞村、鲁滩坝村),示范引导并全面铺开,到2015年农村村庄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具体建设目标是:——村庄秀美。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到位,违法、违规建房得到有效遏制,农民建房更加有序,农村危旧房改造有效推进,废弃牲畜圈舍及时清理,无乱搭乱盖现象,“一户一宅”(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执行好。村庄整体建筑、布局与当地自然景观相协调,较好地体现“美丽镇村”丰富内涵和鲜明地域特色。——环境优美。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内无卫生死角。农村房前屋后,院落常年保持清洁卫生,村庄卫生长效保洁制度得到落实。家禽家畜圈养,农户庭院整洁,无乱堆乱放现象。农户自来水和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村庄道路通达、路旁植树成行。——社会和美。基层组织健全,村级组织战斗力强,群众对村级班子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社会管理民主,落实“一事一议”制度,村规民约健全并得到切实履行。农村治安良好,无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其他群体性事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农民幸福指数明显提高。三、基本原则——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共同参与。建设“美丽镇村”,要在镇党委、政府的整体统筹下,通盘考虑各村情况,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美丽镇村”建设,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参与“美丽镇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从当地实际出发、分类分层实施。建设“美丽镇村”,各村要立足本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顺应发展变化趋势,分类型因势利导,要突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注意挖掘文化内涵,展现镇村特色。——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建设“美丽镇村”,主要是落实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最根本利益,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大胆突破、解决村庄规划建设、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建立农民与土地的新型关系,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坚持长效推进、巩固提升。建设“美丽镇村”,是一项涉及面广、目标任务重、持续时间长的系统工程,必须整合所有行政资源和集中全社会力量,建立可持续的长效推进工作机制,促进形成镇、村齐抓共管、整体推进、协同协作的良好局面。同时,要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坚持示范带动,认真总结经验,巩固和发展建设成果,推动“美丽镇村”建设不断深化。四、主要任务(一)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1、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理。建立户投放、村收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和卫生保洁制度。对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以农户自行分类为主,村组专业队伍分类收集为辅。①.农作物秸秆、菜叶、畜禽粪便等,采用农田免耕技术、发酵堆肥、沼气净化等方式进行处理,还田还园;②.金属器物、纸板、书报、塑料制品、玻璃等废弃物,可由废旧物资回收企业进行回收再利用;③.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由垃圾处理场进行填埋处理;④.建筑垃圾、陶片渣土等采取就地填坑铺路、定点倾倒方式处理;⑤.医疗垃圾、农药包装瓶(袋)等有毒有害垃圾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2、合理选择垃圾处理模式。我镇地处连片山区、农户居住较分散且交通不便,结合这些特点主要采取两种模式处理垃圾。①.镇集中处理模式:采用“户分类—组集中—村收集—镇处理”模式,适用于距离集镇较近的村。②.村集中处理模式:采用“户分类—组集中—村收集—村处理”模式,适用于距离集镇较远、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人口较少的村。3、建设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基础设施。根据各村实际情况,按照需求合理配置垃圾房或垃圾收集中转设施,实行分类收集,形成全面覆盖村组的垃圾收集处理网络。原则上,各村应在村委会所在地建设一间垃圾收集房,每个村应建立不少于3人的保洁队伍,配备两辆板车、一辆电动三轮车,每名保洁员配备一把扫帚、一把铁锨、一个袖标、一件保洁服,每个村民小组应建有1个以上的垃圾池,有一名保洁员,配备一辆板车、一把扫帚、一把铁锨、一个袖标。4、集中治理镇村结合部生活垃圾。按照统一部署、统一安排的原则,在广泛动员、充分发动群众的基础上,组织机关、学校、村组干部和当地群众对农户房前屋后、村庄周围、镇村道路沿线及河流沿岸的生活垃圾在11月底前进行治理,并将清理的垃圾由镇、村统一收集处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以后每月组织一次环境卫生治理。5、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处理制度体系。建立和落实好环卫清扫保洁机制,引导各村实事求是地制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卫生保洁管理制度》、《保洁人员工作职责》、《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制》、《卫生评比制度》等相关制度。通过村组细分农户卫生责任区,与农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制定村规民约,规范和约束村民卫生行为,组织定期开展卫生评比活动,对农户进行奖惩,调动农民长期参与积极性,促进保洁工作常态化。制定保洁员管理制度,统一配备服装、清扫工具和清运车辆,统一上岗时间;建立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员动态管理制度(一人一档);建立对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员的逐级绩效考评制度,制定考核细则,切实调动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员工作积极性。(二)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工程”针对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物料乱放、棚舍乱搭、杆线乱拉、墙体乱涂、柴草乱堆、禽畜乱跑等“八乱”现象,全面开展“五项清理”活动:清理农户室内卫生,整齐摆放物品,住宅与圈舍分离,牲畜不要散养、乱拴;清理房前屋后和道路两侧的乱堆乱放(包括建筑材料)、杂草杂物和各类粪堆,规范柴草堆放;清理公路边、河塘边、桥涵边以及公共地带的裸露垃圾和牲畜粪便;清理村庄及周边的污水沟和排水沟;清理墙体的乱涂画、小广告和不规范的标语口号,整理残旧的围墙院落,建设农村文化墙,增设村规民约等公益广告。(三)实施“村庄美化亮化工程”开展绿色村庄创建活动,以村委会及村委会周边人口密集区为主,着重对村口房前等进行绿化美化,利用村内空地见缝插绿种花。加强“四旁四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绿化管护工作,路旁两侧宜林地段绿化率达80%以上,构建优美的农村生态环境体系,清除影响村容村貌的简易临时搭盖,集中拆除一些年久失修、无人居住的危旧老房,清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组织对村民房屋整体外观进行美化。(四)实施“规划指导与建设管理工程”1.优化城镇规划和空间布局。根据全镇村庄发展不均衡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村庄发展趋势的研究,编制村庄布点布局规划,对村庄整治分类指导,对村庄建设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2.加强农村建房指导与管理。健全镇村规划建设管理机构,镇政府设置“美丽镇村”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镇村规划实施管理、农户建房、房产登记的审核和技术指导。组织开展农村土地、房屋普查建档,制定从建房审批、批后监管到日常巡查、违建拆除等环节管理办法,畅通农户建房审批渠道,引导农民依法依规有序建房。(五)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1.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以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为目标,加强生态文明知识普及教育,积极引导村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增强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2.培育特色农村文化。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特别要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宗教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把特色文化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3.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积极组织农民开展宣传教育,结合“四家联创”活动,尤其要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重要创建内容,运用村级文化教育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知识宣传、培训活动。结合农村各类镇风文明评议活动,使广大群众投入到生态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六)实施“社会和谐促进工程”1.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制定和落实村规民约,善于运用“一事一议”等制度,具备条件的提倡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要通过制定村规民约,依法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引导农民合理表达利益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实现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2.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村级组织队伍建设,选好配强村级组织带头人。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行保障机制。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完善农村各项管理,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管,提高村级组织引领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农村的水平。五、实施步骤(一)宣传发动、办好试点示范阶段(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底)。主要工作包括宣传发动及编制规划、试点推进、检查验收、巩固提高4个方面的工作。1.宣传发动及编制规划(2013年10月18日至2013年10月31日)以村为单位,在巩固“三万”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正在开展的“四家联创”活动,加强宣传,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作为“管长远、见实效”的基础工作,全方位开展宣传活动,做到家喻户晓,使垃圾分类成为家家户户的自觉行动。健全卫生清扫保洁制度,推动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常态化。加强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一定区域内垃圾处理设施共建共享,统筹布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处理能力,科学、全面编制完成镇村垃圾统筹治理规划。2.试点推进(2013年1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⑴办好试点,积累经验。依据镇情村情,将水天公路沿线的新发、南花、吴家湾、潭口河、紫金洞、张家坝、鲁滩坝等7个村确定为首期“美丽镇村”建设试点村,通过在试点村的重点区域和重点组院投入完善硬件,建章立制,强力推进,形成效果基础上,争取建立“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集中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⑵突出重点,分步推进试点村具体工作。第一步:以“一清一保一机制”(村庄环境卫生清洁、公共场所专人保洁,农村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为主要目标,实行农户生活垃圾收集分类,村集体组织专人定时定点收集清运。7个试点村重点区域及垃圾处理设施初步规划为:新发除集镇以外,重点向二、三组和六组延伸,具体整治清理范围自盘极沟大桥至老镇政府及荒山示范片区域,按农户居住划为三个责任区,以王先元处十字路口为界,其中王先元至盘极沟沿线为一片,刘修明至老镇政府、至荒山示范片各为一片,新发六组胡胜成至六组安置点周围为一片(含老梁厂),配备垃圾筒(籍),由镇村集中组织垃圾运输、处理、填埋;南花村以水天公路沿线住户配备垃圾筒(籍),由镇村集中组织垃圾运输、处理、填埋;潭口河村、吴家湾村、张家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