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与规划1•国家卫生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鄂州历史悠久,帝尧时为“樊国,夏时为鄂都,殷商时为鄂国”,三国时孙权在此称帝。也是古铜镜之乡,是驰名中外的“武昌鱼”原产地,素有“百湖之市、鱼米之乡”等称号,也是中部地区最佳投资的城市。矿产、生物、植物、水资源丰富。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达12692元。2•一、美丽乡村建设。一)首创之地。1)2003年习近平同志亲自调研、部署、推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2)2005年8月15日习书记在浙江安吉余村提出“两山论”。①10多年来,在浙江大地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从盆景变风景、化苗圃为森林,成为浙江全省干部群众内化于心、外化3•于行的自觉行动,呈现出神形兼备、丰盈充实的全域化格局,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实践依据;二)成效明显。通过多年努力浙江已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的标杆省。并提出了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要求。全省各地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不断提升整体建设水平,促进美丽经济发展。4美丽经济发展的浙江实践5美丽经济与筑巢引凤的杭州现象6•三)以“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为抓手,改善农村生态环境。1)全面推行“河长制,完成清三河”的治理任务。2)大力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14年以来投入300多亿元,500万户农户生活污水实现截污纳管,2.1万个村完成治理。3)初步形成了“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景、一县一品牌”的格局。4)创建美丽庭院7•43万户,培育特色精品村2000多个,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300多条,培育美丽乡村先进县58个、示范县6个、示范乡镇100个、特色精品村300个。5)美丽宜居示范村国家级试点和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总量居全国首位。6)发展美丽经济。①以“两山””思想为指引,从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村转变,积极推进“美丽成果向美丽经济”8•转化,把美丽转化为生产力,增强美丽乡村建设的持久动力;②依托美丽乡村,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新功能;③因地制宜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养生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农家乐、民宿等乡村休闲旅游业。2016年,全省农家乐特色村3484个,从业人员16.6万人,年营业收入291亿元。9•7)顺应城乡融合发展趋势,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发展美丽农业。催生民宿、农家乐、休闲农业等乡村旅游业发展和健康养生养老产业的发展,形成美丽乡村与美丽经济互促共进的新机制。8)通过县、镇、村三级美丽联动创建,形成打造美丽县城、美丽小镇、美丽乡村的城乡一体的美丽建设新体系。10•9)顺应新一轮城市“上山下乡”,积极引导城市的消费、投资、创业转向美丽乡村,开创了城乡互联互通、互促共进的美丽城乡建设的新局面。10)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变单纯的靠山吃山为养山富山,尊重自然、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如桐庐县通过以养山富山,实施人与11•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贯彻于“三农”工作始终,走科学发展之路。11)坚持规划先行,保护优先。把规划摆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结合实际高标准、高起点完善“县、乡、村”三级规划。以规划设计提升建设水平,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坚持先规划、后建设。12)坚持政府引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12•①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将财政资金重点投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与绿化,垃圾收运处理及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方面;②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不大包大揽,在农房建设改造方面,注重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个性与特色,因地制宜,不搞千房一面,千村一面,每一个村庄建设上都能彰显自己独有的特色;③正视环境问题。13污水横流14雾霾的危害15健康与生态的底线1617人与万物有契约的不二定律•塔克拉玛•干沙漠17•13)狠抓环境治理。①在污水治理上,桐庐首创了分散式厌氧加人工湿地、太阳能微动力耗氧加人工湿地的处理模式;②在生活垃圾处理上,在农户门前放置分类收集桶,把可堆肥垃圾做成有机肥料,实现了生活垃圾再利用。着力在垃圾、污水治理上下功夫。14)与旅游深度融合,以景区的理念建设全县,以景点的理念建设村庄,18•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把城市游客吸引到乡村,使传统的乡村观光旅游转化成参与式、体验式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15)全部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推行农村垃圾建立健全长效机制。16)以城带乡一体发展。四)主要经验。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①永嘉县坚持政府主导、建制村主办、全员参与。19•成立了书记和县长担任组长、22个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协调和指导考核工作。建立县4套班子领导“九联系”制度,实行一周一督查、半月一早餐会、一月一排名、一季一追责制度,及时了解和帮助解决问题。通过蹲点调研、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开展宣传引导,充分调动广大20•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形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许多在外企业家和社会能人纷纷捐资助力家乡美丽乡村建设,一些市民和企业家主动当起了“河长、路长”,助推了美丽乡村建设;②安吉县建立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责任机制。县政府负责美丽乡村总体规划、指标体系和相关制度办法的建设、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21•考核等工作,乡级政府负责整乡的统筹协调,指导建制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并在资金、技术上给予支持,对村与村之间的衔接区域统一规划设计并建设,建制村具体落实美丽乡村建设;③发挥财政投入引导作用,积极吸引企业和社会资金共建美丽乡村。16)规划引领项目推进。①做到统筹兼顾、城乡一体;②规划坚持绿色、人文、22•智慧、集约的理念,综合考虑农村山水肌理、发展现状、人文历史和旅游开发等因素,结合城乡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做到城乡一套图、整体一盘棋;③规划做到因地制宜。按照: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的“四美”标准,规划体现一村一业、一村一品、23•一村一景,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居则居、宜文则文的原则分类规划,将全县建制村划分为工业特色村、高效农业村、休闲产业村、综合发展村和城市化建设村五类;④尊重群众意愿。按照专家设计、公开征询、群众讨论的办法,经过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群众公开评议,24•书面决议公开、执行结果公开的五议两公开程序确保规划设计科学合理;⑤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⑥坚持三个一不动摇。一始终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以生态是特色,绿色为底色。历届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二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过程中,用项目支撑产业发展。始终把生态环境优势25•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三始终坚持共建共享不动摇。通过建设,提高城乡发展的均衡度。2017年,安吉城乡居民的收入之比达到1.74:1。他们想了别人想不到的事、算了别人算不清的帐,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高附加产业,最后赚了别人赚不了钱。其实大家都可以赚,关键是看你想不想赚。26成效显著27环境生态学的“习作”28科技引领发展创意与美丽农业2929“无中生有”的杭州升级版30美丽乡村建设的安吉实践31习书记与马英九握手32安吉美丽乡村精品村洪家村33保洁制度与基础设施3435《藏龙卧虎》外景地安吉3536政府服务与美丽经济发展37安吉2012年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宣传推广与产品营销38农产品与深加工技术3940养生农产品4041发展养生产业41红色旅游与美丽经济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