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证券投资分析报告宏观行业公司基本面分析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证券投资--宏观分析国际经济分析国内经济分析货币、财政政策分析国际经济分析总体情况:今年年初以来,世界经济总体继续保持复苏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呈现出阶段性疲软特征。1、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普遍乏力,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主权债务和财政风险不断加大美国经济增长显著放缓,第一季度环比折年率仅增长1.9%,增幅比2010年第四季度回落1.2个百分点。欧元区第一季度同比增长2.6%,超出市场预期,但各成员经济增长明显分化。2、新兴经济体继续较快增长,但增速回落、通胀压力上升,货币政策继续收紧第一季度印度、巴西、俄罗斯、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等经济同比分别增长7.8%、4.2%、4.1%、4.0%、6.2%和7.2%,增幅比上季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进入第二季度后,相关经济指标显示,主要经济体增速仍在继续放缓。3、石油、粮食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振荡,国际金融市场依然动荡不安,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当前,不少国家经济复苏仍离不开刺激政策的推动,微观主体生产和投资活动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表现在:1、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难下,5月份美国失业率回升至9.1%,欧元区失业率高达9.9%,日本失业率为4.5%。2、发达国家私人部门需求疲弱,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房价仍在下降,消费者信心不足,企业投资意愿低落。3、美欧等国金融体系仍有待修复,生产、消费和投资等实体经济活动继续受到制约。4、新兴经济体面临经济过热后的“硬着陆”风险,经济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抵御外部冲击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宏观调控处于两难境地,保持经济平稳增长难度加大。5、是在发达经济体复苏势头减弱、增长速度放缓的情况下,新兴经济体经济回升复苏也势必会受到较大负面影响。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继续过剩,美元持续贬值,加上西亚北非政局动荡,日本大地震和核泄漏,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波澜再起,以及美国国会对削减财政赤字和提高国债限额分歧严重,导致市场投机活动和避险行为明显增多,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性上升。与此同时,国际能源资源价格持续振荡走高,目前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仍高达每桶90美元以上,农产品价格继续震荡上行,截至5月末涨幅超过25%。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和经济增速下滑导致全球股市宽幅振荡,5月份欧元区、日本、澳大利亚、台湾地区股市均跌破年初水平,美国、英国、新西兰也仅略高于年初水平;主要国债收益率窄幅波动,保持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普遍上涨,通胀压力正向全球范围扩散。新兴经济体为抑制经济过热普遍收紧货币政策,利差扩大和货币升值吸引大量国际资本流入,加之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价格持续走高,导致通胀水平上升。第一季度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意大利分别同比上涨了2.1%、5.3%、1.8%、2.1%、2.6%和2.3%,涨幅比2010年平均水平高0.3~0.8个百分点,而4月份和5月份涨幅也普遍高于第一季度,但日本仍处于通货紧缩状态。年初以来,先后采取加息行动的国家有巴西、中国、泰国、韩国、匈牙利、印度、越南、以色列、俄罗斯、波兰等10多个。近期,印度央行将基准利率大幅上调50个基点至7.25%,为连续第9次加息;俄罗斯央行上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3.5%,为今年年初以来第2次加息;巴西央行上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12.25%,为年初以来第4次加息,从而使其基准利率水平成为全球最高;中国自2010年10月份以来已连续5次加息;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等国也都采取了次数不一、程度不同的加息行动。4月初,欧洲央行首次宣布加息,将其基准利率由1%上调至1.25%,拉开了发达经济体加息的序幕。目前,发达经济体的加息预期也在持续升温。总结:世界经济复苏正处在由政策推动向依靠私人部门需求带动自主增长的转变阶段。下半年世界经济总体仍将保持复苏态势,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全年增幅比2010年可能有所回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6月份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3%,低于2010年的5.1%;其中,发达国家增长2.2%,发展中国家增长6.6%,均比上年低0.8个百分点。同时,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全球通胀压力仍不可低估,一些国家有可能会呈现“滞胀”的局面国内经济分析国内GDP平稳上升带来利好国内CPI与PPI变动带来的影响以及国内不乐观情况2006----2011年国内GDP图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GDP增长利好:GDP持续保持了平稳高速的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CPI市场物价同比上涨,食品价格涨幅较大.去年全年CPI比上年上涨3.3%,受需求拉动,其中,城市上涨3.2%,农村上涨3.6%。,成本推进,结构性通货膨胀三大主要因素的影响,我国CPI9月虽然有所下跌,但是CPI涨势依旧明显PII(生产者价格指数的持续上涨,生产者成本的增加会最终传导到CPI,预计我国的CPI还会持续上涨,通胀压力依旧明显。)国内不乐观情况一、“定价权”大战:中国制造业危机重重,投资营商环境全面恶化30年前,我国改革方向是成功的,孕育了大批民营企业家;错误的是把我国定义为“制造业”大国,而把设计、策划、仓储、物流等拱手让人——“定价权”大战(一场无硝烟的战争),我们输了,欧美掠夺了我国制造业90%的财富。中国失业人口2亿,但招工困难,制造业利润不断下降,几乎为“零”;制造业危机重重,投资营商环境全面恶化,大家不敢做实体经济了,资金只有转向股市、楼市。二、汇率大战:美国正在用对付日本的“汇率大战”对付中国,且中国正在重蹈覆辙。日本经济覆没的前车之鉴:1、1985—1987年,美国逼日元升值一倍,打击日本出口;2、1987年,美国逼日本将汇率降低到历史低点至25%,日本各大商社相继受挫;大家纷纷贷款“炒楼、炒股”,东京地价翻了几翻,GDP世界排名第二。日本感觉:大国崛起,浑然不知危机。3、1990年1月,美国投下第三颗炸弹“金融核弹”,炸毁日本的资本泡沫。引爆点就是:允许华尔街资本进入日本。最终,导致日本二十年的萧条。现在,美国故伎重演,2009年9月24日,奥巴马在“峰会”上发言:“中国人民币必须升值,汇率必须下降”。一)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会放缓。表现在三个方面:1)人民币升值会影响到我国外贸和出口。人民币升值,就会提高中国产品的价格,加大资本投入的成本,带来的是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下降,从而引发国内经济的不景气。2)还会影响到我国企业和许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因为尽管“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世界市场的主要产品,但中国产品的一个致命弱点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目前所占的市场份额,主要依*中国产品价格的低廉,在竞争中并不处于主导地位,如果竞争力受到打击是很可怕的3)还会破坏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使我国的金融距爆发危机的边缘越来越近。升值业可能葬送我国多年辛苦造就的良好投资环境,新增的海外投资则会减少,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将被大大消减,因为这种投资变得相对昂贵。另一方面,国际游资的投机活动可能增加,使我国的金融距爆发危机的边缘越来越近。4)还有,升值后导致投机不可避免地盛行:由于以美元表示的国民财富迅速增加,股市和房地产达到高潮,一些“泡沫”进一步膨胀或造就新的“泡沫”,两极分化继续扩大,导致投机不可避免地盛行。(5)此外,人民币升值之不利多多: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人民币升值物价肯定会降下来,因为进口品的价格会下降。人民币升值增大就业压力,恶化当前就业形势:外商投资企业对吸引国内劳动力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尤其是现在的情况更是如此,所以此时人民币升值不仅会影响吸引外资,而且也会加剧当前就业形势的恶化。三、“A股定价权”大战:“高盛”狙击股市,中国股市将“被国际化”。11月5日召开的“中国国际资本市场论坛”上,来自高盛、大摩等外资投行一致认为,A股市场在国际资金持续流向新兴市场的大背景下,将迎来新一轮上涨。11月11日,有人操纵中国石油触及涨停,高盛在公开报告中称:A股上行趋势没有改变。暗地从伦敦指示香港的高盛机构及客户,卖出所有权重H股,导致港股、特别是H股大跌。当前,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主要有国家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财政管理体制、转移支付制度等目前情况下,政府需要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信贷投放、货币发行,特别是热钱流入,适当地进行控制。也意味着整个应对金融危机的刺激政策正式开始逐步退出。实行上述政策的原因:一、积极的财政政策1、我国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大量劳动者长不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这就要求就业者提高自己的就业素质(文化素质和劳动素质)。而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了教育上的支出,也扩大了社会福利保障支出,这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2、经过金融危机后,我国国民经济虽然得到较好的恢复,但是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国内的物价还是呈增长趋势,此时可以说是经济过冷,国家财政盈余。人们不愿意花钱消费,都选择了储蓄。所以国家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国内需求,刺激消费,加快经济的恢复二、稳健的货币政策1、货币政策改为稳健表明,金融危机后新兴市场国家已逐步采取退出政策。随着近来通胀压力明显增加,及国外经济环境明显变化,近一步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条件已经逐步发生了变化,各方普遍认为,政策转向已势在必行。2、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复苏的前景并不明确。尤其是海外因素,美国经济复苏是否反复,欧洲债务危机是否蔓延恶化,重重疑问都尚未完全解决。2011年中国很可能面临“增量滞涨”的局面,即经济增长趋势放缓,伴随着通胀加速攀升,实属“两难”局面。而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可以为此“留一手”。譬如针对经济中需求不足的问题,就可以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振兴消费3、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能够保证各方面的税率没有太大的波动,人民投资不会有较大的变动,有利于国家的财政预算和结算,有利于国家收支平衡。总结: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防范实体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和乏力,以稳健的货币政策抑制棘手的物价上涨和通胀压力政策可能会进行结构性微调周小川表示,中国今年的GDP增长率超过9%,中国整体经济形势并没有出现太大的改变,财政和货币政策总的提法保持不变。“同时还要对国际经济形势保持警惕,货币政策对此将保持充分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前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完善财税政策,推进结构性减税。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和用财政超收收入兴建楼堂馆所,防止年终突击花钱。保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要。物价趋势稳步回落温家宝总理10月25日表示,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要完善财税政策,大力推进结构性减税。其实,还是在此前确定的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框架之下,财政政策积极的定位和方向没有改变。而未来的“预调、微调”,带有更积极意味。如有必要,财政政策仍有扩展空间。财政政策在抑制通胀时,一方面,继续加强对农民有效、综合直补,从而增加农副产品供给,尽量防止食品因素推高物价;另一方面,就是房租因素,中央政府将继续大力支持保障房、公租房建设,从而减少居民的居住成本。“十二五”期间3600万套保障房的大量供给,可以起到平抑房价、房租,抑制通胀等作用。而且,从“保民生”的角度看,肯定不会缩减。地方融资阳光化2011年上海、浙江、广东、深圳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贾康指出:此次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是发行地方公债,这与市政债、地方融资平台都不同。地方公债是促使地方融资“阳光化”,而此前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是地方“隐形负债”。此次试点,并不是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动荡、国内经济不景气的“救急措施”。试点是中央推进地方政府阳光财政、阳光融资的措施,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改革和进步。四个试点城市的地方政府可以“阳光化”发债,从而化解和封堵原来的隐患。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