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和《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自主开发和实施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现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课程设置1.地方课程领域。地方课程包含生命教育、自然探究、民族文化和社会探究四个学习领域,每一领域内设若干模块,我校小学地方课程教材选择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三个模块,具体安排如下:小学:1—2年级安排传统文化一个模块,3—5年级安排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三个模块。2.学校课程领域。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学校的具体情况,从省教育厅公布的地方课程科目中选择部分课程作为学校课程,同时自主开发部分学校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除民族文化、生命教育、自然探究和社会探究四个学习领域外,可扩展到文化艺术、体育与健康、学科探究、礼仪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地方特色产业等主要领域。学校课程包括进入课程表的课程和不进入课程表的课程。2进入课程表的课程。是指以学校特色教育为重点,结合社区的优势与资源、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师资水平与特长等实际,围绕某一领域开发的一类学校课程。此类课程需学校形成较为规范的书面教学材料,诸如我校部分班开发的《跳绳》、《心理健康教育》、《学法指导》等。二、课程开发(一)地方课程的开发。山东省教育厅负责组织地方课程的开发,制定地方课程科目方案,编制《山东省地方课程选用指南》,下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学习指导书目录》,供学校和学生选择地方课程时参考。(二)学校课程的开发。学校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教师。开发的程序包括:1.成立机构。学校成立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和学校课程开发小组。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负责审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开发小组具体负责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开发与研究工作。2.论证评估。开发小组要立足教学实践,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对学生的发展需要、学校及社区的发展需要、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方面进行论证评估,并于每学期初向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提交下一学期要开设的学校课程开发申请。33.确定课程。申请通过后,开发小组研究确定具体的学校课程名称、课程目标、实施范围、大体结构,填写《校本课程开发申报表》,制定《学校课程开发方案》。三、课程评价(一)学生评价1.评价内容及要求(1)学习态度和活动体验。主要对学生在学习和活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参与态度、情感体验进行评价,包括学生能否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能否及时反思;能否完成学习任务;能否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能否尊重他人,并与同学进行友好合作交流等。(2)学习方法与技能掌握。主要对学生在学习和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与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包括学生是否会搜集、加工和积累资料;学习方法是否得当;是否善于提问、乐于研究、勤于动手;是否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等。2.评价办法学生评价由教师负责组织,采取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结果小学主要采用描述性评语或等级形式表达。(二)教师评价1.评价内容及要求4(1)教师能否明确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开发程序、课程设置及课程实施等内容。(2)教师能否根据学校总的实施计划和安排、自身教学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制定所教模块的具体实施计划,组织好相关的活动。(3)教师能否积极参与学校课程的开发,是否有开发成果。(4)教师能否按照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人生规划四个模块的内容标准和活动要求,精心组织备课,优化上课流程,并对学生活动进行有效的跟进指导。(5)教师是否明确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方案,是否能够熟练运用评价标准和办法,为每一位学生填写好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评价档案。2.评价办法教师评价由学校负责组织,采取学校评价、教师自评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问卷调查,查看教学计划、备课笔记、参与学校课程开发的有关材料,查看每一位学生的评价档案,组织推门听课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三)学校评价1.评价内容及要求(1)是否制定了课程开发方案,方案是否包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评价建议以及保障措施等。5(2)是否制定了学校课程管理方案。学校课程管理方案可单独呈现,也可在学校工作计划或教学工作计划中体现。对学校课程的管理,目标要明确、措施要具体。(3)是否开齐模块,开足课时。小学必须开齐地方课程的三个模块;必须每周开足2课时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开课安排要落实到学校总课表和班级课程表中。(4)是否建立与所开设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特点相适应的评价方案。方案要有具体的评价标准和办法。要为每个学生建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评价档案,包括地方课程每个模块的评价表、学校课程评价表、学生的调查研究报告、征文、小论文、作业或书面作品、活动设计方案等。2.评价办法学校评价由镇办教委和市教体局负责组织,其中镇办教委负责对所辖中小学进行评价,学校将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通过推门听课、问卷调查、查阅各种方案、计划、课程表等档案材料等形式进行。四、课程教学原则(一)倡导整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国家课程中的各学科进行有效整合。特别是学校课程中的活动类课程,要与学科教学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兴趣特长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整合。(二)注重情境性。教师要充分运用新闻、案例、图片、图表、书籍、视频资料、模型、游戏、多媒体展示等多种载体,创6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强化实践性。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要采用调查分析、阅读研究、生活实践、实验操作、自主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四)关注生成性。生成性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显著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参与度、思维方法与活动方式、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作为教学过程中的“活资源”灵活加以运用,力求课堂教学有效、高效。五、课程实施保障(一)建立组织机构。学校要安排一名业务领导专门负责课程实施的统筹协调工作,具体开展各类教学活动。要建立地校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经常交流经验,在研讨和反思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二)合理安排教师。学校要根据教师特长,合理安排专兼职教师,也可聘请校外专家或相关人士作为兼职教师。重点培养2—3名专职或固定兼职骨干教师,逐步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三)开发课程资源。学校要充分农村资源,图书馆、社会实践基地、革命历史纪念地、传统文化活动、传统文化节日等生活资源,开发一定数量的学校课程。7(四)科学推进实施。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进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实施,要通过聘请专家讲座或现场指导等方式,不断探索课程开发建设新模式、新方法。采取评选示范校、召开现场会、课程推进会等形式,总结经验、推广典型,以点带面,发挥示范校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提高我校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实施水平。六、课时和内容安排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在一至五年级开设,每周必须安排2课时,每学期一般36课时。学校要根据学期初教研室下发的地方课程每个模块的教学进度和课时要求,将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进行统筹安排,集中或分散开设。但学校课程设置的课时总量一般不要超过地方课程。具体安排意见如下:年级课程类型课程内容第一学期合计课时第二学期合计课时一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19361836学校课程学校安排1718二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19361836学校课程学校安排1718三地方课程安全教育5364368年级环境教育810传统文化118学校课程学校安排1214四年级地方课程安全教育536436环境教育108传统文化1215学校课程学校安排99五年级地方课程安全教育536436环境教育810传统文化1310学校课程学校安排1012人生规划1410学校课程学校安排1214备注:表中的学校课程课时安排是指进入课程表的学校课程。不进入课程表的课程与学校的主题班会、兴趣小组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综合使用课时。二〇一一年二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