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第1课第2课第3、4课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1、什么叫“百家争鸣”?2、“百家争鸣”中主要有哪些流派?#15.“百家争鸣”主要的流派3、春秋战国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16.幻灯片164、“百家争鸣”产生的重要意义是什么?#17.“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1、孔子的主张和贡献二、儒家思想的形成(1)思想核心:“仁”的思想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就是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调和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稳定—提高人民地位,促进生产发展—维护奴隶主的统治,有其保守性(2)强调在政治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3)主张“克己复礼”,即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4)进步的教育思想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教育由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5)潜心办学和著述,奠定儒家思想基础P5页2、孟子思想及其影响:3、荀子思想及其的影响:其“仁政”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民本思想对统治者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性善论为实行“仁政”提供了伦理观基础,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荀子“君舟民水”的观点为后世有见识的封建帝王所采纳,对“治世”局面的出现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改造儒家思想,吸收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孔子孟子荀子时期仁的思想民本思想人性论p6页爱人以德治民性相近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春秋战国中期战国末期同异奠定基础体系完整,成为大宗。三、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学派代表主要思想墨家墨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兼爱”“非攻”“尚贤”继承老子的学说,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法治观集权观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万物的本源是“道”,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变革观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知识升华古为今用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讨论: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提倡它吗?为什么?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4、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家争鸣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所谓“争鸣”是指争论和辩难“百家争鸣”主要的流派主要有十个学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合为“十家”。由于小说家没有系统化的理论,不能称其为一个学派,其他的九家被称为“九流”“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分封制瓦解3.阶级关系变动: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思想文化上:学术下移,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学派。“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1.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3.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