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工作自评报告经济学院15浙江大学21个学院自评报告经济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自评报告一、学院基本情况学院现设有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公共管理等5个系;设有浙江大学经济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研究所、金融研究所、证券与期货研究所、财政研究所、国际商务研究所、行政管理研究所、经济法律研究所、社会与劳动保障研究所、台湾研究所以及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所属所(与管理学院共建)、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应用经济研究中心等15个研究所(中心)。有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有政治经济学、国际贸易(下设电子商务方向)、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劳动经济学、企业管理等6个博士点;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国民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世界经济、财政学、经济思想史、行政管理、企业管理、社会保障、公共管理硕士(MPA)等14个硕士点。有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2个省级重点学科。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59名,教师系列人数124人。教师中:教授30人,副教授55人,讲师38人;有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人63人;博士30人(占24.2%),硕士72人(占58.1%);35岁以下青年教师25人(占20.2%)。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11人,“浙江省高学教学名师”1人。同时还聘请了芒德尔(获1999年经济学诺贝尔奖)、夏普(获1990年经济学诺贝尔奖)、福格尔(获1993年经济学诺贝尔奖)以及吴敬琏、张曙光、戴圆晨、龙永图、汪丁丁、周其仁等一批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为学院的名誉和兼职教授。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充满朝气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研究实力的师资队伍。学院以“拓展外部学科发展空间,优化内部办学资源配置,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建设一流经济学院”为办学指导思想,以创建一流经济学院为目标,积极探索“研究型、创新型”的办学模式。积极开展国内外的学术交流、积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参与国家、地方和企业的决策咨询研究,通过国际合作办学和为经济建设服务,争取更多的办学资源,改善学院的办学条件。学院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建立高效率的教学科研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思想工本科教学工作自评报告经济学院16作系统的效率,努力提升办学层次,提高办学水平。走以产、学、研相结合并相互促进的发展之路。经过五年的建设,经济学院在国际上已有一定的影响,在国内处于较好的位置。经济学院各系的专业设置为:经济系:经济学(试验班)金融系:金融学财政系:财政学(理财方向)国际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学校共建专业)公共管理系:劳动与社会保障学院对本科教学的管理主要有行政管理和业务建设与管理二条线。行政管理由院务委员会→主管副院长→教学系主任→教育科,讨论执行转系、学生分专业、免试推研、退学及日常教学管理事项。业务建设与管理由院务委员会/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主管副院长→各系主任和副主任,主要抓好全院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专业及课程建设等。学院本科教育科现有正式编制4人,主要负责本科教学的日常管理及建设,科内以工作职责分工,完全没有系的界限。学院建立了由退休教师组成的教学督导组(3人),对全院本科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把关。学院实验室现有实验管理与技术人员4人,负责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学院资料室现有人员4人,负责资料室的管理与建设。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3名,负责全院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学院办学目标明确,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科研实力雄厚、学术氛围浓重,育人环境优越。二、本科教育工作及主要成绩本科教学是高等教学的立足之本,本科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学院办学之根本。近三年来,我院在党政领导班子及校教务部的领导下,在保质按时完成教务部及学院布置的工作的同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研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我院在全校率先提出并开展了“本科生优导制”,并适时地转为“本科生导师制”(普导制),促进并推进了学生的科研能本科教学工作自评报告经济学院17力。2、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借鉴国外著名大学的经济类本科人才培养经验,在全校率先开办国际试验班。构建和实践“需求导向型现代经济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并形成了我院的办学特色。3、积极承担教学改革项目。省部级重点规划建设教材建设项目2项,校教学改革项目5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校级以上重点建设教材3部,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7项,校重点课程建设项目5项,校双语教学建设项目8项,学校多媒体课件建设项目15项。近年获校以上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国家级二项。出版教材42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3篇。4、积极推出研究型课程、双语教学课程等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要求的专业课程,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近三年来,开设研究型课程12门,双语教学课程18门。专业课和主干课使用先进教材的比例在50%以上,采用近六年出版的教材80%以上。5、教师积极投身于教学实践与改革,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涌现了一批先进个人。金祥荣教授获“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荣誉,朱柏铭教授获“我最喜爱的浙江大学老师”荣誉,郑备军副教授悉心指导本科生参加课外学术科研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等。6、采取积极措施,培养青年教师,努力改善师资队伍结构。目前的师资队伍结构较学院刚成立时有很大程度的改善。现还有29名教师正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二年后,我院的师资队伍结构完全可以超过《浙江大学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方案》的A级标准。7、学院教学管理队伍结构合理,管理规范,整体素质高,服务意识强。8、加强实验室建设,购买实验教学软件,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9、毕业生的录研率和一次性就业率逐年提高。2003届毕业生的录研率达到了12.3%,一次就业率99.3%。毕业生中有被北京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录取的免试研究生,也有到哈佛大学等国际著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学院的社会声誉得到了很大的提升。10、近三年我院学生积极参加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0级顾健耀同学撰写的《论“诚信纳税”的经济学分析》一文,在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特等奖。本科教学工作自评报告经济学院18三、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以一流大学的标准来衡量,我院在本科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1、国际试验班正在试验阶段,仍在不断探索中,存在一些不足。2、办学条件仍有差距。尽管我院近几年的本科教学办学经费不断增加,但从整体上讲还不够。3、师资队伍不尽合理。无法开展教学讨论和相关的学生教学研讨活动。教师中教授比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等相对较低。4、学生管理体制。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我院所有本科生都在紫金港校区。由于教学由学院管理,学生的思政工作由学园负责,导致学生的教学与管理存在脱节现象,特别是在就业指导、学生考评等方面尤为突出。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拟采取如下对策:(1)发挥研究型大学的优势,推进国际试验班的教学和人才培养。(2)争取学校更大的投入,加大自筹经费的投入,切实改善办学条件。(3)提高人才引进质量,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争取利用2至3年时间,建立一支结构合理、能满足教学活动需要的师资队伍。(4)加强教学研究,进一步优化专业培养计划,加强课程教学内容的监控,及时推出一批新的课程。(5)加强与学园方面的联系与沟通,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做好人才培养的一系列工作。我院根据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条例,实事求是地总结了我院的本科教学工作,找出了亮点与特色,同时也分析了存在问题和不足,以求通过评估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标。我们将通过评估对不足之处进行整改,与时俱进,加快学院建设,使我院的本科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工作自评报告法学院19法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自评报告一、法学院概况浙江大学法学院创建于1954年,著名国际法学家李浩培教授担任首任院长。当时聘请许多海内外著名法学家任教或讲学,社会法学派代表、著名法学家庞德教授曾在原浙大法学院授课。1952年,浙江大学法学院在院系调整时停办。1980年原杭州大学重建法律系,并于1994年与政治系合并组建了原杭州大学法学院,由荣获首届全国“十大青年法学家”称号的胡建淼教授担任院长兼法律系主任。原浙江大学也在1994年开始招收国际经济法专业本科生,并于次年设立国际经济法系,由留法法学博士卢建平教授担任系主任。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四所同根同源的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与浙江农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浙江大学。1999年8月,原杭州大学法律系、原杭州大学政治系、原浙江农业大学社会科学部、原浙江医科大学社会科学部和德育部、原杭州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原浙江医科大学人口与医学研究所共9家单位合并成立新的浙江大学法学院。现任院长为著名法学家、博士生导师李龙教授。法学院现设立法律系、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系、思想政治教育系、人口与发展研究所、经济法制研究所、公法与比较法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国际政治研究所、比较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企业制度与文化研究所,共计三系七所。现有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等3个本科专业。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经济法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行政管理、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国际政治、人口学、伦理学、社会学等14个学科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此外还有法律专业硕士学位点(JM)和“两课”教师硕士培养点。宪法学与行政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国际政治、人口学等四个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学院2004年有本科生693名,研究生495名(其中博士生56名),留学生14名;现任教师135名,其中教授32名、副教授66名。二、指导思想与目标定位法学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国之学、治国之学、正义之学、权利之学,在国家生活中具有更为突出的地位和更加显著的作用。法学的繁荣发达,往往能够形本科教学工作自评报告法学院20成更加强大的生产力。法学也是高等教育中的显学,没有法学教育就没有现代高等教育。近代世界上第一所大学——意大利的波伦亚大学就是从研究和传播罗马法知识开始的。现今世界一流的大学,如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日本的早稻田大学、东京帝国大学等,也都是以高水准的法学院著称的。当今世界久负盛名的大学,都是法学教育与研究最活跃、最繁荣的大学;当今世界最兴旺发达的国家,也都是法治昌明的国家,是法学教育与研究最受重视、最为发达的国家。法学的教育与研究,是事关民族命运、国家兴衰和人民幸福的百年大计。浙江大学的建设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作为浙大组成部分的法学院,毫无疑问,要紧跟这个目标,并尽量全力实现这个目标。新的浙江大学成立以来,我院先后制订了“2001—2005年法学院学科发展规划”和“2003—2007年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法学院的目标为:一切以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目标为出发点,“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为指导方针,将法科学生培养成高质量、高水平、高品位的,基础宽厚、思维敏捷、富于创新的治国之才。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法学院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中共中央、教育部和省委关于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地执行学校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部署,用科学的发展观优化结构、完善机制,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的力度,“人才强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思路。举全院之力,树一流理念、创一流业绩,以“研究为主导,教育为根本,创新为灵魂”大力建设水平高、精品多的法学学科,把法学院建设成为国家的重要法科研究基地、法学教育和法律服务基地,使法学院成为我国法学家、政治学家与法律家的摇篮,成为全国培养治国之才的中心。学院力争于2003年至2007年期间,跻身于全国法学院系中的前6名;到2010年,在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的法学院中名列第二(仅次于北京大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