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岛版小学数学比例教案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序号26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2.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3.通过自主学习,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探究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上学期我们学过了有关比的知识,说说你对比都有了哪些了解?师: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也和比有着密切的关系。师:在我们山东半岛有一座啤酒飘香的城市,你知道是哪个城市吗?对,青岛的啤酒享誉世界各地,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探索啤酒生产中的数学。出示信息图:这是一辆货车正在运输啤酒的主要生产原料—大麦芽。这是它两天的运输情况:(出示表格)一辆货车运输大麦芽情况。学生可能回答:比的意义及求比值、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等知识。学生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2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过程第一天第二天运输次数24运输量(吨)1632师:根据这个表格,你能提出哪些有关比的数学问题吗?请同桌合作提出问题,看谁的同桌合作得最好,提出的问题多。师:谁来说一下你想到的问题?师根据回答,将答案写黑板上。2:16;4:32;16:2;32:4;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1.认识比例及各部分名称。师:请观察这两个比(16:2;32:4)看能发现什么?思考:这个比值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师:它们的比值相等,我们就用等号将两个比连接起来。师:试一试:剩下的这些比中,哪两个也能用等于号连接?学生互相交流。学生同桌合作,提出有关比的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A货车第一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B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学生观察后,交流自己的发现(比值相等)。学生交流:如每次的运输量。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3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过程师: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师:你能给比例各部分起名字吗?板书:16:2=32:4内项外项2.练一练:①自主练习第1题。②判断每组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41:31和12∶9,7∶4和5∶33.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16:2=32:4中,除了它们的比值相等外,你还发现什么?师:谁愿意谈谈自己的发现?师:你们这个发现是不是一个规律呢?请同学们来验证一下。师:对,在比例里,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这在数学上叫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自己起名,集体交流:如中间的两项是内项、两端的两项是外项。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学生分别计算出比值后,确定能否组成比例。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探究规律。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举例验证。4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过程师:以上比例中的两个比,如果写出分数形式,该怎么写?师:观察这种比例形式,看你有什么发现?3.分别算出外项和内项的积,判断组成的是否正确。(1)40:2=60:3(2)6535.2三、拓宽应用。1.连线:自主练习第3题。2.填空:自主练习第4题。3.自主练习第5题:总结:说说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学生交流写法。学生观察交流。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学生交流。板书设计教学反思5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课题解比例序号27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解比例的意义。2.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3.强调解比例的书写规范和计算中的灵活性,以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和计算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探究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旧知。1.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2.应用比例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每一组中的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6∶10和9∶1520∶5和4∶1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3∶8=15∶401.5∶0.2=30∶4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1.出示:解比例20∶25=4∶x讨论:在比例里,如果已知任何三学生交流,全体补充。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思考后交流。6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过项你能求出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师:对,先写成乘法形式,再求出未知数的值。这种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师:请大家试着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板书:解:20=25×4X=20425=52.出示:解比例445495954954xxxx3.出示:解比例解:4.5x=9×0.8X=5.48.09=1.6(或58)学生独立尝试,交流时规范解比例的过程。学生独立尝试完成,集体交流。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7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8探究过程4.出示:解比例.101:81:41x板书:解:81x=10141x=10141÷81x=52三、拓宽应用。1.解下面的比例.(1)(2)X:21=13:563.4:X=5.4:22.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解比例。1.5和0.8的比等于40与的比。2.和43的比等于5251和的比。3.两个外项是24和18,两个内项是X和36。4.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已知一个内项是43,另一个内项是多少?5.按要求写比例。(1)写出两个比值是2.5的比,组成比例.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与上题的区别。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说说不同情况下的比例的解法。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有几种情况。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教师活动学生活动9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探究过程(2)写出比值相等的一个分数比与一个小数比,并组成比例.(3)用5、40、8、1组成两个比例式。6.思考:①a:8=9:b,那么,a×b=()。②如果9a=7b,那么)()(ba。③把8×2.5=0.4×50改写成四个不同的比例()、()、()、()。总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学生交流。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0课题正比例的意义1序号28教学目标1.经历概括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的过程。2.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3.增强探索知识和规律的意识,养成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探究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青岛啤酒是我们青岛的名牌产品,每年的啤酒节都能吸引海内外的许多宾朋。今天我们一起到啤酒生产车间去参观一下。出示表格。工作时间(时)1234567…工作总量(吨)14284256708498…师:仔细观察统计表,说说你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学生交流。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1探究过程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1.师:观察上面的记录表,你有什么发现?师:对,工作时间越长生产的啤酒越多,工作时间越短生产的啤酒越少。师: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是有联系的两个数量。那么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是怎样变化的?2.师:请大家计算它们的比值,看又有你有什么发现?师:这个比值实际上是什么?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吗?3.师:通过观察发现,工作时间变化,工作总量也随着变化,且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的比值一定,我们就说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4.师: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成正比例关系的量,我们来看看神州五号飞太空飞行的情况记录。(自主练习第一题)学生交流。学生交流。如工作时间扩大2倍,工作总量也扩大2倍。…学生尝试求比值,算出比值都是14.学生尝试写出文字式。如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一定)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2探究过程师:观察表格里的信息,独立思考下面的问题,再和同位交流。1.表中()和()是相关联的量。2.任意写出三个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算出它们的比值。3.比值实际上表示(),并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三、拓宽应用。1.自主练习第2题。2.判断下面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1)长方体的高一定,体积和底面积。2)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3)笔记本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4)工效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5)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6)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总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学生找出相联系的量,并说明理由。学生独立写出几组相对应的比,并求出比值。学生写出后交流:因为时间路程=速度(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体会:两种相关联的量比值一定,这两个量就成正比例关系。学生交流。13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4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课题正比例的图像序号29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能根据给出的具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直线,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2.培养同学们初步的函数意识,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养成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教学重点能根据给出的具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直线,及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探究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啤酒生产中,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其实在实际生活中还可以用图像来表示两个数量的正比例关系。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1.出示第二个红点的表格及一部分坐标图。师: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两种量还可以在坐标上表示。想一想:折线统计图的描点方法,15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过程你能找到1小时生产14吨的这个点吗?师:请用这种方法描出2小时、3小时、……各个点,并按顺序把这些点连起来。2.观察画出的图像,和组内同学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师:像这样的直线所反映的就是成正比例的两个量之间的变化规律。3.(1)根据上图估计一下,4.5小时大约能生产多少吨啤酒?想一想应该先找什么,再找什么?(师指导学生利用画垂线或画平行线的技能,尽量使得数准确些。)(2)估计一下,要生产80吨啤酒,大约需要多少小时?师:回忆刚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学生思考交流:如横轴上找到1表示1小时,纵轴上找到14表示14吨。学生动手描点,连线。学生发现:正比例图像是一条直线。学生根据图像的规律来估算。学生交流总结方法。学生独立尝试,然后交流。16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过程三、拓宽应用。1.完成自主练习第6题。师:观察图像,想一想运行的周数和所用的时间成正比例吗?说说原因。2.完成自主练习第7题。出示关系图:一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图。(1)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2)根据上图估计一下,要行驶600千米大约需要多少小时?(3)估计一下8.5小时大约行驶多少千米。3.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要多少天?4.大齿轮与小齿轮的齿数比为4∶3.大齿轮有36个齿,小齿轮有多少个齿?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学生可以数据的比值进行判断,也可以根据图像直接判断。学生观察后谈发现。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学生读题,独立解答.学生读题,独立解答.学生交流。17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8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课题正比例的意义练习序号30教学目标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2.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养成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教学重点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探究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比例的知识,你能来说说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例子吗?师: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二、练习设计。(一)基本练习。1.判断下面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1)天数一定,生产零件的总个数与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2)平行四边形的高一定,它的底学生举例,全体交流。学生可能交流:一是看两种量是否是相关联的量,二是看它们变化的规律是否是商一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19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过程与面积。(3)一个人的年龄与体重。(4)正方形的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