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江西省世赛集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单位:江西省冶金技师学院(公章)主管部门:江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章)项目负责人:李茂旺联系方式:办公电话0790-6857099手机号码13307909853电子邮箱lmw9853@sohu.com一、项目概述表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信息项目建设单位名称江西省冶金技师学院通信地址(邮编)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区河下镇冶金技师学院(邮编:338015)联系人信息姓名潘有崇部门及职务教科处副处长办公室电话0790-6857059传真0790-6857059手机18970584120E-mail13237550915@126.com办学特色概述江西省冶金技师学院创办于1978年,2000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2001年升级为“江西省冶金高级技工学校”,2004年经江西省政府批准设为“江西省冶金技师学院”,是江西省最早一批技师学院,也是江西省唯一的一所培养冶金行业高技能人才的技师学院。学院坐落于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区,总占地面积535886.67m2,建筑面积147197.89m2。校园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教学和生活设施齐全。学院现有在校生6735人,专任教师376人,师生比为1∶17.9。专任教师中,一体化教师283人,比例为75.3%,全部具有高级工及以上职业等级资格,其中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和高级技师88人,占一体化教师总数的31.1%。学院拥有各专业实训室56个,教学仪器、培训设备总值2816万元,所有培训场所、实训室、培训考核设备均符合国家建设和安全标准,实训场所及设备设施完全能满足年培训1000名以上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学院是新钢公司员工培训基地,设有培训处,每年为企业、学校、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年均培训规模3000人次以上,其中高级工以上培训比例均超过50%。办学30多年来,学院为冶金行业和地方企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高技能人才,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2005年,学院被省劳动厅认定为“江西省高技能人才培训样板基地”;2012年,被省人社厅认定为“江西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013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被新余市“双拥办”授予“新余市科技教育拥军基地”。学院高度重视特色办学,初步形成了以下办学特色:一、服务当地经济学院坐落在有“钢城”之称的新余市,是新余市“钢铁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学院立足于江西省冶金行业,紧跟当地工业园区企业人才需求和员工培训需求,积极承担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面向江西钢铁企业、驻新余的73346部队、新余本地农民工开展炼钢工、炼铁工、数控车工、加工中心操作工、维修电工、机修钳工等18个职业(工种)的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近几年,学院承担了省人社厅劳动预备制1117人和江西省紧缺(青年)高技能人才300人的培训任务。每年为新钢公司“十二五”员工素质提升工程、高技能人才“十百千万”工程开展培训2000人以上。为江西洪都钢厂培养机电一体化、轧钢高技能人才150人。为驻扎在新余的73346部队、新钢公司退伍军人开展了设备检修工、机电维修工、轧钢工、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等培训300余人。为江西铜业、萍钢公司、洪都钢铁厂、方大特钢等企业开展定向培养,输送高技能人才1000多人。为新余市渝水区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工1352人。二、建设特色专业学校立足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带来的发展机遇,紧密结合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工业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和新余市大力支持钢铁产业,打造金属材料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园、全国系列板管精品基地和华东地区带钢、钢丝产业基地的产业重点工程,按照“面向需求设专业、校企合作建专业、突出特色强专业”的建设思路,与新钢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江西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密切合作,构建了以钢铁冶炼、数控加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等特色专业为支撑,以机械维修、汽车修理、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等热门专业为拓展的专业体系。与行业、企业联合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精品课程、编写实习实训教材、共建专业实训基地,开创了专业合作共建、人才合作培养的新局面。三、改革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导,构建“专业对接职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对接岗位优化课程结构,课堂对接车间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对接专家强化双师素质,培训对接需求加强企业员工培训,用人单位对接学业评价完善评价机制工学结合”的“六个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按照“课程体系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对接”的原则,以生产流程为主线,以主要岗位工作过程为基础,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项目,以基本素质、专业素质、技能素质为模块,以获取双证书为目标,构建“岗位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力求突出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贴近企业生产,强调技术应用,使“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贯穿专业课程始终。采用项目教学、情景教学、观摩教学、仿真模拟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四、创新教学模式一是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推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以典型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二是拓展学做合一场地。实训场所合理布置教学区、操作区,配套相应的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施,建成一体化教室。同时,还把课堂搬到校外实训场地,开展生动直观的现场教学。三是推广信息技术应用。数控实训中心、金工实训车间采取同步视频教学便于教师演示的反复观摩和学生操作的回访点评;钢铁冶炼仿真实训系统解决了钢铁企业高危险、高成本、规模大很难让学生亲手炼一炉铁、一炉钢反复训练的难题。自主开发或购买多媒体课件,增强了教学直观性和情景性。四是实施能力核心评价。采取“过程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强化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五、深化校企合作学校与新钢公司、福建宝钢德胜公司、江苏中天钢铁集团、宁波钢铁公司、浙江人本集团等12家企业签署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校长与厂长对接、教师与师傅对接、课堂与基地对接、培训与需求对接”的“4个对接”校企合作模式。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操作均为校企合作铺平了道路。学校与企业在学生顶岗实习,教师挂职锻炼,企业员工培训,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共同建立专业委员会、参与教学改革、联合开发教材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亲密合作,建立了互惠共赢的良好合作伙伴关系。与企业共同建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联合开发了15门精品核心课程和20多本专业实训教材。在新钢公司16家二级单位建立了“厂中校”形式的校外实训基地,将课堂搬到生产一线,为实训创建了真实的岗位训练、车间氛围和企业文化。从企业聘请了21名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技师2人、高级工程师14人,工程师3人。二、项目实施工作思路与工作目标表2-1项目实施工作思路说明指导思想:简述集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是按照世界技能大赛竞赛规程,开展竞赛集训安排等。基本思路:简述开展集训基地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建设原则。指导思想积极申报世赛集训基地建设项目,以世赛项目为导向,改革教学内容及人才培养方案,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为广大职工和青年学生提供学习技能、钻研技术、展示工匠精神的大舞台,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提升职业教育魅力指数。严格按照世赛、全国选拔赛的具体文件要求和技术标准,建立符合江西省省情的世赛原型制作项目集训基地,建设好集训基地与竞赛场所、教练团队、选手梯队及开展相应的项目技术研究,建立原型制作竞赛项目资源库;通过竞赛交流,取长补短,把集训中形成的集训理念、训练方法和集训经验运用到我省技能人才培养当中去,以此加快我省该项目与国内国际接轨的技能人才培养步伐。原型制作在很多经济较发达地的职业院校已经在开展该项目的竞赛和训练,而我省在该项目却是一片空白,亟待突破。基本思路一、工作思路项目投入600万元(中央财政500万,企业50万,学校50万)用于原型制作项目的集训基地建设,充分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的先进理念、技术标准、比赛规则、工作流程和组织方式,添置集训设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完善的世界技能大赛原型制作省级集训基地培训体系,逐步与世界技能大赛接轨。二、建设原则(一)创新性原则。以竞赛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设计建立校企合作、社会参与的新模式,建立按照市场规律经营和管理的新体制。(二)实用性原则。基地设备注重实用性,在设备的性能、规格、系统上要严格把关,认真研究,满足学员实际动手能力培训的需求。(三)先进性原则。基地设备要保持同期世界技能大赛该项目使用设备水平,并有适度的超前性,跟上市场和技术的发展步伐。拟建设的原型制作集训基地效果图:原型制作产品图:表2-2项目实施工作目标说明简述集训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总体目标要按照本通知“总体工作目标”和“项目产出”来制定。阶段目标按年度来实施,体现可量化、可监测。总体目标1、场地建设:根据国家世赛集训基地建设要求,建设一个460m2多功能区的实训基地。同时,充分整合学院现有机电、机械相关专业实训资源,优化设施设备,发挥集训基地所需的辅助作用。同时建设好集训选手生活配套设施。2、队伍建设:通过内引外培、校企合作、校际交流乃至国际交流等手段,逐步培养与参赛项目相关的技术专家3名、技术教练3名、心理辅导师2名、创业指导师3名,让基地具有承担世赛江西省选拔赛和世赛江西省集训队赛前集训任务的技术队伍。3、技术交流:利用互联网+手段,发挥创新创业思维,打造竞赛项目的专业资源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广泛宣传与推广世赛理念和该项目技术;制定参赛项目选手选拔、集训方案,完善丰富竞赛集训教学资源库;积极开展和参与各级竞赛活动,锻炼队伍,发现人才并推介人才。总之,加强对世赛的认识并有序的进行世赛各项工作,以世赛项目为导向,改革教学内容及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办学能力;在选拔选手上任人唯贤,在培训选手的同时提高专业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达到以赛促教的效果;在组织保障上要成立专人专班,对选手的专业技术、语言、生活、心理状态、身体素质等进行专业管理。通过两年的建设,把本集训基地建成“产业契合度高、校企合作紧密、社会服务能力强、管理体制机制完善、集训师资队伍水平高、教学资源丰富”的技能型竞赛型服务型集训基地。阶段目标第一阶段:2016.10—2017.101、人才培养方案:将世赛技术标准向人才培养标准转化,根据竞赛要求及职业院校培养规律,制定符合原型制作项目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各阶段的竞赛集训计划和指导方案。2、师资建设:聘请学院在教学和技能竞赛中有突出业绩的教师组建强有力的竞赛团队。鼓励教师积极到兄弟院校学习参观,并向外聘请该项目的国内外的专家和企业能工巧匠到校进行指点,锻炼教师队伍。3、集训装备:建设一个460平方米的原型制作集训实验室,购置数显普通车床5台、数显普通铣床5台、立锯5台、钻床5台、盘式砂光机5台、筒式砂光机3、水平带式砂光机150(3台)、水平带式砂光机50(2台)、卧式砂光机2台、镂铣机2台、喷漆柜4台,电脑10台、工具及原材料等,建设一套完整的除尘系统,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4、校企合作:优选4家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制定校企合作对原型制作项目共同对竞赛选手进行集训的实施办法,成立竞赛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竞赛培训标准和培训方案。5、能力评价:结合世界技能大赛要求,初步形成该项目以学校、企业、行业内专家参与的人才评价机制,科学合理地制定出原型制作项目人才能力评价标准方案。6、经验总结:根据世界技能大赛要求,形成该项目建设实施一年后的工作总结报告,并向六家兄弟院校推广本项目,加强该项目在本省的推广度和技术交流,并举行一次省内原型制作项目交流赛。第二阶段:2017.10—2018.101、培训模式:形成比较成熟的工学结合的该项